分享

沪说 | 上海1935:一张手绘地图里的昨日故事

 天袁地访 2021-09-11

【沪说·第60期】

【戊戌·大雪刊】

【本期提要】

上期,我们分享了一本早在1913年发行的中国旅行指南中的上海部分以及作者卡尔·克劳的一些生平,本期,我们将从克劳后半生的一副杰作——一幅1935年出版的上海手绘地图回顾80多年前,淞沪战争之前,一部分人心中那个最好的上海。

岁月的褶皱

克劳版的上海地图,迎面而来的感受就是目不暇接。它与其他仅标识道路、河流名称、走向干巴巴的地图比起来,充满了各种视觉元素。四周是剪贴画版的上海介绍,有上海的名胜,也有与上海有关的生活以及历史事件。

克劳版上海地图全貌

也许这是一幅绝无仅有的以生动的图画表现的上海地图,尽管其覆盖的面积仅有老黄浦区、虹口区南部,老闸北区,一部分南市区和浦东陆家嘴以及一丁点的老静安区和杨浦区。

克劳版上海地图与今日上海地图对应,于上海市区也仅占一小部分。

(截图自波士顿公共图书馆)

有趣的是,无论你在网上搜索任何一个电子版的克劳版手绘地图,在外滩等处都有纸片因折痕而磨损的痕迹。这是因为这份电子版都出自波士顿公共图书馆的馆藏。通过这个网址,您将可以放大地图,细细观赏。

https://collections./search/commonwealth:x633f974z

小片画放大:克劳眼中的上海

设计一份地图并不容易,而设计一座多元文化城市的地图就更不容易了。环绕地图一圈的小片画生动地阐释着上海一市三城的独特文化,以及其中值得称道的著名建筑。

(一)地图上缘的小片画

地图上缘的几幅小片画就让中国同胞们颇感不适。

正中间是上海公共租界的徽章,以及公共租界最高当局工部局(实则为Shanghai Municipal Council,字面意思是市政议会)的大楼。

扩展阅读:【沪说】工部局往事

而从左至右是上海开埠的历程。从左至右。

第一幅:吴淞口炮台为英国舰队攻陷,1842年

第二幅:英军抵达上海,1842年

第三幅: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842年

第四幅:第一批英国传教士抵达上海,1843年

第五幅:1844年,已经有11家英国公司和2个英国教会在上海开业

徽章右方也有五幅小片画

第六幅:美国领事馆开门迎客,1844年

第七幅:英国领事馆购地价格每亩"Tls.30", 1846年

第八幅:法租界建立,1849年

第九幅:泥城浜之战,1854年

第十幅:有轨电车修建完毕,1908年。

(二)地图的左侧则表现了上海的多元文化。

第一~四幅反应了中国元素的主导地位,其中小片画的边框就是祥云纹,四角还有象征佛教的“卐”字

第一幅:福州路

第二幅:City Temple,但图中并不是城隍庙道教神龛的设置,可能是玉佛寺或其他佛教寺庙的大殿内景

第三幅:独轮推车

第四幅:葬礼队伍

第五幅和第六幅代表公共租界,

第五幅是赫德像(毁于日据时期),

第六幅是外滩公园(今黄浦公园)

第七、八幅代表法租界。

第七幅,法租界外滩的气象信号塔。至今仍耸立在外滩。

第八幅,法租界公董局老大楼(位于金陵东路原法大马路上,现已经不存)

外滩改建后移动过的气象信号塔(2016.6)

(三)地图右侧的小片画代表上海公共租界内的时髦建筑

第一幅:美国花旗总会,邬达克早期作品,位于福州路。

第二幅:浦江饭店,原礼查饭店,上海最早的涉外宾馆之一

美国总会大楼(现高法大楼,2017.12)

第三幅:圣三一教堂,位于工部局大楼九江路对面

第四幅:外白渡桥

第五幅:外滩一战纪念碑(已毁)

第六幅:邮政大楼

沦陷时期,大量雕塑被重塑为弹药,位于爱多亚路黄浦江畔(今延安东路外滩)曾矗立一座一战纪念碑,成为老照片里的回忆。这张照片约拍摄于1936-1938年间。

车墩影视基地内的一战纪念碑

四川路桥北堍(右侧)的邮政大楼

第七幅:江海关大楼

第八幅: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大楼

夜幕中熠熠生辉的汇丰银行和江海关大楼(2017.12)

(四)地图下方的小片画表现了上海其他有代表性的建筑和事物

第一幅:湖心亭茶楼

第二幅:龙华塔

第三幅:上海腹地的水乡景色

第四幅:小舢板

第五幅:城隍庙里的神龛

第六幅:中国帆船

第七幅:俄国退伍军官俱乐部

第八幅:上海老北站

第九幅:南京路百货商店:新新百货、新亚百货、永安百货(第四大百货大新百货即今天的市百一店大楼于1936年元月才开业,而地图是1935年出版的。)

第九幅:大华饭店(已经停业,原址为今美琪大戏院)

第十幅:上海总会

第十一幅:黄浦江百舸争流

地图细节中的上海

1. 位于地图中央的黄浦江(1949年前拼写为Whangpoo)画了大大小小各种船,从细节来看,每一艘船都不太一样,足见设计者和画师的用心。图中,作者也不厌其烦地将浦东的一个个货栈,乃至仓库的俯视图都画了出来。当时的浦东虽然不是租界,但却是货栈林立,沿岸都是中外各大公司的仓库。

2. 在地图空白处,作者还设置了时区对照表。

其中,除了悉尼、伦敦、纽约等英语国家城市之外,还有布宜诺斯艾利斯,可见当时的阿根廷也是世界强国一枚。当时的上海与纽约时差13小时,和今天是一样的。

3. 外滩建筑的细节勾画。

虽然从笔法上显得并不专业,但外滩一带的建筑已经给读者丰富的细节。可惜的是,原本已经磨损严重,非常不清晰。

4. 趣味的地图元素。

在克劳的这副地图中,画了有轨/无轨电车、黄包车、汽车、独轮车、挑夫等多种形象。

局部评析

下面,我们就对地图中五个局部进行一些简单的评析。

一、苏州河口

这是整张地图元素相对最密集的地方。这里也是苏、英、美、德、日五国驻上海领事馆所在地。除英国领事馆在苏州河南岸之外,另外四国领事馆在苏州河口以北,外白渡桥以东一字排开。

但如今,这里只剩下了俄国领事馆。

当时的电车线路从北四川路沿北苏州路折向东,从外白渡桥过河。往南就是外滩。

二、外滩中段

从外滩公园及北京东路以南,就是正式的外滩建筑群开始的地方了。

图中标注了红色电车线路的是南京路。外滩的建筑群标得不是特别清楚,而且由于折痕也影响了一部分小字的阅读,但和平饭店南北楼,江海关和汇丰银行大楼都可以在图中找到。

而像交通银行大楼,中国银行大楼等,因为当时还未建造于是就留了空。

江西路(Kiangse Road)上画了一个大大的老式电话,那里是德律风大楼,也是今天上海市电话局所在地。而街对面则是工部局大楼和圣三一教堂。

美国花旗总会(American Club)被单独标出,但殊不知,今天的福州路高楼林立,要在楼林中找到它也是不容易的。

三、跑马场附近

1935年的上海地图没有人民广场,也没有人民公园,只有一片圆形的绿色区域,这里不仅有跑马场,也有棒球场。如今上海算得上第一地段的人民广场,在当年显得很一般。图右下角有一个“Jewish Cemetery”是今天的明天广场所在地。北面的瑞士领事馆也不见踪影。东首的卡尔登咖啡馆是今天大光明电影院的所在,而曾经的上海第一高楼,国际饭店也还没有出现在地图之中,只有它的邻居——金门大酒店。

图中有一个通往“Bubbling Well”的虚拟路牌,Bubbling Well就是静安寺一带的代称,传说那里发现过一口一直冒泡的水井/或说是泉水。通往Bubbling Well的路自然就命名为Bubbling well road,也就是南京西路的前身了。

四、西界、闸北、北站

这是一个华界与公共租界交错的地区。紫色为上海县属的华界——闸北以及毗邻的宝山县南境地。地图最西的马路是大通路也就是今天的大田路。甚至还不到今天南北高架的西侧。

在大通路西侧,还有一条未标出名称的河流,河边有一所学校名叫Ellis Kadooriee School,这正是久负盛名的育才中学的前身。

图中的火车站,并不是新客站,而是改建为上海铁路博物馆的老北站。老北站大楼在淞沪抗战期间被几乎打烂。北站往南去租界中区是河南北路,也叫铁马路。在苏州河边有一座天妃宫,在图中也标出来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