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沪说 | 上海1913 之二(上):老地图里的水乡回忆

 天袁地访 2021-09-11

沪说·第93期

庚子·立秋

在几年前,我们曾写过一期上海1913(上海1913--百年前的上海旅游攻略),说的是一本出版于1913年的中国游记中的上海部分。无独有偶,在笔者撰写其他文章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份191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上海地图,打开这张地图,你会同时感觉到熟悉和陌生感。熟悉是在于市区的道路网络基本成型,而陌生则在于,1913年的上海俨然是一座水上都市。今天上海苏州河南岸的市区已经没有一条河流,北岸也只有虹口港、杨树浦河为数不多的河流。1913年的上海地图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

高清地图在LOC

其实,一百多年前的地图并不是没有,而是看起来很麻烦。一般而言,原版纸张已经泛黄发脆,加上本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价值,是不可能给一般人借阅的。购买复制品(还真有)却不太容易邮寄,而电子版则有版权和清晰度度的问题,因此找起来也并不容易。往往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张地图,用放大镜略略放大就看不清楚了。

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笔者还是找到了一个看老地图的好去处。那就是Library of Congress,美国国会图书馆网。当然受版权法的约束,地图资源并不算特别丰富,不过在该网站上看到的每一幅地图都可以放大到细节,每一处细节看得特别清楚。

       这幅地图是民国二年(1913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实测上海城厢租界图》。如果穿越时空,1913年的上海诸位是很难相认的,以上海最具标志性的外滩而言,大部分建筑都建成于1920年代,因此从地图来看反而会更熟悉一些。

      因为地图为全中文标注,这幅地图的前任拥有者在上面做了不少英语注释。。

苏州河口、虹口港与洋泾浜

放大到极限,能看清大部分字,地图标注也颇为详细,可知今上海大厦的原址为“东平里”住宅区

以四川(中)路为中轴线的苏州河口一带,我们可以注意到当时苏州河南北的发展程度都很高,甚至北岸的发展程度还要更高一些。这或许是与当时的租界城市规划相关,南岸为租界中心区,是商业文化区,而北岸,公共租界北区则侧重居住生活。路网、路名与今天基本一致,仅是在路名上略有不同。如四川路、苏州路都没有进行统一化变成南苏州路和四川中路等。
此外,这张地图也将外白渡桥标注为“外摆渡桥”而今乍浦路桥、四川路桥标注为“摆渡桥”和“里摆渡桥”,一般而言,上游为“里”,下游为“外”,外白渡桥原来是从摆渡桥下游的桥而来的,算是基本可以这么认为了。
无独有偶,紧邻苏州河口的虹口港一带,就有五六座带“虹”字的桥,

这五座桥分别是鸭绿江路(周家嘴路)的北新虹桥、东有恒(余杭)路的新虹桥、东汉壁礼(汉阳)路的里虹桥、华德(东长治)路的中虹桥以及百老汇(东大名)路的外虹桥。今天很多老上海,特别是老虹口还喜欢以这些名字来称呼这些桥梁。

      除了苏州河、虹口港以外,1913年的上海拥有较多桥梁的河流还有大家熟悉的洋泾浜。自泥城浜(西藏路)往东,这幅地图上标出了多达十四座大小桥梁,密度相当之高。1914年,洋泾浜就被填没,浜南北的道路合并为爱多亚路了,这张地图也算是少数记录了洋泾浜的科学测绘地图了。

法租界道路的命名比较混乱,中文和法文路名有时往往对不起来,中文街道命名一般比较接地气,如洋泾浜上有郑家木桥、带钩桥、东新桥等,也就有了郑家木桥街,带钩桥街,东新桥街,但法国人并不这么叫,例如东新桥街实则为Rue Huế,以法属印度支那,今越南城市顺化来命名道路。收回租界后,命名为浙江南路。这种土洋“路名双轨制”,甚至延续到今天。

      就算是路名相对清晰的公共租界内,人们对于英国人设立的命名体系并不敏感,依然喜欢按大马路、二马路、三马路等依次称呼南京路、九江路、汉口路等,1913年的地图不厌其烦地将这些俗称也加入地图之中,方便人们使用。这种称呼习惯,今天仍有所保留。

当年的十字路口,是这样的

      熟悉上海交通的人都知道,上海有个著名的龙柱,它位于南北高架和延安高架的交汇处。这里是上海内环高架交通,申字的十字交叉部。在高架建起之前,西藏中、南路与延安中、东路的路口,可谓上海的十字路口。不过1913年,这个十字路口是四条河汇聚之处。

东边的是最有名的洋泾浜,北面的是通苏州河的泥城浜,南边称周泾,西边叫北长浜,这四段河流现在都已经不存在了。除了洋泾浜,泥城浜曾经是英租界与华界的边界,并为租界当局挖宽作为界河。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曾在此爆发驻防租界的士兵与想要借道租界剿灭太平军的清军之间的泥城之战。清军正规军不敌租界的散兵游勇,实在是让天朝大国很是汗颜。不过,1913年的租界已经向西推进到静安寺以西,甚至一路越界筑路到新泾。泥城之战中清军驻扎之地成为了租界的第三个跑马场,也就是人所皆知的人民广场和人民公园的前身。

泥城浜上有南京(东)路-静安寺路(南京西路)上的泥城桥,凤阳路(白克路)上的中泥城桥和新闸路口的北泥城桥。上海至今还有泥城桥地区的说法,大致是在三座泥城桥两堍地区。在制图时,泥城浜已经开始填没工程了,在泥城浜旁的西藏路大为拓宽。
泥城浜往南就是周泾。周泾原本是直通肇嘉浜的,但随着法租界发展,周泾逐步被填没。图中北段周泾还未被填没,上面还标出了三座八仙桥。

最北的是老八仙桥、然后依次是中八仙桥(宁海东路,图中宁兴街),南八仙桥(金陵东路,图中巨籁达路-公馆马路)。不远处有八仙桥街(云南南路)。八仙桥的来历,我们在前年写八仙桥公墓时提到过。法国租界当局以带有屈辱意味的八里桥路来命名在周泾上新造的桥,而中国人则沿用八里桥路的戏称八仙桥路,把这座桥也改名为八仙桥。(老)八仙桥最早应该是如图中临近北长浜的位置,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大世界游乐城一带。而三座八仙桥两堍也都基本算作八仙桥地区,与泥城桥南北呼应。
周泾最早被填没的一段,从淮海东路(法租界宁波路)至自忠路(葛罗路,打铁浜北岸),筑成敏体尼荫路(今西藏南路北段)这条路沿周泾向北一直筑到法租界北界,往南沿周泾道路称“肇周路”,意思是联系肇嘉浜和周泾的道路。


长长的徐家汇路

上图中的肇周路,一大段后来并入了西藏南路,法租界的南界也从打铁浜南拓到了肇嘉浜。这就要说到制图次年,法租界的大扩张。其西界,南界都落在一条路上,“徐家汇路”,也称军路或者界路,主要是方便法租界驻军开拔而筑,原来徐家汇路也通徐家汇,只是后来肇嘉浜填没,其中一段改了肇嘉浜路以纪念这个工程。


徐家汇路斜桥段,与肇周路相交。斜桥是肇嘉浜上一座有名的桥,从斜桥到土山湾(徐家汇南)有一条斜土路,至今还是上海南区的重要道路。


这是徐家汇路的徐家汇段,可见天钥桥(最右边一个圈),也是肇嘉浜上的一座桥,显然天钥桥路是真的曾经有这座桥。而虹桥路出现在徐家汇镇北面许多,最初虹桥路的最东段是现在的广元西路,调到今天穿老徐家汇镇而过的位置也是比较晚近的事了。而1913年也没有华山路和其前身海格路的路名,它只是漫长的徐家汇路的其中一段。而不知读者有没有注意到图中竟然有一条福开森路,福开森路不是武康路的前身吗?但是它怎么会出现在徐家汇?
这一期,本想带大家好好看看这幅地图的各种细节,看了上海被填没的几条河流,以及依然存在河流上的桥梁及其别称,但恕篇幅限制,我们下期接着说说这幅地图中仍值得挖掘的有趣信息。


相关沪说:
  沪说 | 上海1913--百年前的上海旅游攻略
   沪说 | 工部局往事
   沪说 | 仍是赏春时:淮海公园、“八仙桥”与八仙桥公墓
  沪说 | 霞飞路之外:法租界老路名背后的各种人和事

近期更新
城事 | 这座超长的线型公园,沿途集中展现了闵行区的缩影

城事 | 9号线与15号线换乘的桂林路站,地铁究竟可以直达多少所大学?

沪说 | 和气生财:上海老洋行的中国名字,带和字的你能说出几家?

城事 | 12号线西延伸,我们有话要说

城事 | 15号线景洪路站(华泾西站):从0到3的跨越

城事 | 上海地铁15号线真的很鸡肋吗?

沪说 | 苏州河旧梦——华东师大和长风公园的“如水”往事

沪说 | 普陀区是如何长大的?未来又在何方?

沪说 | 1946年,《上海里衖分区精图》那些和今天不一样的路名

沪说 | 老闸北路名拾趣


本文使用地图来自:
https://www./resource/g7824s.ct003616/ (可能因您所在地IP地址或当地法律规定的原因不能访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