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生作业效能及影响因素研究

 老友茶馆 2021-09-11
教育使命
点滴随行

本文共4495字,阅读约需7.5分钟

周利,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助理研究员
罗强,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主任

研究背景

 
2021年3月以来,教育部陆续出台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政策文件,措施坚决,指向具体。2021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指出:“坚决扭转一些学校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从这些政策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加强作业管理、提升作业效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小学生作业时间过长、作业负担过重等问题,不但是家长和社会各界所讨论的话题,也是国内外诸多学者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美国杜克大学Harris Cooper 教授(2006)对作业时间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作业时间与学生的学业表现在合理的作业量范围内呈现明显的正相关。他提出高中学生每晚的合理作业时间是1.5至2.5小时,初中生的作业时间和学生表现之间的正相关在每天1小时以后明显减弱。[1] 沈学珺(2014)对2012年PISA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学生作业时间与数学、阅读和科学成绩都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但是这三科成绩与作业时间的正相关在每天1.5小时左右的总体作业量以后明显减弱。[2]李新(2018)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2015学年)学生数据分析发现,初中生家庭作业时间存在合理阈值,作业时间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遵循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家庭作业特征对初中生各科学业成绩的影响效应存在异质性,校内作业时间对初中生学业成就有显著的正影响,校外作业时间对初中生学业成就有显著的负影响。[3] 以上研究通过实证数据分析对于揭示作业时间与学业成绩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发现,对中小学教师和家长正确看待作业时间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此外,国内研究者,尤其是一线中小学教师对作业效果的提高方面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王月芬、张新宇(2016)在对学生作业效果与作业负担的关系研究中发现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而言,作业兴趣的影响要比作业负担的影响更为明显。[4] 许晓莲、陈佑清(2015)对有效作业的特征、影响作业有效性的因素以及提高作业有效性的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文中指出,影响作业效果的因素很多,其中教师、学生和作业内容是影响作业有效性的基本因素。[5]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发现,研究者在其文中会使用“作业效果”“有效作业”等不同的表述,其目的都是探索提升作业质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途径与方法。
 
本研究引进了“作业效能”的概念,试图基于监测大数据分析S市初中生作业时间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以及影响作业效能的相关因素等问题。本文把“作业效能”定义为:学生四门学科的平均学业成绩/平均每周作业总时间,即单位时间内学生所获得的四科平均学业成绩。作业效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作业时间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作业效能越高,说明单位时间内获得的成绩越高。

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源于2019年S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结果。该监测于2019年9月实施,覆盖S市10个市(区)范围内全部初中校,采用学科抽测和相关因素全测的方式采集样本,共有265所初中校的270816名学生参加监测。因本次监测相关因素问卷试题量较多,分成两套题本采集数据,本研究所涉及的八、九年级学生人数为73690人,教师人数共计13776人。
 
(二)主要数据
 
本研究中学生相关数据选取各学校八、九年级学生各个指标的平均得分,教师相关数据选取各学校教师各个指标的平均得分,在此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分析。
 
本研究所涉及的主要变量包括:周一至周五校内作业时间、周末校内作业时间、周一至周五校外作业时间、周末校外作业时间、学业成绩、作业效能等(见表1)

表1 本研究主要变量的界定与说明

图片

(点击查看大图)

(三)数据处理
 
本研究中的学生学业成绩以S市均分为500分,标准差为100分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的各维度的数据处理中,调查问题直接呈现原始数据(如作业时间);其余维度将原始分转化成以5分为平均分,2分为标准差的标准分,分数越高,表明该维度表现越好。本研究主要采用Excel、SPSS19.0进行描述性统计数据分析、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等。

研究结果


(一)初中生不同作业时间的学业成绩差异分析

本研究将校内、校外作业时间的不同范围作为自变量,探讨不同作业时间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可以发现,初中生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校内作业时间、周末平均每天校内作业时间、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校外作业时间、周末平均每天校外作业时间的学生学业成绩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见表2)


表2 初中生不同作业时间的学业成绩差异分析

图片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校内作业时间2~2.49小时,学业成绩均值最大,标准差最小(M=510,SD=93),当作业时间小于2小时或大于2.49小时时,学业成绩呈现下降;周末校内作业时间也是2~2.49小时,学业成绩均值最大,标准差最小(M=511,SD=95)。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校外作业时间1小时以内时,学业成绩均值最大, 标准差最小(M=518,SD=94),周末平均每天校外作业时间1~1.99小时时, 学业成绩均值最大,标准差最小(M=522,SD=92)

图片
图1 平均每天校内作业时间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图片
图2 平均每天校外作业时间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由图1和图2也可以看出初中生的学业成绩与校内、校外作业时间均呈现倒“U”型关系。初中生平均每天校内作业时间2~2.49小时时,学业成绩最高;初中生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校外作业时间1 小时以内时,学业成绩最高;周末平均每天校外作业时间1~1.99小时时,学生学业成绩最高,说明学生校内、校外作业时间均存在合理区间,并不是学生的作业时间越长,学生的学业成绩越好

(二)教师相关因素与作业效能的相关关系

为进一步探究影响学生作业效能的相关因素,本研究将同学校教师问卷各维度标准分与学生的作业效能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教师问卷的一级指标“教学方式”“作业状况”“学校管理”“职业内驱力”“教学研究”均与学生的作业效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但一级指标“主观幸福感”和二级指标“课题研究”“职业认同”与作业效能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见表3)

表3 教师相关维度与作业效能的Pearson相关系数表

图片


(三)学生相关因素与作业效能的相关关系

本研究将学生问卷各维度标准分行动与作业效能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一级指标“学习品质”“人际支持”“心理健康”均与作业效能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见表4);“客观学业负担”中的数据采用了反向赋分,即得分越高,说明负担越轻,二级指标“作业负担”与作业效能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说明作业负担轻的学生作业效能更高;“补习负担”与作业效能存在较弱的负相关关系(p<0.01),说明补习负担对作业效能的影响不大。

表4 学生相关维度与作业效能的Pearson相关系数表

图片

主要结论

 
根据本次监测数据所作的分析,可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第一,初中生学业成绩与校内、校外作业时间均呈现倒“U”型关系。初中生平均每天校内作业时间2~2.49小时时,学业成绩最高;初中生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校外作业时间1小时以内时,学业成绩最高;周末平均每天校外作业时间1~1.99小时时,学生学业成绩最高。初中生校内、校外作业时间均存在合理区间,并不是作业时间越长,学业成绩就越好。
 
第二,初中生作业效能与教师问卷的二级指标“引导探究”“参与式教学”“家校共育”“因材施教”“作业布置”“作业批改”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一级指标“主观幸福感”和二级指标“课题研究”“职业认同”与作业效能不存在相关关系。
 
第三,初中生作业效能与学生问卷的二级指标“学习习惯”“亲子关系”“学习方法”“自尊”“主观幸福感”“师生关系”“学习情感”“同伴关系”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作业效能与“作业负担”维度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补习负担”呈现较弱的负相关关系。
建议
 
(一)控制课外作业总量,重视提升作业质量
 
研究结果显示,初中生校内、校外作业时间均存在合理范围,并非作业时间越多,学生学业成绩越好。因此,我们对学生作业的关注不能仅停留在时间量的多少,而是要更加重视提升作业的质量。
 
首先,教师和家长都应该转变作业观念,理性看待作业时间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不能盲目地给学生布置作业。对学校而言,教师布置家庭作业应严格遵循国家及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控制家庭作业总量,尤其需要协调好各科的作业量。各任课教师要关注家庭作业的质量,丰富家庭作业的内容和类型,布置作业时应做到量少而质精。对于不同水平学生,教师应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布置分层作业。
 
其次,教师需要关注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王月芬在其研究中指出,作业负担增加并不能带来学业成绩的提高,作业兴趣对提高学习成绩的影响要比作业负担更为明显。[4] 从学生相关因素与作业效能的相关关系中我们发现,与其盲目地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和补习负担,不如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品质,尤其是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升作业设计质量
 
研究结果显示,教师的“教学方式”“作业布置”与“作业批改”等维度与学生的作业效能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因此,我们对学生作业的关注一定要追溯作业的源头,从学校优化管理、教师改进教学的角度关注作业效能的提升。
 
首先,教师应该在优化教学方式上下功夫。从教师相关因素与作业效能的相关关系中我们发现,教师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引导探究”“参与式教学”“因材施教”均与学生的作业效能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这充分说明提高学生作业效能的主阵地就在课堂。因此,教师要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成效。教师还需要将作业批改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认真批改作业,提高作业反馈的及时性和针对性。
 
其次,教师需要努力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王月芬的研究认为,导致作业时间长的原因很多,比如教师没有提前试做作业,仅仅以优秀学生的作业时间来预估作业时间,导致教师预估作业时间偏短。[4] 教师需要具备针对本班级学生特点进行选编、改编与创编作业的能力,而不是简单使用单一的校外教辅资料等;教师还要能开发符合不同层次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作业,让学生在挑战和探索中积极完成;同时,教师也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作业的价值和作用。
 
(三)加强家校沟通合作,帮助学生减负提效
 
首先,教师要通过家校协同共育,与家长共同引导学生高质量完成课外作业。家长要督促孩子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责任感,培养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实现家校协同育人。在家庭作业的布置与辅导方面,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合理安排孩子课余生活,避免出现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现象。
 
其次,教师和家长还要注意给予学生良好的人际支持,尤其是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同时,教师和家长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注意提升学生的自尊和主观幸福感,帮助学生以积极的学习情感投入到作业完成过程中。
 
最后,教师还要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交流,避免出现家长过度参与学生家庭作业的现象,从而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也减轻家长的负担,真正实现“轻负高质”的效果。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基于监测大数据的区域教育质量提升路径研究”(E-b/2020/16)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Cooper,H., Robinson, J. C., & Patall, E.A. Does Homework Improve AcademicAchievement? A Synthesis of Research, 1987-2003[J]. Review of EducationalResearch, 2006,76(1):1-62.
[2] 沈学珺. 基于PISA 数据探究上海中学生学习时间的合理性[J]. 教育发展研究,2014,33(04):9-14.
[3] 李新. 初中生家庭作业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2015 学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 课程教学研究,2018(09):51-55.
[4] 王月芬,张新宇. 学生作业效果与作业负担分析[J]. 现代教学,2016(Z1):8-10.
[5] 许晓莲,陈佑清. 有效作业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J]. 中国教育学刊,2015(10):54-58.

(来源:《未来教育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