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国库900多万两被盗,库兵都是光着身子进出,钱怎么丢的?

 黄之中 2021-09-12

欢迎投稿留言交流


图片


道光,盗光?发生在清朝道光年间的户部库银被盗案,1218万两白银,仅剩下293万两!足足有925万两银子不翼而飞!这让刚刚在鸦片战争损失数千万两白银的清朝国库雪上加霜,要知道当时整个清王朝的岁入也就4千多万两白银。

历史上国库被盗不是没有发生过,但像清朝这样明目张,偌大国库银几乎被盗光的案件,历史上可谓闻所未闻。怒发冲冠的道光皇帝大笔一挥:给我彻查!看看那925万两银子到底都是谁偷的!

图片

清朝财政的分类和支配模式

清朝的财政管理分两个部分,一个是专职皇帝宫廷私人用度的内库,包括紫禁城的银库(专放皇帝的私用钱,都是50两一个的大银锭)和内务府的银库(皇帝的金银珠宝之类的都在这里),皇帝宫廷的所有开支均由这里管理,和国家财政也就是户部的银库是两个互不隶属的单位。

户部管理的那部分财政收入与支出,主要是库银的管理,和皇帝宫廷内务不搭界,属于国家财政,用于整个国家的财政收支管理。

一般情况下,皇帝是不可能从户部提取钱财用于个人及宫廷用度的。鸦片战争时咸丰皇帝逃难到了避暑山庄,发现那里因为缺乏养护破破烂烂的,自己手里又没有多少钱,就想从户部调20万来翻修一下,这自然遭到了拒绝,因为这不符合规定。咸丰皇帝也是干瞪眼没门,只能另想办法。

皇帝个人用度和国家用度分开,自汉朝就开始了,目的自然是也为了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转,皇帝本人其实也清楚,户部大臣不同意给,他还真不能怎么样。

图片

那么,属于国家的,由户部支配的库银,是如何管理的呢?

清朝户部的国库有三大库,这三大库分别是银库、颜料库、绸缎库。

这些不同类型的库房,虽然各有侧重,但放的都是各地上缴的国家收入,显然是清王朝的财政中枢,相当于现在央行的金库了。

我们知道,现代金库的管理那是相当的严格与严密,具备各种各样的现代化监控防盗设备,平时,恐怕就连蚊子也很难飞进去的,一旦发生金库失窃,监控设备马上就可以一目了然。

而在清代,显然没有现代化的监控设备,靠的就是完全的人工管理与防护,这样就给了这些管理人员监守自盗的可能性与便利性,毕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是老传统了。

图片

我们先看看户部库银的管理序列是什么样子

户部银库设立掌库官,职务为郎中,主要负责银库的出纳管理。往下分设有员外郎、司库各2-3人,再往下还有6-8名笔帖式,另有库大使6-12人、验匠1-2人、库兵20-40人以及供差遣的役夫若干,这样算起来规模而已不小了,毕竟是国库。

这些不同的职位,掌管不同的事务,各司其职,有管审批的,有管记账的,还有验货等等一系列必不可少的环节。当然也少不了搬运的人员,也就是库兵,库银进进出出全靠他们。

正常值班的都是司库以上的官员,闲杂人员或者级别不够的官员是很难进入库房的。

这些环节一环套一环,责任明确,责罚严厉,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发生库银失窃可能性的。

图片

清朝的库银是如何被盗窃出去的?

既然库银的管理这么严格,那么那些被盗的库银又是如何被偷出银库的呢?

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处心积虑地想去做某件事情,总会找到管理上漏洞,再利用这些漏洞堂而皇之地把偷鸡摸狗之事人不知鬼不觉地做了。

户部库银的管理虽然很严格,但并不是没有漏洞,加上这里是国之重地,正常情况下也不会有人敢打这里的主意,但堡垒总是从自己内部攻破的,清朝库银的丢失,就是这些银库工作人员利用漏洞监守自盗的结果。

图片

按照规定,库兵进入银库,是必须赤身裸体才可以的,无论一年四季春夏秋天都是如此。这么说光溜溜赤条条的人进去,怎么夹带库银呢?这个并不难。我们都知道,现在那些走私的,许多都是把货物塞入菊花等隐私部位以后才躲过海关检查的,这些库兵夹带库银出库,同样也是利用这种方式,把库银塞入菊花后,再赤身裸体地走出来,这样就可以晃过检察人员的目光,顺利地把库银带了出来。

为了把这些银子顺利夹带,这些库兵平时可没少下功夫和受罪,要在私下练习很久,一方面保证夹带时不会掉出来,另一方面还要尽可能一次性多夹带,毕竟带一次不容易,要实现利益最大化嘛,水平最高的,一次可以夹带80两!

而且还会弄着猪油黄油之类的润滑剂,方便把库银夹带。

当然,经常这样干是很伤身体的,等这些库兵年纪大了,很有可能就会那个啥失禁,菊花括约肌就废了。

所以说,虽然说利益很大,但伤害也大。

图片

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利用茶壶,把库银放进茶壶里,结冰以后外面看不见水壶里面的情况,库银就被带出来了,当然这个只能在寒冬腊月里做。那个时候冬季是很冷的,当然也没有暖气一说。

这些,在清末吏部主事何德刚的《春明梦录》里,都有记载,他本人就负责过库银清查行动,对这里面的关节门清。

图片

库银被盗,难道平时官员们就不知道吗?

负责的官员当然知道,而且基本上都是合谋干活,各负其责,互不串通,心照不宣,下级该给上级上供的一个都不少。

再说,干这事的也不是个别人的行为,而是大家都这么干,只不过直接操作的是库兵,当官的不直接下手而已。

最主要的,就是管理混乱,核查都是认认真真走过场,马马虎虎的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因为核查人员也都知道,夹带库银这事,没有能力强大的后台,没有人有这个胆子长年累月地这么干而不被察觉。

而这些夹带库银出库的库兵又是什么来头呢?他们可不是一般人,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来当库兵的,这个小小的库兵可是绝对的油水外溢的岗位。一方面这些人必须是旗人,另一方面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介绍而来,至少得花6000两银子才可以如愿以偿当时库兵。

花了这么多钱,库兵自然就要想方设法夹带库银,不然自己和自己的后台怎么发外财呢?因此,这些很快就发家致富的库兵们,出门都是有保镖的,万一被劫财了就不好玩了,这个许多人没有想到吧?

所以,就算日常核查的人员知道里面的猫腻,只要不是涉及自己的利益,是没有人闲着没事找事的。

这就导致清朝户部的库银不断地被窃,长年累月下来,到了道光皇帝发现时,账面上1218万两白银,只剩下区区的293万两了。那失窃的925万两白银,也不知道养肥了多少贪官硕鼠。

图片

库银被盗是如何被道光皇帝发现的?又是怎么处理的?

说来库银失窃被曝光,仅仅是因为一桩不起眼的买官假收据案。为什么会有买官呢?原因是因为鸦片战争和黄河决堤两大灾难,让清王朝的财政入不敷出,于是,卖官鬻爵朝廷发财的事情就来了,民间那些有钱人就想花钱买个官,给祖上生辉,给自己壮胆。正是这其间的一起买官者,在给户部银库交钱的时候出了问题,而负责这事的人则是一名叫张诚保库吏。

据《道光二十三年三月十八日潘世恩等人对户部银库失窃案审查报告的长篇奏折》透露,张诚保案被发现,就是因为其中一个人在买官交库银的时候,出现了少交银子多开收据的事情被发现,才导致道光皇帝下令彻查库银的。

这一查不要紧,国库空虚啊,这让本就焦头烂额的道光皇帝大加震怒,要罚!可怎么罚呢?因为这涉及的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一大群人,更难办的是,这些库银的被盗,不是从他这一朝开始,已经累积几十年了。

几十年的时间,变化多大啊,光管库银的人员都不知道换了多少茬,找谁啊。

道光毕竟是皇帝,办法还是有的,一方面对那些现在在岗的直接责任人,该抓的抓,杀的杀,流放的流放,但这只是极少数;另一方面,损失的库银还要找回来不是,道光皇帝的办法就是,追究自嘉庆五年以来历任银库负责者的经济责任,责令按任期长短,分摊损失。其中库官、查库御史任期中每月赔1200两;管库大臣每月赔500两;查库大臣每查库一次赔6000两。那些已故官员的赔偿标准减半,由子孙代赔,对那些拒不赔偿的,当然只能判刑入狱了。

道光皇帝不但制定了赔偿办法,还为此立下了完成任务的时间表。但实际上,这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道光皇帝也不得不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降低赔偿标准,有些无力赔偿和后代年幼的就给免了,这也是没办法了。

库银被盗案,只是大清朝诸多衰落怪象中的一个缩影,随着时代的变迁,清王朝也一步步地结束了它276年的存在,成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来源:水煮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