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生到校外吃小灶不能简单归结为校内没“吃好”

 木香草堂 2021-09-12

针对学生校外培训负担过重这一问题,有这样一种声音:学生在校内“吃得饱”“吃得好”,何必再到校外“吃小灶”?言下之意,学生到校外“吃小灶”,是因为在校内没有“吃饱”“吃好”。也就是说,学生校外培训负担重,根源在学校。因为学校让学生处于饥饿状态,学生才到校外“吃小灶”。在笔者看来,这种观点过于片面。

鞋子是否合适,只有脚知道。在校内是否能“吃饱”“吃好”,学生最有发言权。但是,是否到校外“吃小灶”,往往是家长说了算。家长要求孩子到校外“吃小灶”,并不是根据孩子的“饱腹”程度决定的。事实上,许多家长并不清楚孩子是否“吃得饱”,要求孩子到校外“吃小灶”,原因是多方面的,或焦虑使然,或跟风之举。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孩子不想吃饭,家长追着孩子喂饭的现象屡见不鲜。抚养孩子如此,参加校外培训也是如此。追着孩子喂饭,孩子会厌食;逼着孩子补习,孩子会厌学。这就是有的家庭支付了不菲的培训费,孩子的成绩却没有明显提高的原因。

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首先要准确溯源。学生到校外“吃小灶”,不排除学校教育质量不高的因素,但不能把问题全部推给学校,否则,不仅不能减轻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还会误伤老师和学校。

让每个学生“吃饱”“吃好”,是学校的义务和责任。为了减轻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学校确实要因材施教,提质增效,让学生吃得更“饱”、更“好”。但是,学生在校内“吃饱”“吃好”,就不会到校外“吃小灶”了吗?未必。学生在学校“吃”得再饱、再好,也会有家长不满足,仍然会逼着孩子“吃小灶”。在这些家长看来,孩子只“吃正餐”不“吃小灶”,总是处于“半饱”状态。

没有“吃饱”“吃好”,可以“吃小灶”,补充营养。但是,如果“吃饱”“吃好”了,还“吃小灶”,将会增加“肠胃”负担,导致消化不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家长只有认识到“吃小灶”的危害性,才不会逼着孩子“吃小灶”。

(作者罗义安,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此为蒲公英评论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