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正确掌握词谱以及使用检测工具(八)|| 马帮诗歌

 墨脉 2021-09-12

顾问:潜东篱 廊桥水落痕 威力 潮 

        辰龙 乡心梦 风尘儒侠 荻埠归帆

作者:墨脉

题刊:黄孟炜






上期讲述了同一词牌如何判断上下片的平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词谱并非那么严谨,错误不少。毕竟是人工所为,要把所有的例词熟读概括,很不现实。更何况古人只能靠查阅一本本书籍去寻找规律,没有现代化的归纳、管理方法,更没有网络可以随时找到想要的资料。其难度,非同寻常。

所以呢,还是那句话,千万莫迷信词谱。检测工具也是根据词谱而做,出来的结果只是“合谱”,而非一定“合律”。


本期我们来聊聊到底是如何“记谱”的。

之前已经陆陆续续提到多次,大概是根据一首或者多首作品,找出其共通之处,然后编撰出其格律,这就是词谱的由来。

参考多首作品的,“中”相对就多。这和律绝是一个道理,极少有人完全按照正格写诗,只有严格的平和仄而无中,会增加很多难度,也使很多词汇不能使用。为了使诗词更具灵活性,出现了“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的形式,而非只能按照“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来写。为了进一步使诗词摆脱束缚,甚至还出现了各种拗救,解决了某一句的出律问题。

用在词上也一样。词是诗余,基本格律遵循诗,平仄也一样不是那么教条的。但我们看到不少词谱,只有平和仄,填写起来要死很多脑细胞。

第一集中就介绍过,钦谱几乎没有参考元、明、清三个朝代的作品。虽说宋朝是填词的最高峰,但也不能否认其他朝代也有佳作。比如明代的杨慎,也是一代诗词大师,他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在历代两千多首作品中都是拔头筹的。还有清朝的纳兰性德,其填词造诣甚至不在词帝李煜之下。

龙谱成书于建国后,我个人觉得参阅了一些宋朝以后的作品,但词牌数量太少,很多时候还得用钦谱填词。

那么,我们填词到底应该如何把握格律?

我的建议是:以词谱为基本,要多看例词,尤其是唐宋作品极少的,还需多看看元明清的作品,掌握其平仄规律。

我每填一个新词牌,都有大量阅读前人作品的习惯,从中找出规律。正因为如此,才慢慢意识到目前我们常用词谱的一些缺陷。

下面,以一些常用词牌来解说词谱的“记谱”

一. 巫山一段云

钦谱


龙谱


从上可以看出,龙谱对应的是钦谱的格三(毛文锡体),这也是最常用的一体。

这两词谱乍一看,完全一样,只是上片第二句第三字有差异,钦谱是“仄”,龙谱为“中”。

曾看到有人对龙谱的中提出异议,说此处只能为仄,理由是查阅了所有唐宋作品,还没发现这里有填仄声字的。

巫山一段云的上下片字数、断句、用韵完全一样,那么格律也应该一致(请参考本系列文之七)。龙谱例词下片第二句是“烟花复秋”,第三字是平声,并且“平平平仄平”也符合格律规则。以此类推,上片第二句第三字为平也完全成立。

我特意翻找了其他时代的作品,果然找到了几首:

1. 巫山一段云 潇湘夜雨 元·李齐贤

暗澹青枫树,萧疏竹林。
篷窗夜雨冷难禁。敧枕故乡心。
二女湘江泪,三闾楚泽吟。
白云千载恨沉沉。沧海未为深。

2. 巫山一段云 其二 明末清初·毛奇龄

寒雨萝衣湿,晴云帔开。

空舲峡下近阳台。谁向梦中来。

丛笛江妃庙,孤舟新妇隈。

山花石竹不须栽。看作小姑钗。

由此可见,龙谱巫山一段云上片第二句第三字为平完全正确。

新文化运动之前,中国一直都使用文言文,可以说旧时文人都精通诗词歌赋。虽然元明清整体比唐宋逊色,但格律大都不会有错,反而更严谨,因为格律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个人认为这些时代的作品有很大的参考性。

至于有人说词牌是”打谱“,既然根据某一首或几首制定出来了,就得遵守。我认为这是不科学的,这是孤立了诗与词的关系。词的格律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诗的基础上加以变化,使之更具节奏性、韵律美,更适于吟唱。只要符合格律规则,就不能说有错。

二. 御街行(也称”孤雁儿“)

钦谱


龙谱

钦谱很详细,有六体,龙谱只有一体。龙谱的这一体对应钦谱的格四,范仲淹体,也是大家用的最多的一体。

无论钦谱还是龙谱,中极少,按照这个填,会很伤脑。

我很喜欢这个词牌,填过不少。两年前,我把一首作品发到某诗词群,立即有热心的读者用检测工具去检测,然后跟我说哪里哪里出律了。我反问:谁说检测工具一定正确,工具也只是按照词谱人工而做,是人就会出错。

那么到底有没有出律,是不是真如此严格?宋朝御街行例词并不少,我们可以多看几首。

1. 孤雁儿 宋·李清照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续玉炉寒,我情怀如水。
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雨萧萧地,又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
谁同倚。
枝折得,人间天上,个人堪寄。

2. 御街行 别东山 北宋·贺铸

松门石路秋风扫。似不许、飞尘到。

双携纤手别烟萝,红粉清泉相照。

声歌管,正须陶写,翻作伤心调。

岩阴暝色归云悄。恨易失、千金笑。

逢何物可忘忧,谢江南芳草。

桥孤驿,冷云黄叶,相见长安道。

3. 御街行 其二 无题 南宋·辛弃疾

阑干四面山无数。供望眼、朝与暮。

风催雨过山来,吹尽帘烦暑。

纱厨如雾,纹如水,有生凉处。

冰肌不受铅华污。更旎旎、真香聚。

临风曲最妖娇,得行人住。

花都放,木犀开后,与乘鸾去。


还有 
 南宋·张镃 的 “御街行 灯夕戏成”上片首句“良宵意贪游玩以及 宋·赵长卿的”御街行 柯山故人别后改图,因作此”的下片第一句为“上嘶归马。”

等等,举不胜举。

从这些例词可以看出,虽然有不少字与词谱不符,但没有一句不符合格律的。李清照的“一枝折得”为“仄平仄仄”不是很规范,但词曲中入声字可替代平声字,此处也可以看成“仄平平仄”,依然合律。

如果把李清照、贺铸以及辛弃疾三位大家的作品用检测工具检测,也会提示“多处出律”,这不能不让人啼笑皆非。

这种词牌(词谱很多),一七令也如此,尤其仄韵。有兴趣的朋友搜来钦谱和众多例词对比一下。

当然,古人诗词也并非圣人,一定都合律,也有出律的。比如晏几道的一首临江仙“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梦就出律了(请参考本系列文之五)。按照钦谱以及检测工具,毫无疑问可以通过,因为它“合”钦谱。

归根到底,掌握词牌格律的关键在于自己对诗词格律的理解深浅,是否比较全面了其知识。否则,还是只会一味用机械、教条的方法去对待。


御街行,宋朝有如此多大家作品都没有当作参考,只根据范仲淹一首作品制定词谱,因此平仄受限很大。还有一种是因为同时代没有可参考的作品(楼上已经陈述)

比如醉红妆

只有钦谱


请看注解:宋词中亦无别首可校。因此它的格律只有平和仄,而无中。从这里亦可得知,钦谱的确没有参考元明清作品。其实按照格律规则,这个词牌多处是可平可仄的,并且上下片格律也应一致。明清作品甚至还有添字的变格。

醉红妆 玫瑰 明·高濂

胭脂影湿玻璃。香喷,色犀。

一般红韵百般奇。休认,是蔷薇。

剪更相宜。,藉人衣。

把酒花须尽醉,莫教醒眼(此处多一字),受花欺。

再看一首被誉为“清代第一才女”顾太清的作品。

醉红妆 自题海棠摺扇,赠云林 清·顾太清

暖近清明。试新妆,出清。

宿酲解尚懵腾。娇无那,画栏凭。

露染猩猩。烛,照娉婷。

知画意即诗情,三朵,一枝横。


这两首词都没有出律之处,可见醉红妆的格律还是比较灵活的。


综合所举的这些事例,钦谱的不足之处基本可以归纳为:

1. 只参看一首作品的,平仄限制很死
2. 很多时候又把几种不同的填法(变体)笼统地归纳在一起,而出现一连串“中”,造成很大困扰。

而龙谱,也有1.这种情况;2. 基本不存在,但是词牌数量少,是它的最大短板。


综上所述,不能迷信词谱,切莫把词谱当作圣旨,全盘接受。词谱不是完美无缺的,只是给广大的填词爱好者一个简便方法、一个参照,毕竟看古人作品填词对于现代人来说几乎不可能。我们在享受前人的成果、感激前人的付出的同时,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其规律。

而作为编审人员,更不能一味以词谱判断对错,要多了解词谱的来源,它们的优缺点,做到胸有成竹,以免造成“冤假错案”。



作者:墨脉

(注:原创文章,所有观点均出自墨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发现盗用或抄袭,将追究法律责任!)

你我相识在快乐马帮

马帮由来自海内外的诗词爱好者组成,马帮微刊每期一文,一歌,一组主题诗词和接龙、题图。集趣味性、娱乐性和文学性一体。我们以工匠精神打造每一首作品,推陈出新,引领潮流,与众不同!

欢迎成为我们的一员!

墨脉微信号:tsubame913

一首诗 一支歌
心灵栖息地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第239期 |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第238期 | 似水流年

第237期 | 陪你一起变老
如何正确掌握词谱以及使用检测工具(七)

如何正确掌握词谱以及使用检测工具(六)

如何正确掌握词谱以及使用检测工具(五)

如何正确掌握词谱以及使用检测工具(四)
如何正确掌握词谱以及使用检测工具(三)
如何正确掌握词谱以及使用检测工具(二)
如何正确掌握词谱以及使用检测工具(一)

欲知马帮由来,请点击”拍马屁的境界

欢迎点赞留言并转发

马帮,不断给你惊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