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泗水行

 济宁文学 2021-09-13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泗水行

作者:孙 鹤


泗水县城并不远,我是为了参加由泗水县历史文化研究会、洙泗文化研究会联合山东海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举办“尼山鹿鸣杯”泗水历史文化征文活动,想写一篇以泗水源的瑰丽内涵为内容的散文而专程去采风的。我觉得,泗水历史文化离不开泗河文化,泗河文化的源头又离不开泗水,也就离不开泗水的发源地泗水县泉林风景区的陪尾山和陪尾山周遭的泉,寻找泗水历史文化的源。

我不知道泗水县城到泗水风景区到底有多远,路途是否畅通,所以还是决定探源的头天下午就到了泗水县城,住下后就四处打听陪尾山的一些事情,因为我在网上没有查到它的坐标和相关资料。还好,我下榻的酒店附近人口密集,可转了一圈没有人知道陪尾山,就像我虽在孟府孟庙附近住去的并不多,也只是参加文学活动时才去过两三次一样,大概离得越近越无视的缘故吧,无奈我回了酒店,看到酒店保安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上前搭话,保安彭师傅还真的知道,他把知道的关于陪尾山的事情都给我讲了,“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本来我是想邀上他一起去的,可师傅白天要照顾学生,不过,他建议我打的,出租车司机天天满大街的跑接触的人多会知道。

那天早上,县城里飘着一层薄薄的轻雾,洋洋洒洒,无形中增加了我这次采风的神秘感,源吗!我打的去泉林风景区,司机张师傅满足了我对泉林的热情。泉林景区广场不是很大,“疫情原因,暂时不对外开放”的牌子放在景区门口,我有些莽然失落感。张师傅看出了我的遗憾情绪:“不慌,景区旁边有个养鱼场,我记得有条生活通道可以进入。”景区大门西面还有一扇大门,走进去看到的是一个大的养鱼场,路上有人刚走过的痕迹,只是有些冷冷清清的。泉水声大了起来,转过弯是一大水池,几棵硕大的柳树杨树,证明着往日的繁荣。养鱼场和风景区之间的小铁门上只是挂着一把锁,我们并没有立即进入,转而在养鱼场办公区找人,还真的有一位大姐,张师傅说他是出租车司机,拉的这位是邹城的一位写文章的,想到景区游览,时间不会太长。大姐很是理解地说,里面还有一个住家,你们到里面去看看。

我和张师傅进了小铁门,对面是一条泥路,右边是湖左边是渠。初秋的柳叶飘落了一地,由于十几天的雨,路有些泥泞,不过好在不是太远,也就一二十米吧。顺渠而上,左转又是一条大渠,渠是泉水主流,浩浩荡荡,泉水清澈见底,水藻跟着水流在翩翩起舞,犹如水中芭蕾。抬头仰望左手方向是一颗硕大的银杏树,由于树干分叉早,树冠呈“V”字型直冲云霄,最阔处直径有十几米,郁郁葱葱。传说,当年至圣孔子在泉林讲学时所栽,本来是两棵,等到树龄成年了,有年夏季一连下了几天的雨,有天夜里雷声就突然地炸响,震得泉林地界地动山摇,人们都关门闭户就连夜解也不敢出门,小孩子更是用被子蒙上头,直到后半夜电闪雷鸣才平静下来。鸡叫四遍,天明了,早起的人们发现天空蓝蓝万里无云,再去看银杏树,少了一棵,树没了,就连树坑也是平的。过了没多久,有人发现离泉林不远的安山寺门口有一棵差不多大小的银杏树,旁边还有一棵小一点的呢。

渠道右拐,别有洞天。一石碑巍峨耸立,单碑座就有一人多高,这是御碑,是乾隆下江南那会儿,看到泉林优质清澈的泉水赞美有加,立碑纪念,我怀着激动地心情仰望石碑。石碑东面三两米又一水渠,渠上有一石桥,站在石桥向下看是一泉,突突地翻滚着,泉水直径在七八十公分,像一坨发面,柔软可亲,泉边有一小石碑“黑虎泉”。哎呀,这就是黑虎泉啊!这就是泉林里最大的圣水泉呢!泉水不断地从岩石缝里喷出,源源不断,都说泉水是大地的血液,是养育流域生命不可或缺的赐予,我恭恭敬敬地站着欣赏着升起一股敬仰之情。

过石桥,就是陪尾山了。左转,从密密的树林里沿鹅卵石山路绕过去,顺山势右转,眼前呈现一湖——“金紫湖”,或许是寓意“金子湖”吧,是说泉林泉水是和金子一样,可见泉林泉水的贵重。湖边有一石船,传说是乾隆下江南乘坐的,湖中有一小岛,湖面不时地有三四只白鹭悠闲地飞过,那么的自由自在,水里面几只潜鸭或是水鸟嬉戏,荡起的涟漪向两边慢慢散去,形成箭头状,好不惬意。

继续顺山边湖岸前行,泉从山边涌,人在泉中行,水从脚下流。我们小心翼翼地慢行,生怕一不小心踩到一股泉,影响了泉水的水质。这一路,“百石泉”带头,百泉千泉的汇集,成为金紫湖的源。再跨过一板石桥,就是陪尾山的西面了,顺“观泉亭”向上百十步即是陪尾山山顶,四面望去只见树木苍劲、御碑和那棵古老的银杏。

下了山,道别养鱼主人,我们全程按照防疫要求和景区管理规定,听着悠扬的泉水声有些不尽情地离开了泉林景区。张师傅也觉得有些遗憾,他想送给我一本书,说是可以对这次游览的一点补充,我当然求之不得,于是我们又跑了几十里山路,从张师傅老家取来那本描写泗水风土人情的《故乡杂忆》回到邹城。

2021、09、10于华池工作室


作者简介:

孙鹤,本姓颛孙。笔名,西贝。山东省邹城市人,中共党员,现就职于国家税务总局邹城市税务局。用汉文字撰写祖国美丽河山,世间酸甜苦辣,鲁南风土人情。中国散文网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齐鲁文学社会员、签约作家,《青年文学家》理事,《山东散文》签约作家,中国现代作家协会、济宁市散文学会、济宁市作家协会、国际诗词协会会员,中国乡村人才库认证作家(首届),山东省税务系统文学社会员。被中国诗书画家网和中国散文网特授予“全国创作名家”。大型辞书《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大辞典》收录本人词条。《中国最美游记》(2019)特邀编委。业余时间喜欢唱歌、运动、读书写作,尤于散文,偶有诗歌分享,先后在省市报纸杂志发表作品近百篇,多篇(首)散文诗歌收入多种读本,获得各类文学奖多次。其中,《从税小传》获山东省地税系统征文活动散文类一等奖,《圣地延安行》获“国际诗词协会”举办的“中国最美游记”奖,《父亲的遗产》获第七届“相约北京”一等奖,并结集出版。《白杨树》获第五届“王粲文学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