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 典籍 集部 辞 好修兮结兰草,乘风兮归去 《典籍里的中国》楚辞篇 荆楚泽国,神州之奥区,山川广博,物产丰饶,汇天地之德。楚人据其地,暴霜露,斩荆棘,筚路蓝缕,成楚国大业。 春秋战国时期,世皆称楚有大才,诸屈原、宋玉、景差等人,以所见所闻所感,饰瑰丽辞藻,铺展奇幻之境,后辑入《楚辞》。 《钦定四库全书》集部收录的《楚辞章句》 中国首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楚辞》是我国古代首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对中国文学影响深远。西汉刘向辑屈原、宋玉、景差诸赋,附以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严忌、王褒诸作,及向自作《九叹》,为《楚辞》十六卷;东汉王逸又益以自作《九思》及班固二序,勒成十七卷,且为作注,是以《楚辞》非完全之先秦文献。 《楚辞》的注本有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清王夫之《楚辞通释》、蒋骥《山带阁注楚辞》等,其中又以宋洪兴祖《楚辞补注》为佳。 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 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九歌·云中君 ![]() ![]() 楚辞 ![]() 也是一种诗歌形式 ![]() ![]() 楚辞”也是一种诗歌形式,乃战国时期楚人屈原在楚国民歌基础上首先创制。与《诗经》相比,楚辞篇幅扩大、句式加长,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具有“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浓厚地方特色。 自汉以来,即被称为“楚辞”,亦称“赋”。《楚辞》中又以“屈赋”为佳,如《离骚》《天问》《九歌》等,表现了“独立不移之人格、忠贞爱国之情怀、瑰奇浪漫之想象、情词并茂之描绘、灵活多变之句法、富于乐感之楚声”,鲁迅曾言屈赋“其文甚长、其思甚幻、其言甚丽、其旨甚明”。 《离骚》为楚辞的代表作,故后人又称“楚辞”为“骚体”,与诗经并称“风骚”。 ![]() 《九歌图卷》·张渥 楚辞 ![]() 像水银泻地,像丽日当空 ![]()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楚人自认为颛顼之后,数十代自强不息,跻身战国七雄之列;亦好修明德,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以香草标品格之高洁;又寻宇宙自然之源,“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求天地万物之理以传道。 至天下一统,楚文化寄于诗歌辞赋之中,融入并共筑为华夏文明,也滋养了生机勃勃的中华文脉,正如郑振铎之评价:“(《楚辞》)像水银泻地,像丽日当空,像春天之于花卉,像火炬之于黑暗的无星之夜,永远在启发着、激动着无数的后代的作家们。” ![]() ![]() 关注我们,阅读经典 每天进步一点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