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易行难的“非暴力沟通”

 今粉儿记事本 2021-09-13

********引子********

昨晚,桥同学结束了吉它练习之后走过来,顺势用手拉我胳膊一下,我那时正在桌前写东西,本来就被吉它和他嗷嗷的发声练习惊扰一晚,还总要被强迫欣赏他某一音节的弹奏进步,导致整晚思路很不连贯,已经有点濒临烦燥边缘了,被他突然这么一碰,本来还想写一下高中生活中的情感火花之类的,这回思路彻底断了(如果再回到从前,所有一切重演~)……

我立刻生气!

没等他开始说话,我扒地一声合上笔记本,怒目圆睁脱口而出:

“你扒拉我干啥?”

桥同学马上笑嘻嘻的说:

“一起睡美容觉了哦,11点啦~~~。”

哎哟,我天,那个劲儿,实在太温柔了,让我的火苗根本点不起来……

********分析********

所以,之前有童鞋后台问我,为什么我很少写我们吵架事件,那才是正常人家夫妻生活的主旋律,哪有那么多的心平气和和岁月静好呢?

理论上,是的啊!

可是,当你面对一个会太极柔术的人,还真的是吵不起来。不是说他真的会打太极玩柔术,是桥同学真的让人发不起火来。

在这一点上,我真是对他佩服的不得了!仿佛圣雄·甘地转世。

而我,这一点做的其实不好,差距不是一星半点。我好像经常义正言辞的站在所谓的道德制高点上,对桥同学的行为,尤其是与我的预期行为不符的,进行指责、明嘲暗讽、否定、说教,以及未知全貌便随意出口的主观评价。

有时真的是无心,有时却是有意。

我希望桥同学多陪我聊天时,只要他忙于工作没第一时间回应,我会给他马上贴上“冷漠的木头,铁石心肠”的标签。再发过去大段的编排工整看似逻辑无懈可击实际含沙射影、夹枪带棒的文字,对他进一步攻击。

而桥同学希望我陪他时,如果我正好很忙,他追来几个信息或问号后,我就会觉得他“太粘人了”。

我看到他的信息里有错别字,一定要纠正出来,因为我“注意细节”,而他“粗心大意”。可我记得,以前如果有别人来挑我毛病时,我就默默的认为人家“有强迫症”,是病,得治。

无疑是双重标准。

********反思********

其实,不管是善意还是恶意的评论都暗含着我们的价值观及需要。为了达到好的沟通效果,理论上要分四步来沟通。

第一,尽力观察全部的事实,避免以偏概全;

第二,把观察到的事实说出来,而不是直接评论;

第三,体会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害怕、开心、喜欢、气愤等),而不是主观的想法,比如,我觉得你怎么样怎么样。

第四,请求对方的帮助,越具体越好。

咱们就举个关于起床晚的例子吧。假设,桥同学昨晚打游戏到2点钟,今天早上睡到9点半起床,对比下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第一种:

哎哟,你总算起床了。你可真的太「懒」了!----先贴个懒惰的标签,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俯视。

「天天」这么晚起来!----绝对化的评论

「从来」都来不及帮家里做事!---同上

家里的事情「都是」我一个人在忙!---同上

哎哟,可真是的,越看越觉得你真是「啥用没有」,就知道睡觉看球打游戏。----语言暴力+绝对化评论

觉得你一点都不在意我!---只是表达了主观的想法,而不是一种感受

我难道是你家「保姆」吗?费了半天劲做好的早餐也不知道给谁吃,倒了算了。---惩罚

你再看人家「隔壁老王」,早上6点钟起来就给老婆买油条豆浆,还要天天绕路去送老婆上班。-----比较

你再这样的话,以后你就直接睡客厅得了!----惩罚

赶紧吸口氧,不然估计这一番话说完也要气晕了~

第二种:

老公,我知道你昨晚打游戏到2点钟。---观察,并说出事实

你打游戏上床晚,我被上床的声音吵醒后,后来就没怎么睡好。。--同上

你今天8点才起来,没有时间陪我一起吃早餐。--同上

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可以说下嘛,是工作压力大吗?我很担心。--体会、倾听并表达感受,感受是“担心”。

其实,我今天一个人吃早餐,我很不开心。---说出感受,是“不开心”。

因为我很看重你的身体健康,以及我们宝贵的早餐时光。----说出感受的根源,因为看重健康及共享时光

那,你明天能不能11点前睡觉,并在早上陪我一起吃早餐?---明确提出需求

请感受下这两种表达的区别。肯定是第二种要好些。

如果以第一种方式来沟通,很容易招来敌意,这种做法,会带来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让人痛苦。容易让人与人之间变的冷漠、隔膜、敌视。可能对方干脆如你嘴里评论的一样「啥用没有」,索性“破罐子破摔”,直接向你评论的方向发展了。

(有什么不满意的你喊出来啊)

第一种表达方式还存在一个比较的问题。

想想看,如果把咱们自己家老公或老婆的身材和海报视频中的肌肉硬汉和美女车模来比较一番;再残忍点,把和我们同龄的杰出青年拉个清单出来,看看他们此时拥有的财富、社会地位和成就,再反观自己的平庸无为,感受下被吊打的痛苦。通过这一系列的比较,任谁都会自卑难受,二人的生活从此真会变的悲惨。

第一种表达方式中回避责任的体现方式比较多。比如:

受说不清力量的驱使我「不得不」做早餐干家务。--难道不是出于爱吗?;

受个人情况,成长历程影响的情况:难道我是保姆的命嘛?--为什么自贬,没有信心,且不爱自己呢?

“同伴的压力:隔壁老王如何做的……”----为什么要和别人比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

当然还有其它回避责任的方式,比如:

上级命令或规章制度:老板让我这么干的;这是规定;

性别角色,年龄角色,社会角色:因为我是妈妈,妻子,女儿。

或是一种无法控制的冲动:是锅包肉的香味儿征服了我~”

第一种沟方式还包括了强人所难,如果不配合,就会受到惩罚。

“应该”与“不应该”,源自等级社会并支撑着国王皇帝的特权体系。人们越是习惯评定是非,越是倾向于追随权威,获得正确与错误的标准。

另一半打游戏到凌晨,可能是偶尔发生,尽量不要用一些绝对化的词来描述事实。可能是他真的需要用游戏来消化掉白天工作造成的巨大压力,这时候伴侣要做的是倾听理解,互相表达真实的感受,而不是试图用暴力解决问题。当然,暴力不仅是身体上的。精神和语言上的暴力更为残酷。

而暴力的大部分根源在于我们忽视彼此的需要和感受,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

当暴力消退后,真诚的爱就会流露出来。

********结局********

其实,我昨晚忽然来个主意。

我说:“不对不对,你这反应不对,太不东北了。”

桥说:“那我应该怎么说?”

我说:“你应该说'扒拉你咋了’?”

然后我们马上进入状态演习。

先是有点搞笑的情景再现:我还是假装在用电脑,他从桌子那头走过来。

他略显夸张的用手使劲扒拉我一下。我被扒拉的真挺疼,扒地合上电脑,怒目圆睁脱口而出的问他:

“你扒拉我干啥?”

他竟然又使劲扒拉我一下,还非常浮夸的喊出来:

“扒拉你咋了?不行啊?!我就扒拉!就扒拉!就扒拉!”。

天啊,他竟然真的又扒拉我一下!两下!!三下!!!

我的心情,简直了!

真的可以直接薅头发打一架了!

竟然忘记了一开始是我要求他这么演的!

沟通方式的改变,把他心里的小野兽都激发出来。变成大型报仇现场了!

他举一反三临场发挥,还加了台词和粗暴的动作!

这觉是肯定没法睡了,我要求换场景再演示一遍!

这回是我扒拉他!

你看~

我们这一生其实明白很多道理,但该打的架还是要打的,又不是打不过他~

最后想再说一句,在亲密关系中,也要记住另一句话,水至清则无鱼啊~~~

难得糊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