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 《郭有道碑》又名《郭林宗碑》,为东汉建宁四年(171年)蔡邕撰文并书,据传原碑至宋代已佚。清康熙年间,傅山依原拓临摹另刻一碑,立于墓前。碑高2.24米、宽0.9米、厚0.19米,隶书。碑文记述郭有道生平,碑阴有康熙十九年(1680年)介休知县金一凤和傅眉等题跋。 郭有道名郭泰,字林宗,人称有道先生,山西介休人,东汉末太学生首领,位居“八顾”之首。因看到东汉王朝腐败将灭,不应征召,归乡执教,弟子达数千人。不慕高爵,乐与士人为伍,被世人视为楷模。建宁二年,病殁於家,时年四十一岁。 介休民国初董重《介休金石略》记,郭林宗碑有六:除介休博物馆此碑外,尚有五种:1、郑簠所书。 2、无撰者姓名,字迹清朗而章法不清。 3、署款为蔡邕的伪碑。 4、汾州城东大中佛寺传为蔡邕撰书,拟为隋唐间人伪托。 5、光绪戊子济宁出土郭有道碑,传为蔡邕真迹(实为李东琪、黄小松作伪)。 而傅山在碑侧题纪说:“洪景伯《天下碑录》上碑有二:一曰'郭有道碑’,蔡邕文并书,在太原平晋龙泉侧;一曰'郭林宗碑’在介休墓侧。” 此拓本最后有:“蔡议郎书久泐矣,此太原傅氏山青……”。据记载:“傅山书《郭有道碑》碑阴上端有乾隆四十二年知县吕公滋小字 '盖因碑阳傅山所书无款,粗心者不察碑侧傅山题记,往往误以为明刻,甚或云是蔡邕所书,故吕公滋书以标明并刻大字一行于碑阳之末。” 吕公滋题书云:蔡议郎书久泐矣,此太原傅氏山青主所书。不知者误以为蔡作,今特识之。乾隆丁酉秋,介休令新安吕公滋硕亭甫。 下面将拓本清晰照片奉上,以供汉隶爱好者研究和临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