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留住记忆】长街我的家乡,是我梦里常回的地方

 文化宁海 2021-09-14

现在的长街镇中心小学的美丽校园一角

几回回梦里回长街,

双手搂定香花山。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响贪欢。

长街,我的家乡,是我梦里常回的地方。从89年8月调离东仓乡中心小学,来到长街镇中心小学,到95年8月调到城关,也就只有五、六年时间,到城关后至今已有20多年,可在这20多年时间里,梦里的情景常常是回到长街,而城里的生活却很少出现。这20多年,我也早已成家立业,且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可梦里出现的为何经常是长街?我百思不得其解。

当我雇了一辆拖拉机载着我的所有家当:衣服被子外加书本盆花,还有一辆新买的永久牌自行车来到长街。就这样简单明了,已经花光了一年的所有积蓄,付了车费,口袋里已经精光。当年116元一个月的工资,吃得除外,也没有买什么,辛苦了一年也只能买200元的自行车一辆。

这张照片是91届乙班三好学生合影,记录了当时的学校全貌,左边这幢二层楼就是教师宿舍,楼下第三个窗户就是我的房间,稍远处是两幢教学楼,前面一幢是平房,后面一幢是二层楼,都是老房子。操场蛮大,却是沙泥土,下雨很粘,干燥时就是尘土飞扬。

          一  、来到我喜欢的地方

一到学校后,副校长苏宝清老师就把他的寝室让给我,这是一个朝南的房间,虽然免不了常常迎接操场飞来的尘土,可阳光灿烂,光线好。校长戚忠根老师把学校闲置的一台25寸的彩电放在我的寝室。学校食堂每天开火。饭有吃,电视有看,这样的小日子过得怎么不满意?因此,我除了抽时间回老家看看兄弟姐妹们,一年365天,基本上都住在学校,连大年初一,在老家见见兄嫂侄子,左邻右舍,玩了玩,觉得无聊,就又回到学校待在自己的寝室。因为兄弟姐妹们都早已成家立业,无需牵挂;父母早世,已无需照顾。尽管家人们对我很关心,可各自为家,都有自己需要照顾的地方,我也就自己照顾自己了,在学校看看书,打打球,爬爬山,看看电视,十分自在。

能在学校过得那么自在,多亏了食堂的老冯师傅,他也是个孤家寡人,以校为家,于是就解决了我的吃饭问题。有吃有住还有电视看,这日子过得是有滋有味。有时还有同事来串门,学生来拜访,真的幸福满满。

这是91年8月拍摄的食堂的老冯师傅

二、 有我可敬的师长

对于一个地方的留恋,不是因为这个地方有多美,而是我们在这个地方生活过,对于这里的山,这里的水,更是这里的人有深厚的情感。儿时,父母总教育我要善待别人,给予他人的帮助,事后不要提起;他人对你的关爱,要时时牢记。因为关爱我的人很多,思念的人就多,要说的人也多。

刚到长街镇中心小学,除了师范同学孙敏霞的哥哥孙志毅认识外,其他都是陌生人,我是个不善交际的老实人,不会主动去结交其他老师,校园内碰到老师,知道姓的老师,打个招呼;不知道姓名的,见面给个笑,从不会上前套近乎,询问对方姓啥名谁。因为我最年轻,大家都叫我小叶,直到如今不小了,他们见面还是改不了,叫我小叶。一叫小叶,仿佛又回到了当年。

92年6月,戚校长调离前全体教师合影

1

  组长胡巧敏老师

最先认识的当然是同办公室的年级段老师,我当时教四年级甲班的语文兼长街区总辅导员,校长夫人葛老师和我一个班,她教数学兼任班主任。五乙班语文老师是副校长苏宝清的夫人胡巧敏老师,也兼班主任。葛老师和胡老师,都是校长夫人,并且在教学上也是学校的大姐大,因此说话办事都是响堂堂的。所谓大树脚下好乘凉,我也跟着硬朗起来。

胡巧敏老师对我更是关心,她是语文组教研组长,在教学上手把手教,在生活上也是很关心,只要家里做什么好吃的,就叫我一起去享受。大家在一起都熟了,我也不介意了,总是乐呵呵地欣然前往。当时,她们的女儿还小,八、九岁的小女孩,叔叔叔叔的缠着我玩,特可爱。当我夸她家的书橱做得很漂亮时,细心的苏宝清老师仿佛看出了我羡慕的心思,告诉我他可以帮我也定做一个,我高兴极了,连连说好。

胡巧敏老师全家福

于是,他就为我设计了一个在当时最时髦的书橱,可以放书、放录音机、写字,还可以藏被子,征得我的同意后,就让隔壁的家具店打造。造好了,能干的苏老师还买来油漆亲自帮我漆。看着他把橱子磨了一遍又一遍,我想上前帮忙,他不让我插手,他说打磨也是有讲究的,方向、轻重不一样,光滑度也不一样。为了好看,他用油漆涂了一遍又一遍。此后,这个书橱就成了我重要的家具了,书本、被子都有了舒适的家。

长街用了6年,城西小学的小阁楼里用了3年,买了园丁楼的新房后,我也带着它住进了新房的小房间,发挥着同样的作用。直到后来又换了新房,实在容不下它了,我也舍不得扔了这个伴我度过多年的老伙计,委屈它住在我的储藏室,放一些不常用的书和杂物,仍然发挥着它的作用。睹物思人,最初的帮助,怎能忘记?

陪我多年的书橱

2

   校长戚忠根老师

时间一长,大家自然就认识了。住校的老师们,熟得最快。那时,住校的老师不多。戚忠根校长全家都住校,他是宁波人,老家在慈城,他也是以校为家,住在二楼。一间就在我头顶的楼上,朝南,是他们的女儿和儿子住的;一间在他们儿女房间的对门,朝北,窗外就是香花山,光线有点暗,可空气好。有时,我有事去找他,见他总是在房间里练书法。

戚老师是个大好人,毕业分配时,他就选中了无依无靠的我,那时我们村里没有电话,联系不到我,就派教导主任孙志毅老师到我家来找我,可惜我不在家没有碰到。后来去长街找同学了解情况,他分力洋,我到长街,他父母迫切希望儿子能到长街工作,我就与他互换,分到了力洋区东仓乡中心小学。次年,我与戚校长联系,他居然还会接纳我,于是就调到了长街。

戚老师一家待我很好。他的儿子戚华威正在读中学,是个很实诚的孩子,说话轻轻腔,文静得像个小姑娘。我俩到志趣相投,就像朋友一样无话不讲。每逢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会叫他的儿子来叫我。要是我不去,葛老师会来叫,埋怨我太见外,我只好知趣地跟着去揩油。和他们在一起,享受家的味道。

1990年11月,宁海县整体优化实验学校的校长在长街小学召开现场会,宁波市教科所领导、宁海县教育局领导和全县9所实验学校校长参加了会议,这是会后合影。

可惜好景不长,93年8月,他们夫妻俩都调到宁波慈城老家去工作了,我很是想念。后来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去他学校听课,看望他,他在中城小学工作,当惯了一把手,当二把手有点不畅。听说没有多久就到别的学校当校长去了。有时我总傻傻地想:要是能再次调到他的手下,该多好啊!记得一次,我好像在长街碰到过他们一家人来长街看望大家。此后就经常在梦里遇到他们一家又回到了长街,有时是当年工作的情景,更多的是他们回来看望大家,知道他们回来了,是多么高兴啊。待你太好的人,留下的是你思念长长。

3

   厨师李大人老师

一户住着卢亚飞老师一家,她住在二楼戚校长房间的隔壁,对下来一楼是他们的厨房,每次还没到一楼走廊,就会闻到他老公李大人(我不知道叫他李大人的缘由,也许是他人高马大的缘故吧。)炒糖醋螺蛳所飘出来的诱人的香。他们的儿子四、五岁,是一个勇敢的骑士,每天看到他骑着小车子,从这边操场骑到了那边山上,又从那边山上骑到这边操场。要知道操场到山上是一个斜坡,我看着总是担心他摔倒,可他一点都不怕。

卢亚飞老师全家福

4

才子华洋中老师

住在我对门的是比我大几岁的华洋中老师,他是个多才多艺的青年教师,电子琴,钢琴弹得很好,还写得一手好文章,学校的课题基本上是他执笔的,时不时在报刊上发些小论文。让我这个想写点课题的小邻居羡慕得不得了。

我们住在对门,又是年纪相仿,进出总是对头碰,他又是一个很随和的人,自然熟得最快。他也有间厨房,在门口靠北面的第一间。我们住的是两层楼的房间,楼上楼下共有12间,楼上6间,楼下6间,中间一个走廊,南北各3间。他有厨房,但不太用。我呢,有时空闲时心血来潮也会烧,于是烧了一起吃,慢慢地我们就成了一家人。他的爱人开始认识时,我做饭请她来学校吃过饭,后来他的爱人戏称我们是小两口。

1993年3月,华洋中摄于新城花芬庵路上

我俩经常一起出门,去散步,到同事家串门,因为他比我早进校,是老长街了。尽管他是力洋古渡人,我还是长街龙浦人,在长街中学也读了两年书,都没有用,从没有进过长街人的家里。他呢?这是某某家,进去坐坐;那是谁谁家,进去玩玩。我都是跟着他。

最有趣的是找对象,看见一个喜欢的姑娘,他就叫上我一起去她家走走,探探情况。我也只得奉陪了,26岁了,该是解决个人问题的时候了。以至于他的丈母娘,分不清是哪一个和她女儿找对象。两个都是瘦瘦的,个子高高的,说话轻轻腔的,见面都会打招呼的,姆阿姆阿一样的叫法,待人和气。有一次,她的爱人跟我开玩笑,你知道吗?我妈还以为我和你找对象。哈哈哈,谁叫我这么傻?电灯泡一直亮到他们结婚,还亮着。他们的婚礼是在古渡老家办的,我们几个要好的朋友,当然要去捧场。下面的照片就是在他结婚当天的新房拍的。
  

1993年10月1日摄于古渡华洋中新房

5

老板徐金标老师

住在门口朝南第一间的是体育老师徐金标,他是一个体育健将,身材魁伟,待人处事老当,样子很像当时的港台大老板,有朋友学生开玩笑叫他徐老板,他也喜欢当老板,乐意接受,于是不仅他的朋友学生叫他徐老板,我们也叫他徐老板了,后来出去下海后还真的成了大老板,真是心想事成啊。


徐老板性格开朗,待人热情,真是我的好兄弟。记得那天大哥传话,给父母做个像样点的坟面(当时家里很穷,父母都是简单安葬,没有碑文,什么都没有写,在清明时上坟找都找不到。幸亏时间不长,要不,在乱草丛中很容易找错。),叫我去写碑文。他们觉得我是家族中文化最高的人,这个任务非我莫属。虽然我的毛笔字比他们都好,可我觉得这是世代留下去的父母坟面,大意不得,总得体面些。就请爱好书法的戚校长帮忙写,戚老师没二话,答应马上写。我拿着还没完全干透的碑文纸,正要出门。戚老师叫住了我,对我说不要急着走,等会放学叫徐金标一起过去,你不一定会弄好。我激动不已,连声说好。

放学后,我们骑着自行车,行了20分钟到了我父母的墓地,上山的路不好走,戚老师和徐老板一点也不计较,让我心里充满暖意。这么好的校长,这么好的兄弟,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一个字,记住他们,记住他们对我的好。我们三个到了以后,在场的家人们,感到好奇,不就写几个字吗?能认得就好,还画花啊,这么认真。是的,农民就是这么朴实,记得我的一位已过世的哥哥的坟面,他们就是用树枝划出来的名字。我当时没在,后来看到也真是无语了。戚老师叫我和哥哥拿着碑文纸,叫徐老板把一个个字轮廓勾出来,他用带来的刻刀刻。由于碑文是横着写的,坟面不高,我们都是跪着做的。我跪着,这是我父母的坟墓应该的。而戚老师和徐老板也是这样跪着,真的让我过意不去。忙乎了好一会儿才完成,他们俩都很开心,和我一起回到了我的老家吃饭,真给我面子。这是唯一上我老家,并帮助过我的两位老师。

92年3月,徐金标老师摄于象山花岙岛

此后,我心里就把徐老板当作了兄弟,有事总跟他商量。他还研究了易经,测算天气,测算人事,颇有灵性,研究得有模有样,后来去宁波发展后,偶遇时他告诉我生意场上的朋友,很相信他研究的易经,据他说就凭这个也能混口饭吃了。

6

   才女陈春娟老师

楼上还有三间,住的是镇中学的老师,虽然有时也打打招呼,但是交往不多。楼下还有一间,也就是我的隔壁,也是一个体育教师,叫王文革,个子瘦瘦的,好像营养不良。可他很干净,房间的地拖了一遍又一遍,弄得我们也不敢过于邋遢。

一年后,王文革老师结婚了,就搬出了这个房间。我的隔壁迎来了一位新主人,她就是我的老同学陈春娟老师。这个老同学,还真得是老,初中一年级在龙浦初中是一个班的,初二考进长街中学也是一个班的。进入奉化师范学校后,虽然没有一个班的,却也是邻家小妹,我是881班,她是隔壁的882班。

毕业后,我调到长街镇中心小学,她在长街下面的岳井小学,边工作边练习书法。一练就是三年,书法越来越好的消息传到了我们爱才的戚校长耳朵里。一天,戚老师向我打听陈春娟的情况,我大力推荐,就把她调到了长街镇校。这下真的成了邻家小妹了。她也是个爱校如家的女孩子,别说平时基本在校,连暑期也很多时间住在学校,看看书,练练字,自娱自乐。我们俩亲如兄妹,一呆就是三年。她调入城关后,这个房间就被开心果李冬飞占领。一年后,我调入城关又能常常和她见面。

陈春娟老师在参加书法比赛

7

    元老徐元庆老师

我们房子东面也是二层楼,楼下几间是区校的办公室,楼上住着几户人家。一户是镇中学的校长陈士伟老师,他带着读初中的儿子一起。一户是区校会计顾爱飞老师一家,女儿还小。一个就是三朝元老徐元庆老师,负责学校办公室工作,是个和善的老先生,待我一直很关心,不管工作上,还是生活上,出主意,想办法,时刻为我着想。一起去散步,一起看电视,关系融洽。后来一直保持着联系,上他家看过他几回。他也很有心,那年我在桑洲镇中心小学支教,他特地到桑洲来看我。

99年11月,徐元庆老先生摄于桑洲镇中心小学前面小山的凉亭里

8

上海知青陈老师

还有一个是长街中学的退休教师(病退)陈老师,他是上海知青,身材魁伟,眼睛凹陷,看上去有点像外国人。他的妻子和儿子都在上海,年轻时妻子来过长街,两人一起去游泳,那美丽的形象曾轰动了长街。后来不知道怎么一回事,夫妻两地分居,陈老师一直坚守在长街,直到身体吃不消而病退。我在长街的六年里,从没看见过有上海人来看过他,也没见他去过上海。每天,他除了在操场打打太极拳,在房间拉拉小提琴,到食堂吃吃饭,多数时间都呆在寝室不出来。电视也没有看,那时又没有手机,也不知道他整天在干什么?怪不得他的精神出问题了。有一天晚上,他去食堂吃饭,看见陈士伟老师的儿子在路旁和同学说话,走过去,啪啪就是两个耳光。打得小伙子摸不着头脑,还没问为什么?陈老师就凶巴巴地指着他反问:“你说我什么坏话?”小伙子很懂事,知道陈老师精神不正常,也没有争辩,只得委屈地回到寝室。

以上四位是94届学生王雪姹、戴其祥、阮芦芦和王玲玲。从这四张照片中可以看到当年的美丽长街,那田野就是我们每天散步的地方。

大家知道了这件事后,对陈老师更加不理不睬了,怕他什么时候发神经,冲着自己来。他就更加孤独了,看每一个人都不顺眼,时不时冒出一句小赤佬。我看他可怜,对他还是蛮尊敬的,见面都会打招呼,因此对我还好。有时拉着我聊天,有时也到我寝室看看电视。看着他开心的样子,我也甚感欣慰。苦恼的是有时半夜三更跑到我窗前边敲边叫,小叶小叶的。我睡得正香,他打扰了我休息。我没好气地迷迷糊糊地问他什么事,他却说睡不着找我聊聊天,我的妈呀!我明天还要上班呢!大半夜的哪有闲心聊天呢。无奈,只能好言相劝,哄他回去。更好笑的是又一个深更半夜来敲窗,说他的脉搏没了,心脏也不跳了,叫我起来摸摸。我说陈老师啊,你心脏不会跳,还会走到我窗前吗?再说我也不是医生啊!放心,没事的。

94届学生张燕燕和汪瑞瑞摄于学校花坛

我95年调离长街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他,这老宿舍早已拆了,以致我在梦里找到自己曾住过的房子,却已破破烂烂,两头通风。也不知他搬到哪儿住了,身体如何,现在还好否? 

  三  、有我难忘的团活动

中秋赏月

老同学的哥哥孙志毅,家住长街,饭后有时来学校忙工作,有时来我们寝室聊聊天,经常光顾,除了到校长处汇报工作,就到我的房间聊天。他来了,华洋中也过来了,徐老先生只要住在学校,一定要来看电视的。大家凑在一起看看电视,聊聊天,消磨时间。他是学校的教导主任兼任团总支书记,每年的中秋节是我们必搞的活动,有时在学校操场搞月光晚会,唱唱歌,跳跳舞; 有时到野外去搞。

记得一年中秋,邀请了全镇团员青年老师一起参加活动,在香花山上举行赏月活动,在宁静的山顶,大家坐在一起,边吃买来的食品,边即兴表演节目,反正大家开心就行。因为都是年轻人,相聚甚欢。活动结束,麻烦来了,车岙小学的王锦春等三个女教师要回去,已是10点多了,从长街到车岙有15里路,还是山路,夜里没有车了。既然她们执意要回去,孙志毅、我和另外一个教师骑着自行车把她们送回去,我们回到学校已经后半夜了。

92年3月,摄于象山花岙岛

自行车游象山


我们的团支部活动还是很活跃的。一次,大家骑着自行车到象山石浦沙滩旅游,去时还好,回来时,几个年轻的女教师骑不动了,我们几个男老师载车的载车,载人的载人,帮着带回来。这次旅行可不轻松。

92年10月,摄于象山石浦沙头

游广西桂林

要数轻松的,是去广西桂林旅游。那次,只有10来个人,虽然从杭州坐车到桂林,慢车坐了两天两夜。第一次体验到了六月天睡在火车座位底下,享受电风扇吹来的滚滚热浪,还是睡得很香。这种级别的享受,还是有时间的。时间一到,马上换人,哪能让你一个人舒服?第一次尝到了校长戚老师带着的高度白酒抿上一口是如此之香。第一次在大热天,几天不洗澡,身体如蜜糖一样的粘。第一次在火车上吃到牛肉串是这样的香……

到了桂林,把衣服晒在房间一夜就会干;看到了传说中天下第一的桂林山水 ,也就是水稍微清一点,山只是一座座各不相连。尝到了水果之王芒果的味道,居然是烂菜的味儿,拳头大的芒果10来个人分享还没有吃完。不过当地的小菜口味不错,在桂林才知道蝉是一道美味的菜。

1992年7月摄于桂林漓江的象鼻山

雪夜跳舞吃大饼

最难忘的是在一个下着小雪的晚上,我们几个年轻人和幼儿园的女教师一起,在幼儿园的教室,撒了一点滑石粉,学跳交谊舞。十时许,大家准备回去休息,这时,不知是那位买了热气腾腾的大饼,大家一起分享。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大家都说这大饼特香特好吃,犹如乾隆皇吃麦碎饭,此后就再也吃不到这个味了。

1992年7月摄于广西中越边境友谊关

四 、有我充实的课余生活

早晨 爬山

长街的课余生活特有规律,早晨起来,爬爬山;傍晚出去,散散步;晚上在房间,看看电视。除了串门,搞活动,就是这样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长街的生活是充满生机的,山上四季有变化,春天桃花开了,梨花开了,这里红似火,那边白如雪,春风拂面。桔花开时,满山是香。夏天,栀子花开了,洁白芬芳。秋天,野菊花开了,灿烂一片。冬天,腊梅花开了,水仙花开了,香飘四野。还有些数不清的花花草草,漫山遍野。我曾学过的歌曲《山间小路》,仿佛就是为这里编的。

山间小路 

就在那山脚下
芍药花开鲜艳芬芳
一条山路穿树林
伸展到云端上
路两边长满山珍
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水灵灵的蕨菜
扯住我手不放
嗯啊
我走在山间的小路上
心情真舒畅
就在那山坡上
枫叶如火随风摇荡
一条小路穿薄雾
伸展到峭壁上
路两边野果累累
秋风吹过满山飘香
甜孜孜野葡萄
甜得呀赛蜜糖
嗯啊
我走在山间的小路上
心情真舒畅
我走在山间的小路上
心情真舒畅

91年1月,摄于长街小学西面的香花山上

 傍晚散步

我走在山间小路上,心情的确很舒畅。我们走在田间小路上,也一样心旷神怡。几乎天天晚上,我们几个人饭后都要到田野上散步,从油菜绿油油的,走到油菜金灿灿的;从秧苗青青的,走到水稻金黄黄的。整整走了6年时光,真是一路歌来一路诗,田野里充满诗情画意。走到田野,耳边自然响起《乡间小路》这首歌。

乡间小路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
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
缤纷的云彩是晚霞衣裳
荷把锄头在肩上
牧童的歌声在荡漾
喔呜喔呜他们唱
还有一支短笛隐约在吹响
笑意写在脸上
哼一曲乡居小唱
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
多少寂寞惆怅
都随晚风飘散
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


90年4月摄于长街村外常散步的美丽田野

走在田野上,看到油菜花,自然想到: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看到农民还在田里劳动,想起: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走到桥边又会念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看到河里的荷花,就是冒出一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乡间小路,步步是歌,步步是诗。在这诗情画意的长街,我呆了整整6年。

晚上看电视

晚上,是最开心的辰光。晚饭后,我们学校的三朝元老徐元庆先生和一些单身住校的年轻教师,男男女女都会到我的寝室集中。因为学校的这台大彩电放在我的房间,这里就是教工之家了。大伙儿在一起,一边看看电视,一边啃啃瓜子,一边聊聊天。从红楼梦到三国演义,这些电视连续剧都是在这个窄小而又温馨的寝室里欣赏到的。徐老先生常说,饭后到我的房间,就是开心一刻开始了。那时,住在隔壁的青年教师陈冬飞(后来教师调动住宿更换),整天嘻嘻哈哈,就是我们的开心果。


最惬意的是夏天的晚上,校园里静悄悄的,房间里太热,我把电视搬到窗外,大家搬出椅子,坐在宽阔的操场上看电视。这种场景只有小时候在老家,跑到有电视的人家里看霍元甲等故事才有的情景。我们买来棒冰和瓜子等食品,边吃边看边聊天,这样大集体的生活真舒心。

93年12月,我班的舞蹈《我是一个兵》获得全镇比赛第2名,并在学校展演。学生跳舞的这个舞台就是我们夏夜晚上纳凉聊天看电视的地方。

一天晚上,我们照常在操场上边看边聊。一向忠厚老实的骆老师却闹了个笑话,他把煤气钢瓶说成了煤气钢磅。开始大家也不以为然,问他说什么,他还重复了一遍,当大伙醒悟过来时,都笑得前俯后仰。

大家知道磅是干什么的?磅有多大?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瓶,就是现在的酒瓶,谁都知道。比瓶大的,是酒覃,就是现在装老酒的器皿。比覃大的,是缸,农家以前弄来盛水的,叫水缸。一个水缸可以装五、六桶水。比缸大的,就是磅,形似酒覃身大口小,农家用来盛米的,一磅一家人可以吃几个月。

1、是酒瓶

2、是酒覃

3、是缸

4、是磅

5、煤气钢瓶

我们可爱的骆老师,把煤气钢瓶说成煤气钢磅,这是他的创意叫法。问题是平素老实巴交的骆老师居然会有如此幽默的叫法,谁会忍住不笑?笑得最响的是卢亚飞老师,她笑了又说,说了又笑。

而骆老师自己还一本正经地说,这有什么好笑的,他就是这样叫的,没有什么不对啊。当我们的徐老先生,觉得不能再欺负老实人,告诉他叫煤气钢瓶时,他自己也乐呵乐呵了。此后,见到骆老师,就想起他的煤气钢磅,心里不免又乐呵一阵。此后的晚上,聚在一起,时不时又拿煤气钢磅开心开心。

1993年4月摄于山头半山庵

五 有我可爱的学生 

1

91届学生

我在长街的学生有四届。第一届是91届,就是和校长夫人葛老师搭班的甲班,从四年级直到毕业。这届学生有两个现在都住在华庭家园,还经常能碰见。徐秋国在柔石中学,也当老师。还有一个女学生生了三个女儿,其中他的大女儿就在我们学校,我又教她的孩子了。

91届学生毕业照合影

2

92届学生

第二届学生是92届,从五年级接班的,教了一年就毕业了。这届学生都是少年军校出来的,你看他们的毕业照,个个都穿着军装,精神抖擞。这班学生能歌擅舞,我编排的舞蹈小号手之歌获得了全镇一等奖。现在城东实验小学的多才多艺的县音乐名教师李巧玲,就是这个班的。

92届学生毕业照合影

今年7月24日,这个班的一个叫轩的男同学加了我的微信,叫我猜猜他是谁?我说我教过的学生没有轩的,他说先发张照片给你看看,能不能认出来。我看了照片,一个30多岁的大男人,真的看不出来是谁?我还以为是最近陆续在联系的94届学生,看有点像章正月。没想到他是我教了一年的92届学生谢贤广。我好奇地问他怎么知道我的电话,他告诉我,我的微信是刚刚从94届发小胡敏光的朋友圈里看到的。刚刚看到了我的照片,知道了我的电话,还是有点激动。

92届学生谢贤广和他的儿子


并告诉了他在联系的一些同班同学,还说回来一定要见见我,把胡婷婷、谢丹霞她们召集起来聚一聚。

作为老师,我对他们就像对所有的学生一样,该好是好,该批评时就批评,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关爱,再说教他们只有一年时间,也谈不上什么深厚的感情。除了李巧玲,张国兴等几个跳舞的学生接触多点,其他学生也就一般般。没想到他们对我有真情。我说教你们班只有一年,他说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以前小孩子什么都不知道,对于现在来说就像是一个失散的亲人的感觉!这么多年不见,现在遇见您,真的很激动,还很想见见您!当天,他通知了几个同学联系我。孔亮亮、张国兴、谢静贝、邵展、王海大和王静都主动加了我的微信。

92年6月,92届学生孔亮亮与作者合影

3

94届学生


第三届学生是94届的,这班学生是从四年级接班到五年级毕业为止。这班学生班风良好,管理能力强,学习劲头足,是我最满意的一届学生。我带他们爬过长街最高的狮子山,走过风景秀丽的山头山,参观过有千年历史的伍山盐场,还到龙山水库进行野餐,活动丰富多彩。我在班级中实行全员管理班级制度,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从大队委、中队委、小队长,到值日干部、科代表,作业登记组长、图书管理员等等职位,人人都是干部,形成你管我,我管你,相互督促,形成了良好的班风。

94届学生毕业照合影

当时这个班和我一起负责学校的红领巾小卖部,中午和下午放学后,他们轮流安排到红领巾小卖部值班,负责学习用品和小零食买卖。一学期的辛苦,为学校赚了一只冰柜。原以为这样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没想到在全镇毕业统一考试中,这个班的语数成绩获得了全镇第一。

93年10月,摄于长街九江狮子山

星期天,闲来无事,就带着学生去九江挖兰花,去岳井山前掏树桩。20多年后,我也都淡忘了,可学生们记着。今年上半年,一个叫许式渊的学生建了一个微信群,这届59个人,已经进来50多人,儿时的趣事一件件,一桩桩,如数家常。于是乎,请客的请客,送礼的送礼。这股热情,让两袖清风的我还有点不适应。不过,学生能干了,我高兴。 当年考进了浙大的94届甲班班长胡蓉蓉,还发来了她赴美后获得博士后工作期间的照片。 

94届甲班班长胡蓉蓉,目前工作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眼科 

4

96届学生

第四届学生是九六届的,这班学生在四年级只教了一年。由于当时教导主任调离学校,全镇的教务工作由我来负责,当时还有一项学龄儿童的名单造册查询追踪,十分繁琐,还担任了这个班的班主任。我除了上课就是搞表格,还要听课检查,负责教研活动。因此,愧对了这班学生,班中除了班长和副班长,还有一位举手积极却什么都不清楚的弱智女生之外,其他学生印象不深,以致有一天,在联华超市,两位美女叫我叶老师,我不知道他们是谁。她俩很热情地说是我的长街学生,一个叫施霞,一个叫施海娣。我看看她俩,一点印象没有。我问,我教过你们?是啊,四年级,我们的班长叫陈睿。哦,知道了,四年级教过一年,除了班长陈睿,小巧玲珑的一个睿智女孩;一个副班长戴着一副眼镜,胖胖的,洋胡人。还有一个就是坐在最后一桌举手特积极,眼睛瞪着老师一眨不眨,总是笑呵呵的,站起来回答却什么也不知道的女生。其他学生真的没有什么印象。不过经她这么一介绍,仔细看看,还是有小时候的一些模样。她俩的孩子都在潘天寿小学读书,并且也是同一班级,我又教着他们,就像她们当年一样可爱哩,所以此后碰到特别亲切。

2016年6月,96届学生施海娣和施霞

5

94届学生许式渊

这些学生和我相处得都很好,要说说我们师生间的趣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要想写他们,我只能择其一二了,请其他学生谅解。一个是本班的学生,他叫许式渊,是九四届毕业的。记得当时,他学习成绩一般,在班级中是一个很不起眼的人,但劳动积极,工作负责。他们毕业后,不仅是他,还有其他同学,也都少有联系。长大成人,各忙各的。没想到他一直挂念着我,从我东仓毕业的学生赖巧云那里,获得我的电话号码后,主动联系我。
 
当我说起他们这届学生是我最满意的,只是除了少数几个碰到过外,都少有联系了。他问我还记得谁?我一下子报出了一连串名字,他惊讶得不得了,没想到老师还记得那么多同学,连他都忘记了谁是他的同班同学。他马上建立班级微信群,把有联系的同学都拉进了群里。信息时代,动作真快。同学之间你拉我,我拉你,互相寻找。毕业了二十多年少有联系的同学,分布在天南海北,却在几天时间里,聚拢在群里。我把他们当年留存的一张张照片发给他们,带给他们的是一个个惊喜。师生之间一下子拉近了距离。

2016年7月,94届学生许式渊(中)


那天我和许式渊相见,他一下子抱住了我,激动得小声啜泣。我也感动不已,特意写了一首小诗以表心迹。

这一抱啊
致长街小学94届五甲班学生许式渊

这一抱啊,情理之中,
却是意料之外。
男儿有泪不轻弹,
可你一个男孩
许式渊,哭得稀里糊涂。

这一抱啊,仿佛过了好多年,
也的确过了20多年。
20多年,说长也不长,
说短也不短。

这一抱啊,
抱得我不知所措。
20多年来第一次接收一个
男孩满满的拥抱。
比我儿子更真挚,
比我女儿更热情。
我第一感受男儿的激动。

这一抱啊,
抱出了许式渊多个第一。
第一个联系上我,
第一个联系到很多同学,
2天时间,40人,

三天时间50人,
把东西南北的同学聚集在群里。

这一抱啊,
让我感慨万分,
幸亏当年没有恶待他,
要不,会愧疚万分。
善待每一个学生,
是我一直的宗旨,
付出的爱,
本不求回报;
有回报的爱,
真的很幸福。
抱抱,抱抱,再抱抱。
他哭,我笑,
哭的,真哭。
笑的,真笑。
像当年一样哄他,
别哭,别哭,
应该高兴。
就像离家多年的孩子,
找到父母;
就像分别很久的好友,
再次重逢。
感动,真的很感动。
我虽然在笑,
可心在落泪。
孩子,这就是爱。
我接收你这份难得的爱。

建立班级微信群后,94届学生经常聚餐相聚

6

94届学生陈美萍

94届学生陈美萍,在小学时,也是一个并不显眼的学生,可现在却在杭州开了一家克丽缇娜国际连锁专业美容院。主要经营专业皮肤护理、经络养生、汗蒸、抗癌免疫系统检测和减肥塑形理疗。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她们的减肥仪器,效果很好,全国各地的加盟店很多,目前旗下减肥加盟店有50多家。

生意忙碌却不忘恩师,每次回宁海都会看望老师,邀请同学一起聚会,已经两次邀请我参加了他们的聚餐活动。

94届学生陈美萍正与加盟店协商合作之事

7

91届学生陈婉芳

还有一个学生是平行班的陈婉芳。自己任教的班级师生感情好,那也自然;而没有教到的学生感情好,还真得不容易。有一天晚上,这个丙班的女学生叫我去她家吃饭。虽然我认得她,是丙班的学生,平常年级段活动,有时一起,见多了就认识,但是叫我去吃饭,有点唐突。我问她什么理由,她说她妈妈知道我,是隔壁村的,知道你是个实诚的人,我爸、我哥、我姐,我们全家都邀请你。我说怪不好意思的,不去。她就死死地抱着我耍无赖。


她还说为请我买了不少好菜,不吃,坏了怎么办?我拗不过她就去了她家,她们一家人见了,都叶老师叶老师地叫,好像早就认识似的,本应拘谨的我,像回家一样一点儿也不拘束。相互一说,还真的是上下村。吃完后,还留我在她家看戏。村里正好在做戏,就在她家屋后,我们坐在她的楼上后窗口,一目了然,就像小姐坐闺房看戏,这还是头一回。她就坐在我旁边,小大人一样陪着。

91年6月,91届学生陈婉芳摄于学校操场


此后的一天周末我回家,她说也要去她外婆家,我就顺路带她去看她的外婆。回来途中还在山上陪着她摘了一些映山红。小学毕业后,她还和她的小学同班同学张巧霞一起常来学校看我。初中毕业后在宁海打工,一只大拇指受伤,我刚好在路上看到,也许是女孩爱美吧,羞于见我。我调离长街后,就再也没有她的消息了。希望好人一生平安。

六、 如今的长街小学


如今的长街,变化真大。房子多了,道路宽广了,原来的田野找不到了。可变化最大的是长街镇中心小学,搬出去过,又搬回来了,现在合并了原来的镇中学和长街三中的所有领地,独霸一方,宽阔气派。听说现在的学校亮点很多,请看图片,不用我啰嗦。 

西岙大龙进入校园

杭州知青亭在长街小学落成

颇具特色的海洋文化节举办了四届

颇有特色的海洋博物馆走进了央视新闻

全校师生参加首届海洋文化节的盛况

                         寄   语

长街,
我的家乡,
是我梦里常回的地方。

可以回忆的东西很多很多,

可以牵挂的人就像伸向远方的路,

很长很长。

此文已很长,不敢再扩张。

要是您已读完这篇文章,

我在这里谢谢了。

您就是我最最值得尊敬的好友、师长。


我期盼,我希望,
希望长街变得越来越美,
令人神往,
就像预想中的如诗如画的隔洋塘。
让回归的游子,
躺在你温暖的怀抱中,
吮吸从香花山上飘来的芳香,
倾听你从心底传出来的不老神话。

       编辑:叶贤仁

       图片:叶贤仁

       审核:葱     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