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保办沙龙  “疾病画像分组”带来哪些改变

 濮水新声 2021-09-14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保办公室主任 孙麟

  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的分组原则为“临床特征相似,资源消耗相近”。当前,DRG分组方式仍然较为粗放,不足以准确反映疾病的复杂程度、患者特征的多样性、医疗服务的专业性和医疗手段的多元化等,仍有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的空间。

  为进一步满足医院精细化管理需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基于疾病画像分组(Disease-ProfiledGroups,DPG),研发了质效评价管理系统。DPG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合理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工具和抓手。

为病组精准“画像”

  我们以乳腺癌为例,介绍为病组画像并建立DPG分组的过程。

  我们采集近5年(或更长时间,视样本量和数据质量情况而定)乳腺癌患者的数据,经过数据清洗和标准化,导入大数据平台。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梳理出影响乳腺癌病例治疗方案的特征性指标。这些指标包括肿瘤分期、病灶部位、病灶大小、病理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肿瘤侵犯情况、是否合并原位癌、淋巴结转移情况、远处转移情况、复发风险情况、分子特征、基因组学特征、主要脏器功能情况、合并症并发症严重程度病程、进展情况、既往接受治疗情况、是否绝经、年龄等。

  这些指标都是影响乳腺癌治疗方案和治疗费用的因素。可以认为,当一个具体乳腺癌病例的上述特征明确之后,病例的诊疗方案和费用就可以大致确定。

  我们以这些特征为依据对病例进行“画像”并归类,就得到了乳腺癌病例的DPG分组。

  从画像分组的过程可以看出,DPG分组回归疾病本身特征,是以疾病的解剖学特征、病因学特征、病理学特征、基因组学特征、检查检验指标、合并症并发症严重程度、患者个体特征等为分组依据的分组方式。

  而治疗方式、资源消耗、医疗结局等作为分组因素,不作为DPG的分组依据,只作为评价因素。

三个场景看应用

  利用大数据对病种费用进行摸底和寻找最优诊疗方案,是DPG的基本功能。在组内病例同质性高、可比性强、差异度小的前提下,可先针对相同治疗方式的病例进行质效评价,找到异常病例及不合理费用。剔除异常病例后,再针对相同疾病画像细分组下的不同治疗方式进行评价、对比,就能挖掘出该细分组下性价比最优的治疗方式。具体来看,DGP可主要应用在3个方面。

  开展质效评价 基于各DPG分组,梳理、建立其质效评价指标体系,从质量和费用两个维度对评价对象(科室、医疗组、医师)进行综合评价。质量指标分为通用指标(如死亡率、非计划再入院率、治愈好转率、生存时间等)和特有指标(如客观缓解率、缓解持续时间、治疗后复发/转移率等),将所有质量指标去量纲化并设置权重,可得到质量评分体系。费用指标主要以次均费用作为评价指标,得到费用评分。

  结合病例接受的治疗方式,对每一分组进行细分,得到“DPG﹢治疗方式细分组”。针对每一“DPG﹢治疗方式细分组”,将其质量、费用评分处于中位数(也可取第一四分位数、第十百分位数等,根据实际情况和管理需求而定)以上的对象作为该组的“标杆”。对费用较“标杆”偏离度较大的对象,进一步定位异常医疗行为和费用的线索,并进行合理性分析。

  如,在某乳腺癌“DPG﹢术后化疗细分组”中,我们发现某医生的次均药品费用较该组“标杆”超出2倍以上。经分析发现,该医生使用某高值药品的次均数量为3.6,大大超出本组“标杆”使用该药品的次均数量0.12。于是,我们联合医务部、药剂科及临床专家对该医生诊疗行为进行合理性分析,如确实存在不合理行为,则及时对该医生进行纠正和处理,且相关病例不再纳入后续分析;若确有特殊原因,则考虑进一步优化或细化DPG分组因素,重新分组后再进行分析。

  为确定医保支付标准提供依据 在DPGs分组充分优化且剔除异常病例后,可得到各“DPG﹢治疗方式细分组”在规范治疗情况下“干净”的费用情况。我们可以此为依据,对DRG支付标准提出合理化建议。

  如,从DRG支付分组“JR15乳房恶性肿瘤,不伴并发症或合并症”中,无法体现出具体治疗方案,其实际包含了多个DPG分组,每个DPG分组下又包含了多个治疗方式细分组。其中,使用靶向药(曲妥珠单抗)甚至双靶(曲妥珠单抗﹢帕托珠单抗)的DPG分组,次均费用明显高于化疗组或内分泌治疗组。

  JR15组的支付标准是各种治疗方案次均费用的平均水平,对于靶向治疗的病例医保补偿不足,而对于其他治疗方案的病例医保支付过度。因此可以此为依据,向医保管理部门提出建议,适当对DRG支付分组进行细分,提高靶向治疗组的支付标准,降低化疗组或内分泌治疗组的支付标准。这样可使支付标准更加符合临床实际,在保障医院合理收益的同时,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

  找到最优诊疗方案 针对各“DPG﹢治疗方式细分组”之间进行质效评价、对比,可得到每一DPG分组下各种治疗方式的选择合理性及其性价比,为践行价值医疗和按绩效付费提供真实世界证据。

  例如,对乳腺癌HER-2阴性的DPG分组病例使用靶向治疗,质量评分低但费用高,说明其治疗方案选择的合理性可能存在问题;对于某DPG分组化疗患者,可对不同的化疗方案进行质效评价结果的对比,找到最优(质量评分最高、费用最低)或性价比最高(质量评分和费用平衡点最优)的治疗方案。

信息化标准化做支撑

  DRG分组没有考虑治疗方式选择的合理性问题,而是直接将治疗方式作为分组的一个主要因素。这就可能将治疗方式选择不当、或存在过度医疗等问题的病例入组,影响数据分析、评价及支付标准的制定,难以体现按绩效付费。同样,按DIP、按人头、按床日等预付制付费方式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华西医院研发的DPG分组体系,不仅可有效解决当前DRG分组存在的问题,还能与医保支付分组体系(DRG、DIP等)无缝衔接,用于医保费用的监管与分析。作为基础管理工具,DPG还可根据管理需求动态调整,以适应不同医院绩效评价、临床路径管理、成本核算管理等更多的应用场景。但同时,DPG的实施也存在一些难点。

  首先,DPG分组所需数据项较DRG和DIP更多,涵盖了几乎所有医疗业务系统和病案系统,这对医院信息化和数据集成程度要求较高,数据对接工作量较大。

  其次,DPG各分组因素均依赖于标准化的数据,对于医疗业务系统,尤其是电子病历系统(EMR)的结构化程度要求较高。部分数据要求医生进行标准化填报,可能会增加医生工作量。此外,海量数据的清洗、校验、标准化依赖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

  最后,DPG分组的因素及其特有质量指标的梳理、异常费用的合理性分析等工作,需要临床专家和相关职能部门一起参与,对专业性要求很高,且需耗费较大精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