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传播和自媒体时代

 乔元庆 2021-09-14

我们处在一个自媒体的时代。艺术在这样的时代,是怎么传播的?

自媒体时代,艺术家可以采取自媒体发布的办法,直接向公众宣传自己的艺术。这点会有多大的意义呢?

艺术家需要把自己的艺术介绍给公众吗?艺术史告诉我们,很需要。

西方绘画的第一个高潮,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他们和众多其他优秀画家雕塑家的作品,一起构成了那个时代的艺术繁荣。那个繁荣是建立在教堂建设,他们的作品在教堂向信众的传播上的。没有这个向公众的传播,他们的艺术不会蓬勃。

法国的两次绘画高潮,都与皇家的沙龙展有关。尽管艺术家们对沙龙展制度深恶痛绝,这个制度也的确是弊端横生,但是正是这个体系,使得法国的绘画出现了空前的繁荣。第一次的繁荣在大卫和安格尔等人的时期达到了顶峰。这个体系又在年轻一代画家中催生了一种反叛,诞生了印象派。

印象派则是从怎样向公众传播这个问题上发端的。莫奈等人,在盖尔波瓦咖啡馆激愤地声讨沙龙体系,最主要的诉求就是他们的新画法无法在沙龙中展示。

换句话说,印象派画家们抱团的原因,就是要自己在沙龙之外组织展览。也就是说,归结到怎么向公众传播的问题。

印象派第一次展览,是艺术史上画家们自己组织的联展。他们是沙龙体系之外第一个通过自己的联展走向成功的画家群体。此后又有好几个画家团体采取了自己组织展览向公众传播的办法,走向了成功。比如野兽派,点彩派,纳比派,等等。

到了1910年左右,当美国的纽约开始走向艺术舞台的中心的时候,也是军械库展览,扮演了第一次大规模向美国的中产阶级进行艺术传播的角色。

而安迪沃霍尔则更是充分利用了20世纪的各种传媒手段,包括发行廉价的丝网版画,电影和音乐,为自己的视觉艺术作品进行了大众化的传播。

安迪沃霍尔是艺术家自己直接发动大众化传播的杰出范例。

自媒体时代,艺术家的生态环境再一次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自媒体时代具有两个特点,会影响到艺术家的作品传播。首先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媒体发布源,这样过去官方媒体发布垄断性不复存在了。第二是传播和传播的接收都碎片化了。垃圾传播铺天盖地,公众被淹没在垃圾传播中。

在自媒体时代,在垃圾传播的汪洋大海中,只有厚积薄发才有最后胜出的机会。厚积就是必须是有质量的作品和思想。薄发就是也只能像垃圾传播一样,不停地进行增量性发布。

我们新东方主义油画,就是在这么一个自媒体时代产生的,我们面临的这种局面,无疑是一个机会。我们可以通过自媒体形态,自己就可以进入公众的眼中。但是我们也必然被垃圾传播的汪洋大海所冲刷。我们采取“厚积薄发”的办法,不疾不徐。高质量的作品,只要有机会传播,就会慢慢浮出水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