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椰子姑娘 2021-09-15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经济是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但经济不是艺术发展的唯一动力。影响艺术发展的还有政治、宗教、哲学、道德等等。恩格斯在《致瓦. 博尔吉乌斯》的信中指出:“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是互相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并不是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而其余一切都是消极的结果。这是在归根到底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互相作用。”恩格斯一方面肯定了经济归根到底对包括艺术在内的整个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又肯定了上层建筑各部分的“互相影响”和“互相作用”。因此,我们在研究艺术发展动因时,除了肯定经济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外,还必须肯定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的影响作用。

艺术与道德


1、道德属于“中间环节”之列,也是经济基础比较直接的反映,距经济基础较近。因此,艺术与道德的关系也是很密切的,而道德对艺术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2、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恩格斯说:“一切已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阶级的道德影响艺术的创作,使艺术维护其道德,进而维护经济基础,艺术反过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规范,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3、自古以来,无论中西,对于艺术作品的道德要求总是不断强调。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文学、音乐、绘画艺术宣扬忠、孝、节、义等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为维护封建秩序,巩固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曾经起过很大的作用。我国的艺术理论,非常重视艺术的道德教育作用。《诗经》中的《关雎》本是一首爱情诗,《毛诗序》说它具有“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重要道德教育作用。曹植在说到艺术“鉴戒”的教育作用时说得更为详细,其在重要的理论著作《画赞》中曾说“观画者,见三皇五帝,莫不仰戴;见三季暴主,莫不悲惋;见篡臣贼嗣,莫不切齿;见高节妙士,莫不忘食;见忠节死难,莫不抗首;见放臣斥子,莫不叹息;见淫夫妒妇,莫不侧目;见令妃顺后,莫不嘉贵。是知乎鉴戒者图画也”。南齐画家、理论家谢赫在其著名画论《画品》中一开头就提出了“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艺术功能论。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指出,艺术可以“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可以“鉴戒贤愚,怡悦情性”。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列女仁智图》、李唐的《采薇图》等历代绘画作品,都是反映封建伦理道德的。

4、我国古代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音乐虽然不直接具有忠孝节义的教育作用,但它是“修身”的必修课程因而也就具有了重大的道德教育作用。《乐记》说:“乐者,通于伦理者也。”又说:“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易,故先王著其教焉。”就是说,音乐也可以起到移风易俗、民心向善的道德教育作用。正因为艺术具有这样的道德教育作用,所以,我们把优秀的艺术作品称作“生活的教科书”,把优秀的艺术家称作“灵魂工程师”。

5、艺术与道德的关系还有另外一种形式的表现,即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例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冲破了中世纪禁欲主义的道德束缚,大胆地表现了世俗的情欲与享乐,表现人性。18世纪英国著名画家贺加斯说,艺术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艺术告诫人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为此,他发明了一种“戏剧性绘画”,像连环画那样讲述善恶报应的故事以便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他的作品像烈火一样烧毁那些腐朽的道德准则。贺加斯的代表作《时髦婚姻》通过六幅组画描绘了一对青年贵族男女的爱情悲剧。画家用火一般的激情鞭笞了上层社会腐朽的道德,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作家亨利. 菲尔丁说:“我把机敏的贺加斯先生看做是古往今来最有教益的讽刺画家之一而尊敬他。”鲁迅的《狂人日记》等小说就是封建道德的控诉和批评。我国延安时期的文学艺术,不少作品揭露、抨击了几千年封建社会的礼教。无数事实证明:崇高的、进步的道德准则是艺术发展的强大动力。

6、综上所述,美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美术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政治与道德对美术的影响是不可回避的。

专为考研丨考编丨美术史爱好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