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万不要把孩子放第一位!不然等待这个家庭的多半是悲剧

 晚风是如此温柔 2021-09-15
前不久,腾讯新闻文话教育节目《开学第一课》中,几位教育专家讨论到这样一个话题:
“该不该把孩子放在家庭的第一位?”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们说到了,很多家庭会拼尽一切为孩子考虑,但往往这样的过度关注,反而坏了事儿:
“如果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等待这个家庭的很有可能就是悲剧。”
看到这样的分析,评论区有的家长感到难以理解:
为了下一代着想,有什么错?”
“没有孩子,活着干嘛?”
“我就是把孩子放心尖上了,怎么了?”
....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的确,当了父母才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有了难以割舍的牵挂。
但专家所说的悲剧,其实是一种“关心则乱”的善意提醒。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美国著名的“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说过:
“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很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也就是说,孩子未来的优秀与否,和父母扮演的角色,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联。
那么,什么样程度的关怀,是合适的呢?
01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
大多数时候,我们把孩子捧在手心,是担心他们在尚没有是非分辨、独立抉择的年纪,走了不必要的弯路,甚至是死路。
孩子的每一步路,如果我们大人能发挥作用,打头阵探探路,规避掉一些误区,他们是不是会走的更顺呢?
我们担心年轻时候自己吃过的亏,经历过的遗憾,孩子又不幸重演。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青年报曾经做过这样一项调查,有65.9%的样本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能出人头地,他的可以由家长帮忙使劲儿。
但是这样的保护,却可能亲手折断了孩子独自飞翔的翅膀。
毕竟,事事包办,家长会逐渐变成一个金牌保姆。而养出来的,也大概率是一个巨婴。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敞开心扉的少年》中,有一个名叫一可的小男孩。他的妈妈小时候穷怕了,不想孩子也经历自己童年时期的那种匮乏感。
于是,一可妈妈事无巨细,拼尽全力照顾他,给他最优渥的培养。
到8岁了,一可还没有自理能力,妈妈给他喂饭、刷牙、穿衣服...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享受这样“无需操心”的生活,孩子是怎么想的呢?
一可说:
“虽然每天很幸福,但是他不想给别人添麻烦,也想学习,改变现状。希望妈妈给我独立的机会。”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碰到许多意料之外的事情,到那个时候,失去了惯有的保护,孩子如何独当一面呢?
《放养孩子》一书中说道: “如果没有摔跤的心理准备,那你的孩子永远都不可能学会骑自行车。”
与其焦虑地紧盯孩子的步伐,不如尝试着帮孩子从“真空状态”中走出来,去感受真实的环境,试着自己寻找解决方案。
02
父母的情绪
会直接映射给孩子
情绪是很容易传染的。
德国乌兹堡大学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志愿者分成两组,让他们分别听两端不同情绪的内容。
结果,语调轻快的那一组后续表现明显比另外一组更愉快。
图片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最需要的是一种稳定的安全感。碰到困难时,父母在过度关注的情况下,很容易把不安和焦虑传染给孩子。
歌手郑希怡在综艺节目《不可思议的妈妈》中,就因为过度关注孩子,导致孩子情绪频频失控。
对于女儿浸浸来说,去到陌生的环境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而郑希怡很担心自己不能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于是总是紧盯着孩子,手忙脚乱。
图片
而越是关心,越出岔子。女儿在节目中发烧大哭,拒不配合。
郑希怡完全束手无策,觉得非常挫败。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后来,她选择先稳定好自己的情绪,再去和女儿沟通。
渐渐地,她发现了:
“我是女儿的榜样,我在做什么,她都在看在学,所以如果我要改变她,我最要改变的是我自己。”
当郑希怡开始从孩子的眼睛去看世界,了解孩子的心理与需求后,两人的相处就变得越来越好。
所以,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反而会让彼此的神经紧张。
03
真正的有效关注,
是言传身教
前阵子和一位妈妈聊天,她很无奈地告诉我,有了孩子,属于自己的时间都不复存在了。
想想以前,能够随心所欲地出门和小姐妹们一起玩儿,刷剧读书,投资自己学习…
而现在,事事围着孩子转,甚至上个厕所都要挤时间。每天下班前半个小时,准时收到家里的信息:
孩子着急找妈妈了。
'牺牲自我,成全孩子'的观念是不健康的,这样的家庭是失衡的。
诚然,孩子与我们直接的联结是一种甜蜜负担,但是父母的角色之前,我们先应该成为自己。
想让孩子未来成长为独立优秀的青年,先要做给孩子看,父母是如何尊重和成就自己的。
戚薇和谢娜曾经在节目中聊到自己成为母亲的感受
谢娜说:
“当了妈妈后,更加无畏了。”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她说的是一种'为母则刚'的成长,这是家长为孩子考虑的一种本能。
而戚薇说: “孩子你看,我也可以把我的梦想,完成的这么有能量。”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这才是一种父母的有效关注。她在言传身教地告诉孩子:在任何年龄,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突破局限。
即便碰到没有父母扶持的场景,这种能量也会让孩子在困窘中找到解题的方向。
《教育的常识》一书有言:
'人唯有自由才有成长,关系里唯有自由才是成全。'
或许在“该把孩子放在心里的哪个位置”这个课题上,还有诸多等待我们仔细斟酌探索的余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