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是胃痛、烧心,老中医治法为何不同?

 鲶鱼上画壁 2021-09-15

小编导读

胃痛、烧心是很多胃病患者都有的症状,但中医讲究“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虽然不同患者的症状看似相同,治疗方法却不一样。其中的道理是什么?答案就在今天文中。

案例1



程某,女,32岁。2013年5月24日初诊。

主诉:烧心1年。

患者于2012年5月开始发生烧心,伴有胃痛、反酸、食物反流;外院胃镜检查见食管黏膜充血、糜烂和渗出,胃黏膜充血及糜烂,诊断为慢性反流性食管炎、慢性糜烂性胃炎。虽经久治,但收效甚微。刻下患者常在饱餐后发生胸骨后向颈部放射的烧灼感,症状多在进食后1小时左右发生,常有食物反流到咽部或口腔,半卧位、躯体前屈或剧烈运动常可诱发,伴有胸骨后疼痛、反吐酸水、胃脘灼痛、上腹痞闷。舌质黯红,舌苔黄腻,脉弦略数。

中医诊断:烧心,胃痛。

西医诊断:慢性反流性食管炎,慢性糜烂性胃炎。

辨证:湿热中阻,胃气上逆。

治法:清热化湿,和胃降逆。

方剂清中汤、枳术汤、芍药甘草汤等方加减。

处方:黄连6g,炒栀子10g,蒲公英30g,姜半夏10g,炒白术15g,茯苓15g,枳壳10g,陈皮10g,草豆蔻6g,海螵蛸30g,煅瓦楞子30g,白芍15g,甘草10g。7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二诊(2013年5月31日):患者诉其服上方后烧心显著减轻,胸痛、反酸、胃痛、脘痞等症亦减;现症大便偏稀。复查舌质淡红、舌苔微黄、脉象弦缓。药用黄连6g,炒栀子10g,蒲公英15g,姜半夏10g,炒白术15g,茯苓15g,枳壳10g,陈皮10g,草豆蔻6g,海螵蛸30g,煅瓦楞子30g,白芍15g,甘草10g。7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图片

三诊(2013年6月7日):患者诉其服上方后诸症消失,要求巩固治疗。复查胃镜见食管黏膜光滑,无充血、糜烂和渗出;胃黏膜充血,有散在的浅表性糜烂。舌质淡红、舌苔微黄、脉象弦缓。药用黄连6g,炒栀子10g,蒲公英15g,姜半夏10g,炒白术15g,茯苓15g,枳壳10g,陈皮10g,草豆蔻6g,海螵蛸30g,煅瓦楞子30g,白芍15g,甘草10g。7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以资巩固。

【点按】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失调,不能阻止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以致胃酸、胃蛋白酶、胆盐和胰酶等物质损伤了食管黏膜,引起食管黏膜充血、糜烂、溃疡、渗出及或食管狭窄。本病既可单独存在,也常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病并存。本例患者证属湿热中阻、胃气上逆所致。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胃气以通降为顺,湿热结聚中焦,蕴结胃脘,腐蚀胃之组织,影响胃气通降,故见烧心、反酸、胃痛等症。药用黄连、炒栀子、蒲公英等清泄胃热;姜半夏、炒白术、茯苓、陈皮等和胃降逆;炒白术、茯苓、陈皮、草豆蔻等健脾化湿;海螵蛸、瓦楞子等制酸止痛;白芍、甘草等缓急止痛;陈皮、枳壳等和胃消痞。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化湿、和胃降逆之功,使湿热去、胃气降而诸症皆愈。二诊时大便偏稀,故减蒲公英用量以杜其缓泻之弊。

图片

案例2



梁某,男,48岁。2011年6月5日初诊。

主诉:胃痛6年,加重半年。

患者于2005年开始发生胃痛、脘胀、泛酸、烧心,偶有柏油样黑便,外院胃镜检查诊断为胃及十二指肠球部多发性溃疡,治疗后疼痛缓解,停药后则又复发。近半年来上症加重,伴有消瘦、乏力。刻下患者胃脘疼痛,伴有脘痞不适,泛酸烧心,时有柏油样黑便,形体消瘦,神疲乏力。14C-UBT试验HP 1127 DPM/MmoI CO2,呈强阳性反应(正常值<100 DPM/MmoI CO2)。舌苔薄黄,舌质黯红,脉来弦细。

中医诊断胃痛。

西医诊断胃及十二指肠球部多发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

辨证胃热生疮,胃气失和。

治法:清热敛疮,和胃健脾。

方剂:敛疡汤加减。

处方:黄连6g,蒲公英15g,白及20g,海螵蛸30g,煅瓦楞子30g,姜半夏15g,枳壳15g,炒白术20g,陈皮15g,延胡索30g,白芍15g,甘草10g。7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二诊(2011年6月12日):患者诉其服上方后胃痛、脘胀、泛酸、烧心等症明显减轻,黑便消失。现症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药用黄连6g,蒲公英15g,白及20g,海螵蛸30g,煅瓦楞子30g,姜半夏15g,枳壳15g,炒白术20g,陈皮15g,延胡索30g,白芍15g,甘草10g。7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三诊(2011年6月26日):患者诉其服上方后胃痛、脘胀、泛酸、烧心等症消失,精神转佳,仍然消瘦。嘱患者停止服药,节制饮食,1个月后来院复查。

图片

四诊(2011年7月31日):患者诉其停药后除了消瘦之外,别无不适。复查14C-UBT试验HP阴性(65 DPM/MmoI CO2)。由于患者不愿做胃镜复查,因此便处上方10剂,煎汤加蜜炼膏,每服20g,每日2次,开水冲服,以善其后。

2011年12月29日,患者来院要求冬补,诉其体重增加,没有其他不适。

【点按】患者泛酸烧心、舌苔薄黄、舌质黯红、14C-UBT试验HP阳性,是胃有热毒,故以黄连、蒲公英等清解胃中热毒;胃及十二指肠球部多发性溃疡,属于中医学“疮疡”范畴,时有柏油样黑便,则是胃有出血现象,胃府生疮出血,故用白及敛疮生肌止血;泛吐酸水、胃脘疼痛,是胃酸过多、胃气上逆,故以姜半夏、海螵蛸、煅瓦楞子、延胡索、白芍等降逆制酸止痛;脘痞不适、胃脘疼痛,是气滞胃府,故以枳壳、陈皮等行气消痞止痛;形体消瘦、神疲乏力,是脾气亏虚、化源不足,故以炒白术、甘草等健脾以助化源。

名医医案专书

在医案中推循名医的辨治轨迹,感受方药的医道韵味。

图片

《周安方医案选粹》

点击封面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买此书

扫码免费试读

周安方先生从医50余年,积累医案数万例,今择其形制完整,诊疗要素齐全、突出者集成一册,点按中侧重病因病机分析、临证思辨方法、遣方用药特点、误诊误治教训,究原委,穷医理,以期辨正求真,启迪后学,展现中医学的临床内涵,为中医传承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本书适合有一定临床基础的中医临床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供中医爱好者及其他临床人员研读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