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 重点难点 掌握 分型、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 熟悉 脂蛋白分类、筛查标准和常用药物 了解 危险评估的方法、药物联用原则和特殊人群血脂管理
不同ASCVD危险人群降LDL-C/非-HDL-C治疗达标值(mmol/L) þ 调脂首选他汀类药物 Ø 建议根据病人血脂基线水平使用中等强度他汀作为起始剂量,根据个体疗效和耐受情况调整剂量;若TC水平不能达标,考虑与其它药物(如依折麦布)联合使用,可获得安全有效的调脂效果 Ø 经他汀治疗后,如非-HDL-C仍不达标,可考虑与贝特类药物或高纯度鱼油制剂联合使用。当血清TG≥1.7mmol/L时,首先应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包括治疗性饮食、减轻体重、减少饮酒、戒烈性酒等。对于严重高TG血症(空腹TG≥5.7mmol/L)病人,应首先考虑使用降TG和VLDL-C的药物(如贝特类、高纯度鱼油或烟酸)。对于HDL-C<1.0mmol/L病人,主张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 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 þ 血脂异常明显受饮食和生活方式影响。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是治疗血脂异常的基础措施。无论是否选择药物治疗,都必须坚持生活方式干预 Ø 饮食控制:改善饮食结构,根据病人血脂异常的程度、分型以及性别、年龄和劳动强度等制订食谱 Ø 增加运动:每天30min中等强度代谢运动,每周5~7天,保持合适的体重指数(BMI:20.0~23.9kg/m2)。对于ASCVD病人应通过运动负荷试验充分评估其安全性 Ø 其他:戒烟、限盐、限制饮酒、禁烈性酒 药物治疗 þ 他汀类:他汀类药物竞争性抑制体内CH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活性,减少CH合成,同时上调细胞表面LDL受体,加速LDL分解代谢,还可抑制VLDL合成。可显著降低血清TC、LDL-C和ApoB,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TG,并轻度升高HDL-C。他汀类降低冠心病死亡率和病人总死亡率。他汀治疗后,LDL-C每降低1mmol/L,心血管事件相对危险降低20%。他汀治疗也能使基线CH不高的高危人群受益 þ 他汀类药物适用于高CH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和ASCVD。目前国内临床常用的他汀和每天剂量范围:洛伐他汀(lovastatin,10~80mg),辛伐他汀(simvastatin,5~40mg),普伐他汀(pravastatin,10~40mg),氟伐他汀(fluvastatin,10~40mg),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10~80mg),瑞舒伐他汀(rosuvastatin,10~20mg)。不同种类与剂量的他汀降CH幅度存在较大差别 þ 肠道CH吸收抑制剂 Ø 依折麦布(ezetimibe)口服后被迅速吸收,结合成依折麦布葡萄醛甘酸,作用于小肠细胞刷状缘,抑制胆固醇和植物固醇吸收。适用于高CH血症和以TC升高为主的混合性高脂血症,单药或与他汀类联合使用 þ 普罗布考 Ø 普罗布考(probucol)渗入到LDL颗粒核心中影响脂蛋白代谢,促进LDL通过非受体途径清除,降低TC和LDL-C。普罗布考明显降低HDL-C,但被认为可改变后者的结构和代谢,提高其逆向转运CH的能力。适用于高CH血症,尤其是HoFH和黄色素瘤病人 þ 胆酸螯合剂 Ø 属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在肠道内与胆汁酸不可逆结合,阻断胆酸的肠肝循环,促使胆汁酸随粪便排出,减少CH的重吸收。适用于高CH血症和以TC升高为主的混合性高脂血症 þ 贝特类 Ø 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和LPL,降低血清TG、升高HDL-C水平,促进VLDL和TG分解以及CH的逆向转运。适用于高TG血症和以TG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 þ 烟酸类 Ø 烟酸(nicotinicacid)也称维生素B3,其调脂作用可能与抑制脂肪组织中酯酶活性、减少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减少VLDL分泌有关。大剂量使用时可降低TC、LDL-C和TG,升高HDL-C。适用于高TG血症和以TG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糖尿病病人一般不宜使用。阿昔莫司副作用较少 þ 高纯度鱼油制剂 Ø 鱼油主要成分为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包括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其调脂机制尚不清楚,降低TG和轻度升高HDL-C,对TC和LDL-C无影响。适用于高TG血症和以TG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 þ 新型调脂药物 Ø ApoB100合成抑制剂:米泊美生(mipomersen)是针对ApoBmRNA的反义寡核苷酸,通过抑制ApoB转录减少VLDL合成和分泌,可使LDL降低25% þ 新型调脂药物 Ø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通过抑制PCSK9阻止LDL受体降解,从而促进LDL-C的清除。临床研究显示,PCSK9单抗单独或与他汀联合使用均明显降低血清LDL-C(40%~70%),同时改善HDL-C、Lp(a)等指标 Ø 微粒体TG转移蛋白抑制剂:洛美他派(lomitapide)于2012年被FDA批准上市,主要用于治疗HoFH,可使LDL-C降低达40%。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主要包括转氨酶升高和脂肪肝 þ 中药 Ø 治疗基本原则是化痰、活血、理气。具有调脂作用的中药有山楂、苦丁、绞股蓝、石菖蒲等,可选用具有降脂作用的中成药有血脂康、脂必妥、蒲参胶囊等。中药可与其它调脂药物联用 þ 调脂药物的联合应用 Ø 联合应用的优势在于提高血脂达标率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联合方案须依据病人血脂异常的分型、药物调脂作用机制以及药物的其他作用特点等制定,多由他汀类与另一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调脂药物组成 Ø 他汀类与依折麦布:高CH血症病人如对中等强度他汀治疗血脂不达标或不耐受,可考虑联合应用依折麦布 Ø 他汀类与贝特类:他汀类与贝特类联用能更有效降低LDL-C和TG水平,同时升高HDL-C,尤其适用于高危心血管病病人他汀治疗后仍存在TG或HDL-C控制不佳者。他汀与非诺贝特联用可使高TG伴低HDL-C血症病人心血管获益 þ 他汀与n-3脂肪酸 Ø 可用于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不增加各自的不良反应。由于大剂量n-3不饱和脂肪酸可增加出血风险,不宜长期应用 其他治疗措施 þ 脂蛋白血浆置换 Ø 是FH(尤其是HoFH)的重要辅助治疗措施,可使LDL-C降低55%~70%。最佳治疗频率为每周1次。也用于极个别对他汀类药物过敏或不能耐受的严重难治性高胆固醇血症者。该治疗价格昂贵,有创且存在感染风险 þ 手术治疗 Ø 对极严重的高胆固醇血症,如HoFH或对药物无法耐受的严重高胆固醇血症病人,可考虑手术治疗,包括部分回肠末段切除术、门腔静脉分流术和肝脏移植术等 治疗过程的监测 þ 调脂治疗一般是长期的,甚至是终生的。不同个体对同一治疗措施或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差异很大,应严密监测血脂水平及其它相关指标。非药物治疗者,开始3~6个月应复查血脂,如达标则继续非药物治疗,但仍需每6~12个月复查1次。首次服用调脂药物者,应于用药6周内复查血脂、转氨酶和肌酸激酶;如血脂达标且无不良反应,逐步减为每6~12个月复查1次;如血脂未达标且无不良反应,每3个月复查1次。如治疗3~6个月血脂仍未达标,应调整药物剂量或种类,或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调脂药物。每次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均需在6周内复查血脂、转氨酶和肌酸激酶 特殊人群血脂异常的管理 þ 糖尿病 Ø 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主要表现为TG升高、HDL-C降低、LDL-C升高或正常。调脂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病人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糖尿病病人血脂异常应按照ASCVD危险评估流程进行危险分层干预管理,并根据心血管疾病危险程度确定LDL-C达标值。40岁及以上糖尿病病人血清LDL-C水平应控制在2.6mmol/L以下、HDL-C在1.0mmol/L以上。用药首选他汀类药物,如合并高TG伴或不伴低HDL-C者,可采用他汀类与贝特类药物联合应用 þ 高血压 Ø 调脂治疗能够使多数高血压病人获益,特别是在减少冠心病事件方面。对于收缩压>143.5mmHg的亚组人群,他汀与降压药联合应用,使心血管危险下降更为显著。中等危险的高血压病人均应启动他汀治疗,根据不同危险程度确定调脂达标值 þ 代谢综合征 Ø 代谢综合征的主要防治目标是预防ASCVD以及2型糖尿病,对已有ASCVD者要预防心血管事件再发。原则上应先启动生活方式治疗,如果不能达标,则应针对各个组份采取相应药物治疗。代谢综合征血脂代谢紊乱的治疗目标是LDL-C<2.6mmol/L、TG<1.7mmol/L、HDL-C≥1.0mmol/L þ 慢性肾脏疾病(CKD) Ø CKD常伴随血脂代谢异常并促进ASCVD的发生。在可耐受的前提下,推荐CKD病人接受他汀类治疗。治疗目标:轻、中度CKD者LDL-C<2.6mmol/L,非-HDL-C<3.4mmol/L;重度CKD、CKD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LDL-C<1.8mmol/L,非-HDL-C<2.6mmol/L。推荐中等强度他汀类治疗,必要时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Ø CKD病人是他汀类引起肌病的高危人群,发病风险与他汀剂量密切相关,故应避免大剂量应用。中等强度他汀治疗LDL-C不能达标时,推荐联合应用依折麦布。贝特类可升高肌酐水平,在中重度CKD病人中与他汀联用时,可能增加肌病风险 本章小结: þ 血脂异常(dyslipidemia)通常指血清中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由于在血浆中脂质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血脂异常表现为脂蛋白异常血症(dyslipoproteinemia) þ 原发性血脂异常原因不明,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继发性血脂异常多源于一些疾病通过不同机制影响脂质或脂蛋白的合成、转运或代谢等环节,或者些药物长期应用 þ 黄色瘤、早发性角膜环和眼底改变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是血脂异常的临床表现。血脂异常的诊断采用《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关于我国血脂合适水平及异常分层标准,需要与其他疾病伴发的症状相鉴别。治疗血脂异常要根据ASCVD危险程度决定干预策略,将降低LDL-C作为首要干预靶点,调脂首选他汀类药物 --------------------------------------------------------- 1、为何要加原创:加原创只为可以添加话题标签。 2、为何要添加标签:添加话题标签后可以按照内容分类,方便大家阅读。 3、声明:该内容以九版内科学内容为基础编制,为方便大家学习考试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为谢!!! 本文章并非作为疾病诊治依据,如有不适,请到医院就医。 内科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