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形 质

 四代保姆图书馆 2021-09-15

形质--中国书法理论的重要对偶范畴。形”与“质”相对。指书法的形态和质感,是由点画的长短、高下、肥瘦、方圆、多寡、刚柔等结构成的字形,以及分行、布白的构成,形质美是书法外在的美。书论中与“神采”对举,也与“情性”或“性情”对举。形质从功力、法度中来。一代有一代书法的形质美,一体有一体的形质美,书家又各自创造自己独特的形质美。形质是静态、外露的。南朝齐王僧虔《笔意赞》云:“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唐代孙过庭《书谱》云:“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回互虽殊,大体相涉。”元代韩性《书则》云:“盖书者,聚一以成形;形质既具,性情见焉;异者则体,同者其理也。”明代项穆《书法雅言》云:“书有性情,即筋力之属也;言乎形质,标格之类也。”云:自“人之于书,得心应手,千形万状,不过曰中和、曰肥、曰瘦而已……异形同翠,殊质共芳也。”清代宋曹《书法约言》云:“满取肥,提取瘦。太瘦则形枯,太肥则质浊。筋骨不立,脂肉何附?形质不健,神彩何来?”清代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云:“性情者,抑扬顿挫,因以取态是也。形质者谓长短、大小、高下、出、多寡之间。”清代包世臣《艺舟双楫》云:“书之形质如人之五官四体,书之情性如人之作止语默。必如相人书所谓五官成,四体称,乃可谓之形质完善,非是则为缺陷;必如《礼经》所谓九容,乃得性情之正,非是则为邪僻。”又云:“书道妙在性情;能在形质。然性情得于心而难名,形质当于目而有据,故拟与察皆形质中事也。”清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学书必须摹仿,不得古人形质,无自得性情也……形质具矣,然后求其性情:笔力足矣,然后求变化。”近代丁文隽《书法精论》云:“夫书以点画为形,以水墨为质者也。于人,筋骨血肉同属于质;于书,则筋骨所以状其点画,属于形,血肉所以言其水墨,属于质。无质则形不生,无水墨则点画不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