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满江红·钱塘观潮 》 清·曹溶

 曾子倪图书馆 2021-09-16


浪涌蓬莱,高飞撼、宋家宫阙。
谁荡激,灵胥一怒,惹冠冲发。
点点征帆都卸了,海门急鼓声初发。
似万群、风马骤银鞍,争超越。

江妃笑,堆成雪;鲛人舞,圆如月。
正危楼湍转,晚来愁绝。
城上吴山遮不住,乱涛穿到严滩歇。
是英雄、未死报仇心,秋时节。

注释
⑴满江红: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唐人小说《冥音录》载曲名"上江虹",后更名"满江红"。
⑵钱塘:古县名。地在今浙江省。古诗文中常指今杭州市。⑶蓬莱:蓬莱山。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之一,此处比喻潮头。
⑷宋家官阙:因杭州曾是南宋都城,故以"宋家官阙"代指杭州城。
⑸灵胥(xū):指春秋吴国的伍子胥。相传伍子胥死后为潮神,故称。宋文天祥《送行中斋》诗之三:"鲁仲偶不逢,随世本非愿,灵胥目未抉,端欲诣所见。"
⑹惹冠(guān)冲发:怒发冲冠之意。
⑺海门急鼓:海门,指杭州湾,因其临东海,如门户大开,故称。
⑻似万群、风马骤银鞍:潮水像万群载着银鞍的白马急骤地乘风奔驰。
⑼江妃:传说中的神女。汉刘向列仙传·江妃二女》:"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
⑽鲛(jiāo)人:神话传说中的人鱼。晋张华博物志》卷九:"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绢。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
⑾危楼湍(tuān)转:危楼,高楼。意谓作者观潮时置身的高楼正位于潮水湍急转折的地方。
⑿愁绝:极端忧愁。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沉饮聊自遣,放歌颇愁绝。"
⒀吴山:即胥山,位于杭州西湖东南,左连钱塘江,右瞰西湖。
⒁严滩:即严陵滩,钱塘江下游富春江畔东汉严子陵垂钓的地方。唐黄滔《祭先外舅》:"实期归钓严滩,终栖郑谷。"
⒂英雄:指伍子胥。此处说伍子胥"未死报仇心",同时也含蓄地反映了作者对清朝的不满。


译文
钱塘江浪涛汹涌,潮头陡立如蓬莱仙山。浪涛高高飞起,将曾是宋都的杭州震撼。是谁将潮水激荡?是潮神伍子胥,怒发冲冠。平日的点点船帆都已不见,入海口传来的潮声,如初发急鼓震得地动山摇。眼前潮头连续涌起,像万群载着银鞍的马,骤然奔驰而来,争先恐后,你赶我超。

仿佛江上仙女在欢笑,浪花是她抛出的佩珠,堆成了千堆万堆的白雪;又像鲛人在热烈奔放的跳舞,激动的泪水化成了珍珠,又圆又亮仿佛明月。我置身的高楼在湍流转折之处,面对傍晚的江天我愁愤欲绝。看啊,汹涌的潮水逆流而上,杭州东南的吴山也无法阻挡,乱涛穿涌到严陵滩方才停歇。这正是蒙冤而死的英雄伍子胥,至今报仇之心不死,愤怒扬波在这秋的时节。

赏析
    这是一首别具特色的描写钱塘江海潮的词作,海潮是由于月亮、太阳对地球各处引力不同所造成的海水周期涨落现象,杭州南面的钱塘江品,因呈现喇叭状,海潮涌入时受地形约束,所以最为壮观,以每年农历八月十八的潮最大,高度可达七尺,蔚为壮观。历来描写钱江潮的诗词,从汉枚乘的《七发》到清吴梅村的《沁园春·海潮》,无不形象地描绘出海潮的汹涌和瑰丽壮观的景象。这首词却一反传统的写法,以传说中钱塘潮为伍子胥的怒发为线索,运用比拟、夸张、铺排、设问、比喻一系列的修辞手法,形象描绘出钱塘潮的宏伟气势。

    据《水经注·浙江水》引《吴越春秋》记载塘潮说:"昔子胥死于吴而浮尸于江,吴人怜之,立祠于江上,名曰胥山。"又引《吴录》说"潮水之前扬波者伍子胥。"全词就是从这个民间传说立意,借潮神"未死报仇心"发怒而激荡大潮,引发词人内心"晚来愁绝"的。词一开端,作者便描绘出一幅浪卷雪堆的雄伟奇景。它突怒横奔,震撼着周遭高大的建筑群。由于南宋曾偏处临安,即今杭州市,所以词写"高飞撼,宋家宫阙"。接着"谁荡激",词人以诘问的语气,将矛头直接指向杀害伍子胥的吴王夫差。吴王夫差杀了子胥,盛其尸于鸱夷之橐,投入江中。子胥死后"随流波,依潮往来,荡激崩岸"(《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因此,"灵胥一怒,惹冠冲发"这是波起涛涌、震撼杭城的起因,是本词的意脉,对海潮的声势作了进一步的铺排。枚乘《七发》描绘观潮说:"江水逆流,海水上潮,……沌沌浑浑,状如奔马;混混沌沌,声如雷鼓。"作者化用其意,传神而又夸张地描画出海潮的声音、颜色和气势,有如蒙尘明珠,一经拂拭,则光彩十倍。
    下片开头四句:"江妃笑,堆成雪。鲛人舞,圆如月。"是对涨潮声势的夸张描写。仙女欢笑,鲛人起舞,仿佛的在举行水上庆典,为潮神喝彩助威。江妃、鲛人系两个典故。据《列仙传》载,江妃二女,游于江汉之滨,遇郑交甫,解佩珠相赠,郑行数十步,二女不见,珠亦不见。《博物志》载,鲛人居于南海水中,其眼可泣珠。这四句其实是词面对潮水击岸,卷起千朵浪花,似堆白雪,如溅明珠的壮丽景观所引起的丰富想象。"正危楼湍转"四句写退潮时的情景。"湍转"言奔腾的狂潮退了下去;严滩,指钱塘江下游富春江畔东汉严子陵垂钓的地方。退潮的势头,连蜿蜒起伏的吴山也挡不住,一直退到严滩才停了下来,结末二句"是英雄,未死报仇心,秋时节"是以情结景,也是对上片"谁荡激,灵胥一怒"的呼应。

    在这首词中,作者笔下的钱塘潮是人格化的。"是英雄,未死报仇心"与"谁荡激,灵胥一怒"前后呼应,将伍子胥愤怒的性格特征赋于自然景观,作者用"怒"写起潮,以"笑"状涨潮,用"愁"绘退潮,更赋于潮水以人的性格。这里既有对自然景观的惊叹,又有对古人坚强不屈精神的赞颂。全词不是为写景而写景,作者所陶醉的是一个在感觉上非常具体,在心理上又模糊抽象的感情,透示了作者难以言说的意趣,抒发了激荡壮烈的情怀。

阅读理解
1.结合诗句,赏析此词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表面上写钱塘潮壮观雄伟,其实别有寄托。上阕说浪潮高飞撼宋家宫阙,激起伍子胥的神灵之怒;下句直抒胸臆,写英雄未死报仇心。作者借此含蓄表达抗清志士报国复仇雄心不灭。

2.全词如何描绘钱塘潮的宏伟气势,简析其农现手法。
①绘声绘色。写涛声如“海门急鼓”,前追后赶,声势浩大;写颜色如“万群风马骤银鞍”,壮观瑰丽。②比拟。借“灵胥一怒”,赋予潮水不屈的英雄性格,写出潮水汹涌之势。③用典。“江妃笑,堆成雪;鲛人舞,圆如月。”仙女欢笑,鲛人起舞,仿佛在举行水上庆典,为潮神喝彩助威,想象奇特。

3.满江红·钱塘观潮 
(清)曹溶

浪涌蓬莱,高飞撼、宋家宫阙。谁荡激,灵胥一怒,惹冠冲发。点点征帆都卸了,海门急鼓声初发。似万群、风马骤银鞍,争超越。

江妃笑.堆成雪;鲛人舞,圆如月。正危楼湍转,晚来愁绝。城上吴山遮不住.乱涛穿到严滩歇。是英雄、未死报仇心.秋时节。

沁园春·观潮(上片)  (清〉吴伟业

八月奔涛,千尺崔鬼,砉然欲惊。似灵妃顾笑,神鱼进舞;冯夷@击鼓.白马来迎。

伍相鸱夷,钱王羽箭,怒气强于十万兵。峥嵘甚,讶雪山中断,银汉西倾。

(1)这两词在描写钱塘江潮时都用了什么相同的手法?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这两词在描写钱塘江潮时都用了比喻和用典手法。满江红》先用伍子胥的典故,描写江湖激荡的情形;再用"风马骤银毅"比喻浪潮前追后赶、风驰电掣而来的气势;下片则用"江妃"..鲛人"的典故微观地对江潮的浪花和水珠进行描写,突出灵动和优美的意蕴。《沁园春》先用"灵妃神鱼""冯夷川白马"一连串生动形象的比喻,描绘江潮的千变万化给人带来的种种丰富的联想;后又叠用两个与江潮有关的典故,突出渲染钱塘潮的浩荡声势,胜过当年的十万大军,也赋予江潮千古不灭的灵魂、万世流传的神韵.

(2)清人陈廷;悼《白雨斋词话》评曹溶的《满江红钱塘观潮》为"沉雄悲壮,笔力千钧,读之起舞"。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简要陈述理由。
同意。其词的"沉雄悲壮,笔力千钧"主要体现在对伍子胥这一典故的运用上。"灵胥一怒"不仅仅把伍子胥作为江潮的代名词,而且进一步"人化"江潮,赋予它以不屈的英雄的灵魂,为词的结句埋下了伏笔。到煞尾处作者又一次请出了伍子胥这位英雄,说那钱塘江潮之所以仿佛充满怒气,如万马奔腾、铺天盖地而来,不为别的,只因为它"是英雄、未死报仇心"。这就为"怒气"找到了更深刻、更有意义的精神内涵,把读者从一般的视觉惊奇提升到心灵和思想的震撼,从而升华了观潮的意义和境界。使全词呈现出一种"沉雄悲壮"之感,撼动人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