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胃伤,百病生,这些行为让你“胃老先衰”!

 为什么73 2021-09-17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五七即35岁时,女性面容开始憔悴,头发开始脱落,身体开始走下坡路。足阳明胃经的气血不再旺盛,由于足阳明胃经循行于面部,途经嘴角,向上直达眼睛下方,所以足阳明脉衰首先表现为出现眼袋,嘴角肌肉松弛。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主化生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毛、筋肉等。

若脾胃功能失调,就会导致全身各脏器以及皮肤的老化早衰。故无论是从美容层面还是中医保健来看,都不可忽视对脾胃功能的调理。

然而,快节奏的生活,很多因素正悄悄地伤害着我们的脾胃,出现“胃老先衰”的情况。

比如食少发胖,周身懒困,四肢乏力,下肢发沉,食后欲卧,食后即泄,头晕目眩,心慌等。

哪些因素让你“胃老先衰”?



1、先天禀赋不足。先天脾胃虚弱,稍有不慎就会诱发胃肠疾病。

2、抽烟喝酒,过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

3、生活不规律。居无定处,长期出差,饮食不规律。

4、久坐,缺乏运动。脾主四肢,久坐伤肉,缺乏运动,久坐都会对脾胃造成很大的伤害。

5、思虑过度思伤脾,终日思虑营营,劳神耗思,容易引发脾虚。

6、肝气不舒,肝属木,脾胃属土,木克土,肝郁不舒,郁而化火,容易克伐脾胃。

7、长期服用清热药,活血化瘀药,散结消肿药都会对脾胃造成伤害。


可见,脾胃病很大因素是由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造成的。脾胃的调护要从生活起居、作息规律、心态调整以及传统功法的方面着手。

可以从几个方面去养脾胃


1、保持良好情绪

因为情感因素对食欲、消化、吸收都有很大影响。不良情绪容易导致食欲下降、腹胀、嗳气、消化不良等。

2、饮食要有规律。

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荤素搭配合理,保持大便通畅。少吃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如煎炸、干硬、辛辣的食物。

3、注意保暖。

俗话说“十个胃病九个寒”是有一定道理的,不但要注意外腹部保暖,内腹部也要少食生冷瓜果及冰冻食物等,如感到胃脘部冷痛可以用姜茶代茶饮。

4、坚持体育活动。

脾主肌肉,肌肉有消耗、有缺乏,脾胃功能才会增长,这是人体自然之作为。准确的讲是适度地运动。运动过度,会适得其反,大汗出反而会消耗气血。运动的最佳状态是运动到身上发热微汗出。推荐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游泳等。

另外,上午运动比下午好。因为上午人体行阳经,顺应其生发;下午行阴经,主静,安静一点,阴血才蓄养

5、按摩保健。

每天早上醒来及晚上睡前,双手叠加顺时针、逆时针按摩腹部10遍;还可以点按中脘穴和内关穴各1分钟。

6、艾灸。

足三里、中脘、关元、内关等,是治疗脾胃虚寒类胃肠病中常用的穴位。

中脘穴是八会穴之腑会、胃之募穴,有温中健脾、行气止痛的功效,为艾灸胃脘痛的常用穴。除了中脘穴外,还可以配合关元穴以温肾培元。

此外,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处)亦是临床常用保健要穴,为胃之合穴,有升清降浊、培补后天、益气升阳之效,凡是肚腹部位的问题都可用足三里这个穴位治疗。

7、食疗——八珍糕。

八珍粉/糕的发明者,明朝大医陈功实说,一个脾胃虚弱之人,如果服用八珍糕百日以后,他就会身轻气爽、元气大增,其绝妙之处难以尽述。

服至百日,轻身耐老,培养脾胃,妙难尽述,八珍糕更是被誉为“千年养生第一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