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盏真的曾经被皇帝用过吗? | 建盏档案

 建盏 2021-09-17

建盏作为黒釉瓷,在当代对于很多朋友来说是“非主流”的茶器,很难想象它在宋代的风靡程度。
蔡襄、黄庭坚的茶事著作中,直接点名建盏的产地与釉色,加上文物与遗址的发掘,为建盏在宋代的地位提供很多佐证,建盏在宋代士大夫阶层中获得的认可毋庸置疑。


但宋朝皇帝使用建盏的直接证据在哪呢?虽然建盏曾经是御用茶器是学术界公认的结论,但对于刚入门的朋友而言,疑问还是很多。
比如徽宗在《大观茶论》中盛赞兔毫盏,但没有直接点名其产地。
而关于徽宗使用建盏的记录,目前流传最广的一句是《宣和遗事》中,“召蔡京入内赐宴……又以惠山泉、建溪异毫盏烹新贡太平嘉瑞茶,赐蔡京饮之。这句话。

新的疑问又产生了,《宣和遗事》的作者是谁?该书是什么体裁?参考价值多大?

▲《新编宣和遗事》宋刻本书影

《宣和遗事》是什么类型的著作?



首先《大宋宣和遗事》,简称《宣和遗事》,确实并非正统史官对历史的详实记录,而一般被认为宋朝说话人的“讲史书”类话本,是成书于宋元时期的笔记小说辑录。

它结合多个类型的笔记或史料,以说书方式连贯而成,作者不详。据说源于宋本,但可能为后人增订,版本甚繁,大致分为两卷本与四卷本。

▼《新编宣和遗事》宋刻本目录书影(属两卷本)

《大宋宣和遗事》并非只讲述宣和年间(注:宣和是宋徽宗的最后一个年号,1119—1125)的历史,而是由讲述历代帝王荒淫误国开始,一直写到宋高宗定都临安。
书中还穿插了宋代奸臣把持朝政致使生灵涂炭的故事,其中《梁山泊聚义本末》一段文字,是后来《水浒传》的雏形。

▼《钟伯敬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版画 智取生辰纲
什么是“笔记”?

《宣和遗事》是以“笔记”为基础辑录的讲史类话本。
此处说的“笔记”,不是我们现代汉语中所说的作笔记的意思,而是特指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意谓随笔记录之言,题材可囊万物,无固定格式。比如沈括(1031-1095)所著《梦溪笔谈》也是笔记体。

▲宋 沈括《梦溪笔谈》书影

宋代笔记小说内容丰富,著作态度也较为恳切,上至朝廷典章,下到士大夫事迹,巨细靡遗,元人修的《宋史》编纂素材也部分参考这些笔记。

因此宋代“笔记”虽并非官修史书,但也具有一定反应当时社会风物习俗的意义,也是后世考证的重要依据。

《宣和遗事》中关于建盏的记录,出处不是笔记,而是更权威的史料


前文提到,《宣和遗事》以话本的形式讲故事,并且与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有些渊源。而《宣和遗事》本身亦有参考不少宋代的文献资料。那么,它那句建盏相关的记载,最初是出自哪里呢?

通过考证,《宣和遗事》中关于建盏的这段文字,应是摘自南宋陈均撰写的《皇朝编年纲目备要

▲四库全书版《九朝编年备要》卷二十八,建盏相关记载书影,该节的名字就叫“夏四月燕蔡京内苑”,时间是徽宗政和二年。

也许会令读者意外,《皇朝编年纲目备要》并不是笔记,而是北宋太祖至钦宗九朝的编年史,作者陈均(莆田人)进呈于南宋端平初年(1234年),简称《九朝编年备要》。
清朝词人、学者朱彝尊称其简而有要,颇为妥切,该书被视为研究宋史的基本资料

可见此段文字并不因《宣和遗事》的话本性质而降低真实性。反而本身的出处是很权威的。
只是《宣和遗事》的知名度较高,比起非专业人士才会查阅的史料,它的存在感更高,所以更常被提起。


建溪异毫盏、太平嘉瑞茶、惠山泉分别指什么?

论证出处可信度之后,就可以详细解读这句话的含义。
“召蔡京入内赐宴……又以惠山泉、建溪异毫盏烹新贡太平嘉瑞茶,赐蔡京饮之。
皇帝赐茶,水用惠山泉,盏用建溪盏,茶用太平嘉瑞茶,应该可以说明这三类物事,是当时御宴中的顶配,那么它们具体指什么呢?
宋代茶事极盛,徽宗朝尤盛

蔡絛(蔡京的儿子)《铁围山丛谈》(这又是一本笔记)中说:“茶之盛,盖自唐人始,至本朝为盛,而本朝又至祐陵时益穷极新出,而无以加矣。(祐陵指徽宗)


▲宋 刘松年《撵茶图》

风雅天子宋徽宗嗜茶如命、精于茶艺,以天子身份专门为茶作书,名曰《茶论》后人收录此书,改称《大观茶论》)。
徽宗雅好点茶,甚至宴席之上甘以九五之尊亲自为臣子点茶。

▲宋徽宗《文会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徽宗宠臣蔡京在《延福宫曲宴记》中记载:

“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召宰执亲王等曲宴于延福宫……上(徽宗)命近侍取茶具,亲自注汤击拂,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朗月。顾诸臣曰,此自布茶。饮毕皆顿首谢。“

▼《延福宫曲宴记》书影

可见,宋代点茶极盛,徽宗本人也是证据确凿地喜欢点茶,并且对茶饼的挑选,茶器的挑选都非常有心得,这是一个点茶高手必备的素质。在《茶论》中将如何挑盏用盏写得有理有据,也就不奇怪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除好盏外,要点出绝世好茶,还必须茶本身品质极佳,并且佐以最好的水,这样徽宗这般的“点茶国手”才有一秀身手的价值。

《宣和遗事》这段话中,与建盏相配的就是“太平嘉瑞茶”与“惠山泉水”。

太平嘉瑞茶,为北苑贡茶一种


据北宋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载,“太平嘉瑞”为建州北苑官茶焙于政和二年(1112年)创制的龙凤团茶中的新品种,径二寸五分,饰以银圈。

▼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 明刻本书影

同样在政和二年,太平嘉瑞茶就出现在宋徽宗为蔡京举行的特宴上,并被当作御赐之物赐给蔡京,被冠以“新贡”二字,这在文献和时间上是吻合的。

 ▼龙凤团茶在饼茶基础上使用带有龙凤图样的模具精加工而成,名目多达十种

图选自《中华遗产》2016年05期 绘画/马翊涵

惠山泉,传说中的人间第二泉

好茶自然要配好水,茶与水需相得益彰。徽宗赐予蔡京用来烹茶的惠山泉也是来头不小。

惠山泉(位于今江苏无锡)自唐代饮茶之风兴起时,就因水质甘香重滑为人称道。

据唐代张又新《煎茶水记》中记载,茶圣陆羽品定天下之水为二十种,以惠山泉水为第二,故惠山泉又名“陆子泉”,享有“天下第二泉”之誉。

▲张又新《煎茶水记》明刻本书影

徽宗第九子、南宋第一位皇帝高宗赵构在金军追击下被迫南逃途经无锡时,仍有雅兴至惠山泉品茗,并筑亭于泉上,名曰“二泉亭”,题称“源头活水”。

在宋徽宗《大观茶论》择水篇目中,也曾到过惠山泉,并以惠山泉为水中上等。“水以清轻甘洁为美,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古人第水虽曰泠、惠山为上,然人相去之远近,似不常得。

惠山泉虽“不常得”,但徽宗身为天子,自然可以不远千里,取之享用,并御赐大臣。

 

▲“惠山泉”,即今江苏无锡惠山的“天下第二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溪异毫盏”具体是什么样的?

“太平嘉瑞茶”和“惠山泉”都是无可争议的名茶名水。建溪异毫盏至少指明了产地是建盏,与前二者并列证明了建盏在宋代的地位,也是没有争议的。
目前的争议在于,“异毫”究竟具体指的是什么釉色?
有人说“异毫”可能就是曜变,有人觉得是兔毫中比较特殊的釉色,有人认为可能是传抄时的讹误,其实指的就是兔毫,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一些宋代建窑兔毫盏局部斑纹

▼三只国宝曜变盏与一只国宝油滴盏和一只彩油滴盏局部

毕竟建盏的釉色丰富多样,在没有图像资料流传也没有其他出处介绍“异毫”的前提下,还是只能持保留意见,等待更多的资料论证了。

实物出土的御用建盏

不仅文献上可以证明,宋代皇帝用过建盏,出土文物也证明建盏曾为贡品。“供御”進琖等款如非官家定制,民间工匠擅用可是会冒着杀头的风险的。


1960年,水吉芦花坪建窑遗址发掘出大量带“供御”、“進琖”等款识的实物标本。「供御」即供予御用之物;「進琖」简体字就是进盏,意思是进上之盏。

▲ 刀刻的「供御」与模压的「進琖」

▲「供御款」银兔毫盏

▲「進琖」款黒釉盏
学者根据宋徽宗《大观茶录》、南宋程大昌《演繁露》等资料,推测建窑烧制“供御”“進琖”款建盏的鼎盛期,主要在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到南宋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年间 

综上所述,从文献记录和实物考古记录上,都可以证明,建盏确实曾被选为贡品,被皇帝亲自使用。因为南宋末年的战乱,以及明初饮茶习俗的变迁,这些御用建盏并没有像宋代宫廷收藏的五大窑瓷器一样完整传承下来,因此造成现代的诸多疑惑。

杭州的南宋皇宫旧址出土的一些建盏残片,也多数是圈内人知道。希望此文能弥补一些遗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