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忆往】1945年的“九·一八” 爱国影剧人欢庆胜利

 芷斋随笔 2021-09-18

      1945年9月3日,是一个让所有中国人既扬眉吐气、又黯然神伤的日子。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新华日报》刊载了毛泽东同志亲笔书写的“庆祝抗战胜利,中华民族解放万岁”题词。

       回想1931年的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从此锦绣河山步步沦陷,人民颠沛流离……

      

   1945年9月17日《华北新报》演出广告

         1945年9月18日,抗战胜利后第一个“九·一八”纪念日,下午,北平爱国进步的音乐影剧人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纪念演出,纪念为抗日战争英勇牺牲的仁人志士们。

         这场演出非常有看点,由当红的京剧四小名旦之首李世芳领衔,开场由李世芳、高盛虹、李世霖主演《抗金兵》。这出戏1933年3月梅先生首演于上海天蟾舞台,是梅兰芳先生在“九·一八”事变后移居上海时,与《生死恨》同时创作的传播爱国思想、激励人民、抵御外侮的历史剧。这出戏在当时时局下借古喻今,轰动全国。

梅兰芳先生《抗金兵》节目单、剧照

       此时梅先生正在上海准备重返舞台,北平的纪念演出由他的得意高足李世芳担纲主演,也是值得纪念的一件菊坛盛事。

李世芳便装照

      大轴是众名星反串《法门寺》,看看这群星璀璨的演出阵容,就足够一卖了:

李景波……贾   贵

舒   适……刘   瑾

慕容婉儿……太后

车   轩……宋国士

田振华……宋巧姣(前)

李世芳……宋巧姣(后)

田振东……赵  廉

蒙   纳……刘媒婆

      李景波,中国早期电影演员。1935年加入中国旅行剧团任演员,1939年先后在民华、新生等影片公司任演员,参演影片《孔夫子》等。1942年重返话剧舞台,先后在中国旅行剧团,上海影人剧团等剧团任编导和演员。解放后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主要作品有:《儿女亲事》、《新儿女英雄传》、《新局长到来之前》和《祝福》等。出身话剧演员的李景波先生串演丑角贾贵,可谓妙趣横生。

景波

      舒适(1916年——2015年),原名舒昌格,1938年后任上海大同摄影场、金星影片公司演员和编导。1952年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导演。曾主演《林冲》《水上春秋》,在《红日》中饰演张灵甫而家喻户晓。舒老师京剧名票,擅长老生,这次演的却是大花脸。

舒适在《红日》中饰演张灵甫

       慕容婉儿(1920~1970),早在学生时期就喜爱戏剧、电影。1939年在上海裨文女子中学(今上海市黄浦学校)毕业后,即参加了进步的上海剧艺社,先后在《上海屋檐下》《碧血花》《夜上海》和《清宫怨》等进步话剧中饰演角色,受到好评。真不知道,这位美人唱老旦会是什么扮相?

慕容婉儿

       更有意思的是:台上的老国太与大太监刘瑾,台下确实一对恩爱的夫妻1942年,22岁的慕容婉儿与舒适结为夫妇,相同的事业,相同的追求,夫妻相互携手,比翼齐飞,成为当时中国电业影业里少有的双双事业有成,夫妻恩爱的伉俪之一。

       扮演刘媒婆的蒙纳是天津人(1912-1996),1936年加入上海蚂蚁剧社,1937年加入青鸟剧社及上海剧艺社,1938年加入国华影业公司正式走上银幕,1946年加入香港大中华影业公司,1950年入东影任配音演员。她先后拍摄过《金玉满堂》、《九死一生》等影片。曾为《我的童年》、《在人间》等多部译制片配音。

       车轩(1914-1995)演宋国士,他是哈尔滨市人。1949年华北大学结业后,进入东影任配音演员,曾为长影译制的《攻克柏林》、《我的大学》、《我的童年》、《优秀党员》等200余部外国影片中主要角色配音,还曾在《寂静的山林》、《金玉姬》、《复试》等多部国产影片中饰演重要角色。

       田振华和田振东二位相信大家都不熟悉,不过舒适先生曾回忆道:

      “1994年第5期《中国京剧》在29页,有一篇署名李志杰的回忆文章《珠联璧合群星争辉——记一次京剧电影相声名家的联合演出》。文中提到我(舒适)和孟小冬、李玉茹同台演出《法门寺》。文章引起了我的回忆……

       1945年秋天,我们艺友剧团正在北平中央电影院演出话剧。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举国欢腾。负责前台的京剧演员李世芳、周和桐、张盛利等,倡议在音乐堂举行盛大庆祝会,邀我们剧团参加,剧目是《法门寺》,派我演刘瑾。可是我不会这出戏,周和桐自告奋勇负责教我。时间紧迫我感到为难。可这又是义不容辞的事。好在那时年轻记性好,又有些舞台经验,就硬着头皮答应了。怕演出时出差错,特烦周和桐充当检场的,拿着小茶壶站在我旁边把场。揉脸他也由他一手包办。

      演出当天前面的节目有名家的相声、口技,接着是马富禄、李金鸿的《小放牛》,谭富英、陈丽芳的《武家坡》等,我这现钻锅的'羊毛'自顾不暇,化妆室离舞台又远,想听什么也听不见,因此没留什么印象,要不是李先生提醒,我早已忘得干干净净了。最后是《法门寺》,有我们剧团演员参加演出,好歹总算对付过去了。这出戏的演员,我的回忆大致与李先生相同,但是扮演宋巧娇的不是李玉茹,而是梅兰芳先生的弟子、四小名旦之一的李世芳,扮演赵廉的是我们剧团的演员田振东。因为不带《行路·大审》比较简单,并没有请孟小冬。如果孟小冬演,至少也要带《行路》唱大段'郿坞县在马上’……”

       我们没有在节目单上见到舒老提到的《小放牛》和《武家坡》等剧目,或许真是因为“我这现钻锅的'羊毛'自顾不暇,化妆室离舞台又远,想听什么也听不见,因此没留什么印象……”,舒老的记忆有误吧,但至少我们可以了解到田振东是艺友剧团的话剧演员。

       总之,在这场民族解放战争中,我们伟大英明的中国共产党,高举爱国主义大旗,坚决维护民族独立和尊严,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人民军队为此付出了极大的牺牲。我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对敌英勇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其中日军52.7万人,缴获各种枪支69.4万余支,各种炮1800余门。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人民群众建立了不可分割的联系,成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当之无愧的领导核心。除此之外,我党的力量还获得空前的发展和壮大,党员发展到120多万人;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余万人、民兵发展到260万人;抗日民主根据地面积达到近100万平方公里,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19个大的解放区,人口近1亿。

       今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相信一定会警示后人勿忘国耻,努力奋斗;再接再厉,振兴中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