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林塘 遗留千年古风

 白水神木山人 2021-09-18
夏菁岑/唐敏

“一塘波光遥接千古月,三街古巷携带四时风”,充满魅力的三林古镇完整保留了浦东三林塘的千年传承。三林三宝:崩瓜、标布、酱菜,三绝:瓷刻、本邦菜、刺绣,三特:舞龙、圣堂庙会、城隍出巡,是三林古镇的文脉,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公元四世纪以前,浦东还是一片浅滩,唐五代时期有港浦二百六十多条,其中淞南沿海有三林浦等,这一时期三林就出现了早期移民的村落。据《西林杂记》记载,北宋末年,福建人林乐耕携二子居西林、中林、东林,开垦并建三林庄,创启三林塘文明之先河。在元大德年间的《松江府志》上已标有三林里,可知三林塘在整个松江府是有影响的古镇之一。自北宋到民国,三林总共接受过三次大移民,而最早的移民落脚点就是以西林、中林、东林为中心的地区。由于自身条件及历史机遇,以三林为中心的地区,被推上历史舞台,成为吸纳移民垦殖和发展浦东的先导。

龙是华夏古国的图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舞龙、舞狮历来是民间百姓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形式。三林舞龙汲取传统民间舞龙“圆”“顺”“活”的艺术精华,兼收海内外不同技法,又融入舞蹈的优美肢体、戏曲的步法亮相、武术的精气神韵、杂技的腾跃翻滚等多项艺术,形成现代舞龙的“海派”特色。2010年,三林舞龙以“浦东绕龙灯”为名,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林古镇文旅资源丰富,有形成于清初的西林八景:“海会晓钟”“三梁夜月”“筠溪烟雨”“南园夕照”“桐桥晚风”“芋泾秋棹”“文阁晴雪”“土冈春眺”,还有明朝弘治年间的筠溪义塾。游三林老街,最不可辜负的就是美食。三林自明清以来就号称厨艺之乡,三林厨子被称为“铲刀帮”,可以说是上海本邦菜的祖师爷,老街上人均不到百元的“三林本帮馆”是沪上知名的本邦菜餐厅。在这里,你还可以买到最正宗的三林酱菜、崩瓜。

文 夏菁岑 图 唐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