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仲景“启动阳气”的方子!突发性耳聋,被它通开了,请你体会

 人老颠东 2021-09-18

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昨天,有一位中医前辈跟我讲,说我的中医科普专栏办得好,把原汁原味的中医,呈现给读者。

如果继续这样做下去,一定会为中医的传播、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其实,产生多大的作用,我不敢奢望。我只是自私地,想让更多人感受中医的魅力。这样,我们这些中医人,好能有一口饭吃。

初衷,仅此而已。

图片

现在,我要给你说的这个故事,也是原汁原味的中医故事。你看完,也许有恍然大悟之感。

关于什么呢?就是突发性耳聋。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55岁,医案记载姓赵。

这个人,大概在一个礼拜之前,忽然不知道为啥,两只耳朵就听不见声音了,一点都听不见。

这个人,之前没有耳鸣史,家里头的亲戚也没有耳聋病史。这个病是怎么得上的呢?

患者百思不得其解。走了不少医院,也没得到确切解释。只不过,大夫把诊断结果告诉他了,这就是“突发性耳聋”。

怎么办?几经权衡,决定看中医。

看的是谁呢?是当时安徽的中医临床家,胡翘武。

胡老先生,生于1915年,幼年开始学医,16岁拜师,21岁悬壶济世。这个老先生的学术生平,我就不细说了,您感兴趣的话可以上网查阅。

刻诊,见患者脉象沉迟,舌淡润,苔薄白。整个人身材清瘦,乏力,面色晦暗,头晕,少神,小便清长。

胡翘武老前辈看着患者,发现他身体略有蜷缩之意,于是就问他,你是不是怕冷啊?

患者点头称是,说自己最近这段确实畏寒怕冷。

这时候,胡师书方一首,但见——

制附片6克(先煎),麻黄3克,细辛6克,香附10克,石菖蒲10克,川芎30克,蝉衣6克,炮甲6克,甘草6克,羌活10克,当归10克,一共开5剂。

图片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药物以后,两只耳朵逐渐就听到声音了。音量从小到大,从模糊到清晰。与此同时,身体怕冷,头晕的感觉也开始减轻。

这时候,效不更方,继续投用5剂,而且在原方基础上,加入补骨脂15克。

5剂药喝完,患者诸证悉平,生活完全恢复正常。

这是胡翘武先生早年的一张医案,就诊时间是30年前,即1991年。

其实,这个患者如果放到现在,我估计有很多中医人,会束手无策。文老师我,就应该是其中之一。因为我在第一时间看到此案的时候,曾扪心自问,应该如何应对。说实话,在看到答案之前,我根本想不出什么思路来。

这就体现出,老一辈中医人,他们的造诣,够我们这些后生学一辈子了。

我跟你讲,这个人的问题,在于阳虚外感。

你看,这个人,在耳鸣的同时,身体畏寒怕冷。

我们什么时候会畏寒怕冷啊?答案是感冒、外感风寒的时候。

也就是说,这个患者在耳聋的同时,外感风寒,他感冒了。

感冒了,对一般人来说,没啥大不了。

可是这个人,偏偏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素体阳虚。此人素来身体清瘦,发病之时小便清长,乏力少神,面色无华。这一看就知道,是属于阳虚之体,也就是肾阳不足。

因此,从外面来的寒邪,就看准了此人的弱点,于是寒邪长驱直入,同时直接伤及患者的肾阳。肾开窍于耳。肾阳本来就不足,再被寒邪所郁闭,那耳窍自然就得不到阳气的濡养,于是就听力下降。这个过程,用中医的行业术语讲,就是太少两感。

这个时候怎么办?既然寒邪把体表、肾阳都给郁闭住了,那自然就要散寒,温补肾阳,启动患者这一身的阳气,从而把耳窍“冲开”。

怎么实现这个目的?我们再来体会胡翘武老前辈当时用的配伍——

制附片6克(先煎),麻黄3克,细辛6克,香附10克,石菖蒲10克,川芎30克,蝉衣6克,炮甲6克,甘草6克,羌活10克,当归10克。

这里头,前三味药值得注意。这是经方麻黄细辛附子汤的组合。

这张方子,出自《伤寒论》,是张仲景治疗素体阳虚、外感风寒的方子。因为外感风寒,所以患者可能发热、畏寒怕冷。因为阳虚,同时肾阳又为寒邪所伤,所以患者神疲、脉象沉微。

这时候,就用麻黄,散寒解表,驱散外头的寒气。再用附子,温助肾阳,启动阳气之源,从而将寒邪由内而外地赶出去。细辛,既能帮助麻黄驱散外头的寒邪,还能帮附子振奋肾阳。因此,这三味药组合,就成了一张“启动阳气”的方子。它好比开车时的那一脚油门,用下去以后,阳气噌地一下就窜上去了。

图片

当然,光这些,还不够,医案里在上方的基础上,加入香附、石菖蒲、川芎、蝉衣、炮甲、羌活和当归。这几味药,行气、活血、开窍,帮助患者把耳内郁闭的气机打开。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

当然,我的解说,应该讲是比较笼统、稚嫩的。有很多妙处,我无法写出来。这就留各位有见地的读者朋友,更好地补充吧。

总之,通过这样的调治,患者的阳气被催发启动,郁闭于内外的寒邪被驱散,耳朵自然就好使了。

其实,这个突发性耳聋,证属阳虚外感的,还真就不少。尤其是在秋冬季节,一些身体素来虚弱的老人,在外感寒邪以后,确实存在着听力下降,甚至听力丧失的可能。此类例子,很多。不管西医用什么理论来解读它,中医看,就可能考虑太少两感。我这篇文字,就是想把这个问题点出来,让大家心中有数。素体阳虚的人,一定要在今后这个季节里,注意保暖,防止受寒。

当然,到底是不是所谓阳虚外感、太少两感,必须结合舌脉等综合因素来判定,不能轻易下结论,更不可以轻易用麻黄细辛附子汤之类的方药(更何况其中的附子有毒)。中医用药,不是儿戏,非专业读者,绝不能贸然尝试。

但无论怎么说,中医对一些病症的理解和思维方法,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感受和推敲的。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务必要继承。

全文完。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