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你在中世纪读大学:哪个专业最热门?跟今天的大学又有什么不同?

 天下无双 2021-09-18

文|艾栗斯

如果你在中世纪读大学,那么基本可以推断出你属于家境优渥的那一拨,就算不是贵族,至少也是城市里生意不错的店主或磨坊主家的儿子。亚里士多德认为:那些既不为生活所需,也不以人世快乐为目的的知识,最早出现在“人们开始有闲暇的地方”,数学兴起于埃及,就是因为那里的僧侣有闲暇,大学会出现在中世纪,就是城市因为造就了一拨对知识感兴趣的有闲阶级。而在物质紧缺的中世纪,上大学的费用只会比今天更贵,不过也不排除某个有天赋的年轻人在“赞助人”的资助下成为你的同学。文章图片1

好了,你要在中世纪上大学,在学校的类型上你可以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老师说了算的学校,叫“教师大学自治”,另一种则是学生说了算,相应称为“学生自治”。“教师大学”地理上多分布在欧洲北部,英格兰、苏格兰、德国、瑞典一带,由学校自己的“教师行会”制定教学大纲、校规、管理考核学生。“学生大学”多位于欧洲南部意大利、法国(除了巴黎大学)、西班牙、葡萄牙等地,由每一名学生以投票权的方式来做主人,聘选教授、学费、学时、课时安排等等,权力比今天的学生会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学生会甚至可以决定学校的迁徙,以搬家来要挟所在城市的当局停止插手学校事务并给予师生特权。文章图片2

所以,不光21世纪最宝贵的是人,中世纪的大学也是?

没错。进入中世纪的大学你会发现:中世纪的大学里并没有自己的建筑——图书馆、实验室、博物馆,统统都是没有的。大楼没有,大师倒是常在。你的老师大多是得到了博士以上学位的牛人,医学教授和法学教授常被赏以爵位,神学教授更是高不可攀,一边教书一边在教会占据着主教和红衣教主这样闪耀的交椅,就像今天的大学老师也会活络心思在校外捞点其他的头衔和好处。你心潮澎湃、摩拳擦掌,决定好好抱紧导师大腿,学有所成光宗耀祖,于是,你从老师手里以昂贵的价格——租下了他的几本羊皮书,没办法,在中世纪高昂的出版成本下,书籍什么的都是奢侈品,管理书籍都是大有油水的特权,一所大学的图书馆藏书过百都算丰富,并且这些书常常用铁链子拴着,因为真的很贵。文章图片3

现在你处在十八九岁的大好年纪,是一个大学新人,你很想知道——中世纪的大学里最火的专业是什么呢?

别急,在真正有的选之前,你要先完成“七艺”的教育。这是中世纪大学里的预科或本科,主要修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集合、天文、音乐理论等七艺。先修完语法、修辞、逻辑这三艺,通过考试拿到学士学位;再接着天文、算数、几何、音乐,学成并通过考试拿到硕士学位,这个时候,你才有在神学、医学和法学这三门里选一门专业的自由!

最高大上的专业是神学,但是神学也是高处不甚寒:录取门槛高、书本费、听课费贵,最难的是毕业时间也最长,博士读完很容易就到三十五岁了,需要强大的财力和精力作为支撑。相比之下法学的学位时间较短也相对简单,就业前景良好,尤其是法学分支下教会法,毕业即能进入教会与国王的行政机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受学生追捧的热门专业。

你在大学已经待了好几年,你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什么想说的吗?

文章图片4

“觉得自己又忙又穷啊。你看我们中世纪的大学都是寄宿制的,伙食也不咋地,偶尔出门在周边转悠一下买点东西,都被大学周边的商贩当肥羊宰。”

“除了要读书学习(学习都是用拉丁语)、定期祷告、参加辩论、还要参加大学里的社团和老乡会。我们中世纪的大学也非常International哦!一所著名的大学常常就有来自欧洲各地的学生,反正大家差别蛮大的,都喜欢跟自己人玩,就抱团取暖呗。像巴黎大学,就有法兰西民族团、诺曼民族团、庇卡底民族团、英格兰民族团。活动蛮多也挺能整事儿的,后来有些都发展成学院了。”

“老师有特别敬业的也有一心想捞钱的。我们法学专业的学生听一次教授讲座就要交不少钱,我每次写信给我爸都是唱的要钱歌。这边的学生有一心向学,也有惹是生非的。我们在当地有特权你知道吧?就是犯了事不受世俗法院审判,由学校自己的行会法,这就给那些本来就是贵族的小子开了挂了!横行乡里无恶不做啊,巴黎人民也特别讨厌我们。”

“最大的心愿啊?就是赶紧毕业吧,我这都快三十了。我童年的朋友没读书的都当爷爷了...…”

终于等到了中世纪大学毕业的那一天:

毕业是一笔巨大的开销,申请学位时,你要给教师团、老乡会、教授以及助理教授等一干人交钱,学位答辩(中世纪时是长篇演讲)那天要给所有的答辩老师交钱,他们也曾经是你的任课老师,要给主持人交钱,甚至要给毕业典礼上的所有到场教师提供袍子和帽子。如果你幸运通过,在当天还得邀请所有人大吃一顿,这是“答谢宴”。

文章图片5

在负担特别沉重的情况下,有的学生会选择在一所大学学习,然后在另外一所不那么贵的大学获得学位(中世纪还有这种神奇的操作,非常国际化)。

毕业典礼通常在教堂举行,由教长亲自授予一个金指环、一个博士四角帽和一个长袍,在庄严的仪式下证明你已在象牙塔中完成了这段知识的旅途。后来你才发现,跟进入社会以后日子相比,大学里再难过的日子都像是镶着金边,你爱上了中世纪大学的体系和模式,但是你也许不会知道,900年后这样的大学模式不但得以传承,还从欧洲走向了世界。

文章图片6

结语:1520年前世界范围内创办的组织里,至今仍用着同样名字、以同样方式、做同样事情的,只剩下85个,其中有70个都是大学。这种在理性光辉与理想精神下人的联合体,在历史的进程中逐步体现于完善的机制中,最终成为了人类历史闪耀面的一部分,不仅照亮了中世纪,其光芒更是一直闪耀到今天未曾褪变。

文章图片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