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题技巧|三步解决史料价值类材料题

 长沙7喜 2021-09-18

哈喽各位淀粉,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解题技巧合集,该文是由董洁林老师为大家讲解史料价值类材料题方法集锦,知识+真题,希望大家看完都有所收获~

鉴别运用史料,正确解读获取信息,史料实证,加强处理史料的能力,是历史学科素养的要求,更是属于高考“解读和获取信息”能力范畴。
史料按史料价值分类,可以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两大类。
①第一手史料:原始资料,即当代的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当时的基本史实情况。实物史料一般都是属于第一手史料。
②第二手材料:距离那个时代较为久远的记录,或者经过后人改编、记录或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的材料,间接反映了当时的基本的情况。文献史料中属于第二手史料的比较多,口述史料在流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问题,需要仔细甄别。
一般来说,第一手史料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对于第二手史料,我们要仔细甄选、辨别;当然也要辩证地看待和衡量第一手和第二手史料的史料价值,不能过于绝对化。
图片
现以2020年山东卷18题为例,讲授一下做史料价值类材料题的方法。
(2020年山东高考卷·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
(苏寺村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山区村落。以下内容节选自该村原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笔记。)
81年12月12号1天
召开两委扩大会议
会议开始由祁凤元汇报了县委召开农业责任制代表会议和真理问题补课会的精神。赵桂枝传达了公社党委当前工作安排……
82年3月23日1天
讨论记录:
……(4)当前几项工作时间如何安排?……2.抓致富:两委队长如何本人富,在(再)代(带)那(哪)一户的规划搞出来。3.责任制与端正党风……
83年3月3日1天
召开两委扩大会议
……会议首先由公社武书记讲关于“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文明礼貌月”活动的意见和公社安排。大队如何制定措施。致富户和文明户怎么确定和召开座谈会。
84年4月12日半天
召开两委扩大会议
会议由老冯同志传达了“乡党委、乡政府就建村(村民委员会)实施方案”……
讨论记录:(1)建村领导小组怎么成立?组长:张明德;副组长:冯青山;成员:姜合、崔玉海、张玉林。
—摘自当代史研究《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农村改革有哪些史料价值。(14分)
原创解析:
这一道材料题属于史料价值类材料题,是非常新颖的题型,估计学生们平常都没怎么接触到过,但是我们也不能自乱阵脚,而是要沉下心好好做题。
解题步骤:
第一步:从材料来源总体概括。
先根据材料出处或者材料来源,来判断改史料为第一手史料还是第二手史料,一般这种类型的题目以第一手史料居多,如果实在是不好辨别到底是第一手史料还是第二手史料,我们就用万能称呼“重要史料”或者“宝贵史料”。
本题我们根据材料可知,本材料来源于一个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笔记,这位党支部书记亲身参与和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改革,这属于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可直接反映了当时的基本史实情况,故这属于第一手史料,史料价值很高,有利于研究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改革情况。
第二步:从材料内容具体说明。
我们知道对于历史大题应遵循“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因此我们需对材料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归类,看具体内容属于哪一领域或者哪一方面,这样便于我们迅速联系所学组织答案。
例如本题,我们可以结合题目“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农村改革”和对材料内容的分类可知,“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农村改革”可以分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来进行具体回答。接下来,在材料中提取关键词来进行回答和概括:
①政治领域:“公社党委”“大队”“乡党委、乡政府”“村民委员会”,这些反映了裁撤农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实行村民自治。
史料价值:有利于研究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问题。
②经济领域:“农业责任制”“抓致富”“先富带后富”“致富户”,这些反映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发展经济,鼓励致富。
史料价值:有利于研究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制等,
③思想文化领域:“真理问题补课会”“端正党风”“五讲四美三热爱”“文明礼貌月”“文明户”,这些反映了在农村改革重视党的领导、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史料价值:有利于研究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从上面的排版,我们可以组织答案术语,即:有利于研究...........,或对于研究.........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第三步:对材料进行总结归纳。
对整个材料进行总结归纳,点题概括。材料从哪些领域反应了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事件的发展状况,该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当时什么事件发展的一个缩影。
例如本题:该工作笔记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反映了20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改革情况。苏寺村是中国千千万万农村中的一小部分,它的社会变迁是整个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个缩影。
参考答案:
(1)材料来源:本材料来源于一个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笔记。
史料价值:这位党支部书记亲身参与和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改革,这属于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可直接反映了当时的基本史实情况,是第一手史料,史料价值很高,有利于研究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改革情况。
(2)材料内容:
①政治领域:“公社党委”“大队”“乡党委、乡政府”“村民委员会”,这些反映了裁撤农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实行村民自治。
史料价值:有利于研究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问题。
②经济领域:“农业责任制”“抓致富”“先富带后富”“致富户”,这些反映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发展经济,鼓励致富。
史料价值:有利于研究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制等,
③思想文化领域:“真理问题补课会”“端正党风”“五讲四美三热爱”“文明礼貌月”“文明户”,这些反映了在农村改革重视党的领导、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史料价值:有利于研究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材料总结:该工作笔记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反映了20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改革情况。苏寺村是中国千千万万农村中的一小部分,它的社会变迁是整个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个缩影。
解题方法集锦:
第一步:从材料来源总体概括。
先根据材料出处或者材料来源,来判断改史料为第一手史料还是第二手史料,一般这种类型的题目以第一手史料居多,如果实在是不好辨别到底是第一手史料还是第二手史料,我们就用万能称呼“重要史料”或者“宝贵史料”。
第二步:从材料内容具体说明。
我们知道对于历史大题应遵循“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因此我们需对材料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归类,看具体内容属于哪一领域或者哪一方面,这样便于我们迅速联系所学组织答案。(可以组织答案术语,即:......有利于研究...........,或......对于研究.........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第三步:对材料进行总结归纳。
对整个材料进行总结归纳,点题概括。材料从哪些领域反应了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事件的发展状况,该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当时什么事件发展的一个缩影。
图片
模拟练习: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拉甫却克墓地群是2019年在新疆哈密市伊州区五堡镇博斯坦村考古发掘的唐朝时期的一处墓地群。下图为发掘的墓坑和文物。
图片
——中国考古网2020年6月19日
   《新疆哈密拉甫却克墓地发现唐宋时期墓葬》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唐朝时期新疆地区的社会风貌有哪些史料价值。
原创答案:
(1)材料来源:本材料来源于新疆考古发掘的一个墓地群。
(2)史料价值:拉甫却克墓地群在新疆考古发掘的唐朝时期的一处墓地群,发掘的这些墓坑和文物都是属于实物史料,是研究唐朝历史的第一手史料,具有很高史料价值。
(3)材料内容:
①文化上:材料中的“源自中原的斜坡墓道墓”“四神十二生肖铜镜”“铸有诗句铭文的龙虎纹镜”等,这些可以反映新疆哈密地区受到了中原的丧葬、诗歌文化的影响,体现了中原和新疆地区的文化交流。
史料价值:有利于研究唐朝时期中原和新疆地区的文化交流情况。
②经济上:材料中的“方砖”、“陶罐”、“铜镜”、“纹镜”“兔型图案金戒指”、“瓜棱珠大耳环”等,这些可以反映唐朝时期新疆哈密地区的手工业发展情况,体现其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民众的喜好。
史料价值:有利于研究唐朝时期新疆哈密地区的手工业发展情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民众的审美情趣。
③对外贸易:材料中“开元通宝钱币”“萨珊波斯银币”等,这些可以反映唐朝时期新疆哈密地区和中原的贸易往来的情况,也可以反映出唐朝时期的陆上“丝绸之路”的对外贸易及货币使用情况。
史料价值:有利于研究唐朝时期新疆哈密地区和中原的贸易往来的情况和陆上“丝绸之路”的对外贸易及货币使用情况。
(4)材料总结:该墓地群从文化、经济和对外贸易等方面反映了唐朝时期新疆哈密地区的社会风貌。新疆哈密地区的考古发掘反映了唐朝历史的社会风貌,同时也是了解唐朝时期新疆哈密地区社会风貌的一个窗口。
图片
2.广东“南海Ⅰ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项目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广东'南海Ⅰ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项目”介绍摘要
“南海Ⅰ号”沉船1987年发现于广东省台山、阳江交界海域,2007年整体打捞,2013年保护发掘工作全面启动。
沉船残长约21.91米,最大船宽约9.87米。船体结构较为完整,属于我国古代三大船型中的“福船”类型。
截止至2019年,发掘提取的文物有陶瓷器、铜铁器、金银器、漆木器、钱币、朱砂、动植物残骸、植物果核等,其中既有船货,还有船上的生活用具及旅客所携带的贸易用具或随身物品等。同时还包括反映埋藏环境与沉船关联的大量海洋生物残骸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遗留物。
发掘文物中瓷器约16万件套,金器188件套约2.8公斤,银器198件套约300公斤,铜器196件套(部分为铜钱铜环),铁器13件套,铅锡金属器60件套,竹木漆器98件套,石玉玻璃器26件套,铁器凝结物124吨。
“南海Ⅰ号”上大量的贸易瓷器是为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外销品种,几乎囊括了当时南方主要窑口与瓷器种类,大部分产自江西、福建和浙江,一件德化瓷罐上有“癸卯”年墨书。
沉船发掘铜钱数万枚,最晚年号为南宋早期孝宗时期的“淳熙元宝”款,发掘的金页和银铤铭文都与国内出土的南宋时期同类货币一致。
——摘自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东“南海Ⅰ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项目》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南海I号”南宋沉船对研究南宋历史有哪些史料价值。
原创答案:
(1)材料来源:本材料来源于“南海Ⅰ号”沉船,发掘的这些文物都属于实物史料,是研究南宋历史的第一手史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2)材料内容:
①材料中的“南海Ⅰ号”南宋沉船的长、宽及船体结构,这些可以反映南宋时期的造船水平和指南针已应用于航海。
史料价值:有利于研究南宋时期造船技术和科技的发展。
②材料中的““南海Ⅰ号”上的陶瓷器、铜铁器、金银器、漆木器、钱币”等文物众多,这些反映了南宋时期手工业技术高超,生产品种众多。
史料价值:有利于研究南宋时期的手工业发展情况,如制瓷业、冶金这些行业。
③材料中的““南海Ⅰ号”上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遗留物”,这有利于确定沉船年代及研究瓷器、钱币的年代。
史料价值:有利于确定沉船年代及研究瓷器、钱币的年代。
④材料中的““南海Ⅰ号”上的瓷器约16万件套,金器188件套,银器198件套,铜器196件套,铁器13件套,铅锡金属器60件套,竹木漆器98件套,石玉玻璃器26件套,铁器凝结物124吨”和“船货”等,这些可以反映南宋时期海外贸易的繁荣。
史料价值:有利于研究南宋时期的海外贸易和海上丝绸之路。
⑤材料中的““南海Ⅰ号”铜钱数万枚,“淳熙元宝”款,金页和银铤铭文都与国内出土的南宋时期同类货币一致”,这些反映了南宋时期的货币情况和商品经济的繁荣。
史料价值:有利于研究南宋时期的货币情况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3)材料总结:“南海Ⅰ号”主要是从经济方面反映南宋时期的发展状况,是南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见证,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研究南宋时期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2分)

最后,如果有小伙伴想继续刷题,也可以打开公众号,点击右下角的“网课+刷题”中的“在线刷题”,更多好题在等着你完成哟~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