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虑型依恋与回避型依恋该如何相处?

 吳偲 2021-09-19

最近有很多女生给我留言说:“宸哥,看了你的文章之后,突然发现我是传说中的焦虑型依恋,而我男朋友就是妥妥的回避型。这感觉太酸爽了。”对于这种情况,我特别理解她们的感受。在一段亲密关系中,如果一个人是焦虑型依恋,一个人是回避型依恋,两个极端的人碰在一起。这是典型的“矛盾的爱情”,那感觉不只是酸爽,简直可以算是火星撞地球了。

我总结了一下大家说的情况,焦虑VS回避相爱相杀的日常几乎是大同小异:恋情的最开始,他也不回避,你也不焦虑,两个人在一起超级甜(而且有意思的是,焦虑和回避之于对方总是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原因我们后面再说)。

一段时间过去,关系确认,热度渐渐褪去。焦虑们从亲密关系确认的最初就开始脑补被抛弃的场景了,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她们,特别粘人,甚至要求信息秒回,事无巨细都要报备。就算是两个人在一起时,也会经常用聊天的方式,或者一些小事试探对方,到底你有爱我?

宸哥我负责任地和你说,这些举动对于回避型来说,无异于一场灾难。因为他们是处理不好亲密关系的,不知道怎样和人亲密无间,对他们来说,只有“自我地带”才最安全。通俗地讲,就是个人空间。关系刚开始的阶段,由于强大的异性相吸,他对你敞开心扉,允许你进入他的 “自我地带”;然而热情渐渐消退,他发现一向只有他自己的“城堡”有你的痕迹,这可怎么办?这个自我地带可是他留给自己的安全空间,是安全感的来源。怎么能来个外人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冷静下来赶你出去,他才能得到内心的安宁。所以这时候,焦虑的你是万分焦虑想靠近,回避的他是不断回避想逃走。

文章图片2

宸哥我知道你正焦虑地问出100个问题:他是不是不爱我了?他是不是讨厌我了?他是不是要和我分手?我是不是不够好?……相信我,他的内心也正慌得一批,你的“灵魂焦虑100问”他完全没有办法招架。所以他只能逃。

宸哥我一直都在强调,亲密关系的处理中,不要看表象,一定要理清思路,分析本质。焦虑型与回避型亲密关系的表象是什么?一个要得多,一个要得少,焦虑要追,回避要逃。那么表象下的本质呢?

敲黑板,跟宸哥我一起来梳理一下:

心理学的依恋理论中,将人与人的亲密关系,大致解构为三种类型:安全型依恋、焦虑型依恋和回避型依恋。

安全型依恋是最正常的,认为自己和对方都是好的、有价值的,更容易接受和给予关爱,这样的人拥有爱与被爱的能力和足够的安全感,不担心自己的举动给对方带去困扰,也不担心被抛弃。亲密关系中涉及到的问题,会被TA本能地、很好地处理。

文章图片3

焦虑型依恋认为自己不好,没价值,认为别人是好的有价值的;时刻担心自己会不会被抛弃,过度敏感,患得患失。对亲密关系的渴望超乎寻常,却又不信任亲密关系。

回避型依恋认为自己是好的,有价值的,相反,别人则是不好的、没价值的。不信任他人,也就不信任任何亲密关系,不去依赖也怕被依赖。对亲密关系束手无策,于是干脆回避了事。

说到这里,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就想问一句:“这样亚健康的情感模式是怎么形成的呢?这样的人多吗?”

聪明如你一定会想到原生家庭的影响,的确,焦虑型依恋者和回避型依恋者,都是从小都没有收到父母和亲人及时有效的关注和关爱,对亲密关系的理解是不健康的。这样的人其实是很多的。

焦虑性依恋在亲密关系中,表现得过分粘人,在乎对方到恨不能形影相随的地步,害怕失去对方,无论得到什么样的回应,都填补不了他们安全感的黑洞;作为焦虑型依恋,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体验?就是无论对方说多爱你,你都半信半疑,无法相信自己配得到爱;

回避型依恋则表现为若即若离,忽冷忽热,在两个人进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会退缩躲避,让人摸不清他到底在想什么。

宸哥我要再一次提醒,无论是焦虑的猜忌与试探还是回避的冷漠与抗拒,都是表象,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次生情绪”,内心深处真正的想法和情绪则称为“原生情绪”。

文章图片4

所以你也看出来了吧?焦虑和回避的原生情绪殊途同归——都是对亲密关系的极度不信任,害怕和恐惧被抛弃。

焦虑怕被抛弃,于是拼命粘上去;回避怕被抛弃,于是干脆不走近。

怎么样?想清楚了这一点,是不是有恍然大悟的感觉?文章开头宸哥我提到的“为什么焦虑和回避总是会相互吸引?”这个问题也很好解释了。

首先,焦虑与回避的内心原生情绪是一致的,外表却是截然相反的。焦虑外表给人感觉情绪化,内心却对亲密关系的认知冷静理智;回避的外表很理智克制,内心却是非常情绪化的,彼此相遇的最初,等于遇见了内心深处的自己,就好像正负两极,就会产生连当事人都无法意识的吸引力。

其次,焦虑型更喜欢主动出击,因为付诸行动,抓住机会,才能抚平她内心的胶着。在亲密关系向前推荐的每一个关键节点,焦虑都表现得特别主动。而高冷的回避型从不知主动为何物,面对焦虑的主动,自然是更容易接受。

你用心观察一下,是不是从小到大,你身边总是会围绕着和你同样特质的人呢?有个简单的原理叫“人以群分”。人的原生情绪是一种根性力量,会不自觉地吸引相应的人到身边来。同样的原生情绪,总会凝聚一批相似的人。

我想问你个问题:“你知道焦虑型在人群中会第一眼看到谁吗?”答案显然是回避型。你仔细回想,是不是焦虑的你总是会格外关注人群中那个高冷的身影?为什么呢?因为焦虑型敏感的情感神经,很容易被回避型依恋者试图逃离的行为触动刺激,由此触发你对亲密关系的主动追求。

这时候你可能就会疑惑,既然是同样的情感底色,为什么走入亲密关系后,两个人就互相伤害呢?这个问题宸哥也思索了很久,归其原因,就是焦虑与回避对于对方,都有个共同的期望——那就是希望你给我的反应,和我给你的一样。

咱们还是从焦虑型依恋这方面找原因,毕竟了解自己更容易一些。还是要说回你小时候。我们在婴幼儿时期,是完全依赖于母亲的,对于幼小的你来说,她是这个世界全部的安全感来源,但是你的母亲并未做到“有求必应”,有时满足你的需求,有时候没有。这就让你感到非常无助,一方面加深了你对母亲的过度依赖,一方面又担心母亲会消失,总之在人生最初的亲密关系中,带给你的就是不稳定的认知。所以长大后,你在与恋人相处时,非常依赖他,又非常害怕依赖。

文章图片5

为什么非常依赖?因为你不知道此刻的亲密能不能很好的延续到下一刻;为什么害怕依赖?因为你怕他也会像幼年的母亲一样,随时无声无息。

你问问自己,要怎么样才能不焦虑不害怕呢?

宸哥觉得你应该会回答:完全按照我的意愿来,我没法接受别人给予的亲密关系相处模式,我要你随着我的方式和节奏走下去。一旦在关系进展的某一个节点上,对方没有达到想象中的完美状态,我就会怀疑他是不是不爱我了,怀疑一切都是假的。

说到这儿,你发现了没?作为亲密关系中的一方,你几乎完全忽略了对方的人格特质,他是什么样的人不要紧,“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恕我直言,哪怕对方是个安全型,久而久之,恐怕都会筋疲力尽;何况你的对手还是个回避型。他们最怕的一是咄咄逼人,做一些他们完全不想做的事;二是不断表白,力证自己是爱你的。

这里我想提醒你,作为一个回避型依恋,他能和你走到这一步,已经是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可以说,他为你们的关系,走出了改变自己行为模式的一步,这么一想,你是不是就觉得他还是非常在乎你的呢?

宸哥我反复强调的一件事是,感情是没有对错的,只要不是十恶不赦的罪人或是见一个爱一个的习惯性出轨者。每个人的行为模式都是可以理解的,就看你愿不愿意去了解和改变。

亲密关系中,两个人是需要一起走的,但总有一个人要先行一步做引导者。你来做这个人,又何乐而不为呢?先从了解自己的情感模式开始,知道了自己种种,既能更好地接纳自己,观照自己与外界的相处模式,也能更好地理解回避型依恋的伴侣。宸哥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当你真正地直面自己的人格,了解自己的行为模式,同时也试着站在对方的模式上去思考,你会发现,从前他的种种困扰你的蜜汁操作都很容易理解了,从前的矛盾也都烟消云散了。直面问题深入了解,就越容易理解和解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