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牌坊——不同地域的审美赏析(一)

 黄之中 2021-09-19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气候、地理,不同的文化、习俗,
因此各地牌坊的用材、造型、雕饰也有所不同,
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景观。

牌坊是科学技术与建筑艺术统一的物质实体,矗立在一个地方,不能搬动。建造时,受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不同的气候、地理、材料,不同的历史文化、经济技术、生活习俗与审美情趣,就会产生不同形式和风格的牌坊,形成地方特色。从大的范围说,北方寒冷干燥少雨,多建木坊,平面“一”字形,造型典雅、稳重;南方炎热潮湿多雨,多造石坊,构件简化;东南沿海有台风袭击,牌坊平面常呈“口”字形,以增强稳定性等等。由于环境的不同,形成了地方特色。

图片
图片

安徽黟县西递村口胶州刺使胡文光“恩荣”牌坊

图片


图片

{    牌坊之乡   } 

(一)

古徽州从北宋末至清朝的辖境,相当现在皖南的歙县、休宁、祁门、绩溪、黟县等地。这里山清水秀,地狭人稠,是闻名全国的徽商、徽腔、徽雕、徽墨、徽砚的故里,也是程朱阙里、礼仪之乡,富有悠久深厚的徽州历史文化。在这个环境中才会孕育出那么多忠臣、孝子、节妇、义士,那么多金榜题名、高官厚爵之人。旌表他们的四百多座牌坊,至今还遗存一百多座。除上文已谈过的外,还有歙县雄村的曹宰相石坊、大中丞石坊以及女贞崇祀石坊等,都是三间四柱三楼冲天式,上下枋呈琴面,略起横,两肩有卷杀形似月梁,形制、造型与棠樾鲍象贤尚书坊相似。徽州地区还有不少类似的石坊,这是地方特色的主要表现。也有别具一格的不同做法,使牌坊形体丰富多彩。

图片
图片

安徽歙县黄昏中的女贞崇祀石坊,据称是歙县最高大的一座牌坊

图片


图片


<   歙县雄村大中丞坊   >


位于新安江畔,竹山书院旁,建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旌表明成化年间进士、副都御史曹祥,明隆庆进士、户部主事、江西右参政曹楼及清传胪、户部尚书曹文埴。清代巡抚兼右都御史衔,明清两代称各省巡抚为中丞,故名大中丞坊。牌坊造型简洁,四柱冲天,颇有地方特色。

图片
图片
安徽歙县雄村大中丞坊,明间额上前后刻“光分列爵”、“世济其美”几字,正面绦环板上,中刻“大中丞”,左右刻“学宪”、“传胪”等字
图片


图片


<   歙县“龙兴独对”坊   >


在槐塘村北矗立着一座高大壮丽的石坊,是明正德年间(1506~1521)朝廷赐建的记载着明太祖朱元璋和紫阳书院山长唐仲实“问政”对话的“龙兴独对”坊。元末至正十八年(1358),朱元璋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占徽州,为了将来夺取和治理天下,特召集故老儒生听取意见,深受启发。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兴修水利,均平赋役,休养生息,巩固了明初的统治。这次对话内容镌刻于牌坊明间龙凤板上。坊为三间四柱五楼悬山顶,宽9米,高11米,偷心斗拱七踩单翘重昂,拱间装镂空花板。额枋上高浮雕“凤穿牡丹”、“双狮戏球”、麒麟,绦环板透雕花卉,雀替上托一细长花和一个斗,明间柱下圆雕两对蹲狮,额上题刻“龙兴独对”四字。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图片
图片

安徽歙县龙兴独对坊。坊为三间四柱五楼悬山顶,宽9米,高11米,明间额枋因年久断裂,后人另以石柱支撑托举至今。此坊坐落在很曲折的山丘小路上

图片


图片


<   黟县“胶州刺史”坊   >


黟县西递村是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村落,村口屹立着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的“胶州刺史”坊,宽9.8米,高13米,三间四柱五楼庑殿顶,鳌鱼吻,锡制波浪形触须,四石柱顶端挑出丁头拱上圆雕八仙,中柱上层挑头上圆雕文臣武将。中柱靠背石用倒立石狮,边柱用“雕日月卷象鼻格桨腿”式(如屏风托脚形状)。枋额前后刻“胶州刺史”、“荆藩首相”各四字,旌表进士、胶州知州、长沙王府长史胡文光的功绩。石坊巍峨壮丽,虚实结合,简繁适度,比例良好,雕刻精湛,栩栩如生,是徽州牌坊中的精品。惟明间增加石门框,以至门高反低于次间,影响美观。


图片
图片

安徽黄山市黟县胶州刺史石坊是西递村村口的标志物之一,它高大庄严、雕刻精湛、是徽州牌坊中的精品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