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统编新版必修上册《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提笔入江湖 2021-09-19

统编新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作品背景与苏轼其人;把握词意,了解古代诗歌特殊的语言现象。

思维发展与提升  把握词中周瑜形象特点通过探究作品人物形象与历史人物形象的矛盾

审美鉴赏与创造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品的开阔意境体会作者渴望成就功业的内心情感作品人物与历史人物的时空错位,揭示苏轼所向往的理想形象

文化传承与理解  体悟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树立积极人生观教学重点  探究作者所塑造的风流化、理想化周瑜形象,从而理解作者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作者际遇,以及作者与周瑜的对比,体悟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诵读、旁批、探究。

读・走进历史  

1、播放叶振棠演唱的歌曲《三国演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插曲,两岸三地的曲家们都编过曲,我们今天就随着叶振棠演唱的这首歌走进一个与三国有关的作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2、苏轼简介(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眉山人,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在诗歌方面,与其弟子并称“苏黄”,被认为是宋代诗歌最高成就的代表;在词的方面,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被公认为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人物;在散文方面,与其老师欧阳修,并称“欧苏”,被认为是宋代散文最高成就的代表;书法上,与黄庭坚、米芾、蔡襄是“北宋四大家”,人称“苏黄米蔡”,苏轼排第一;苏轼的画,与其表哥文同是“湖州竹派”的代表人物。

人生际遇二十岁入京参加科举,从此名满天下。继而陷入变革派与守旧派的政党之争,被变格派中的一些小人陷害,身陷囹圄,即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经过四个多月的牢狱,终于被释,贬至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在贬官黄州时,游览赤鼻山所作(三咏赤壁的作品之一)

3、播放名家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第一遍听读,第二遍跟读。边读边思考本词写了哪一个三国人物?写了哪件著名的历史事件?

明确:周瑜赤壁之战。 

4、三国知识竞猜

三国的历史情况采取知识抢答的形式完成问题设置如下:

三国是哪三国?——吴、魏、蜀

吴、魏、蜀的领袖分别是谁?——孙权、曹操、刘备 

瑜是谁的下属?——孙权

除了貂蝉,三国还有两位著名的美人,你知道她们是谁?——大、小乔。

小乔这样著名的美女嫁给了谁?——孙策、周瑜

赤壁之战是哪两国打?孰强孰弱?谁夺取了此战的胜利?——魏国与吴国;魏国军事力量强;吴国胜 

二、读・把握基调 

1、指名朗读,检测重点词语。

千古:长远的年代。 

风流:有文采有功绩。 

樯橹:樯,桅杆;橹,浆。这里指北军的战船。 

灰飞烟灭:像灰、烟那样消失。 

华发:白头发。

:通樽,装酒的器皿。

酹:以酒洒地,用以祭祀。

2、宋朝俞文豹在《吹剑录》中记录当时咏唱苏轼、柳永词的花絮,从中可看出苏柳的不同词风,那就是苏豪柳俗。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我们也来唱一回“大江东去”,朗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把准其情感基调。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读读议议,与学生探导朗读技巧,把准节奏和情感。

明确:整首词基调——自豪,陶醉,敬佩。

3、诵读指导。

第一句:有感叹回忆之感。读出陶醉之情。“千古风流人物”,稍微重读,缓慢,渐渐地把调子提上去。尤其要反复揣摩推敲这一句,因为它是真正体现苏轼的豪迈词风。

第二句:调子降下来,抒情,平缓,读出向往之情。

第三句:升调,语速要快,有节奏感,“穿” “惊涛” “拍”“千堆雪”要重读,读出排山倒海的气势来。

第四句:降调,轻柔平缓。

第五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读出平和,羡慕;“雄姿英发”读重音,读出崇拜无限仰慕之情。

第六句:“羽扇纶巾,谈笑间,”轻松,潇洒,尾音加重,拖一字一音,为“樯橹灰飞烟灭”积蓄情感,“樯橹灰飞烟灭”读升调,语速稍快,读出指点江山镇定自若的气概来。

第七句:神游之感,有点不知不觉地远逝,读出缓慢而空旷之感。

定完情感基调后,鼓励学生展示朗读。

教师范读,学生揣摩品味苏轼词豪迈风格。

4、补充提示:上阕“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千古”“豪杰”等这些内容,意境开阔,较适合“关西大汉式的朗读;但下阕“小乔初嫁”“羽扇纶巾”“谈笑间”“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些内容并并不太适合给关西大汉咏唱。所以作品并非完全的、绝对的豪放,而是在豪放之中不失婉约,婉约隐于豪放,是丰富的、多层次的。

三、诵读,品味写法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齐读课文。

2、从小学到高中学了不少的诗词,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的写法是否一样(一样)。请用一两个字来概括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

明确:上阕写景,正面描写赤壁美景, 以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咏赤壁);下阕抒情,借对周瑜的仰慕, 抒发自己功业未成感慨。(怀周瑜  发感慨)。

3、写什么景?抒什么情?用旁批式学习法,各抒己见。

上阕写景旁批示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淘:显示出气势。时间:大浪淘尽。背景:波澜壮阔。人物:众多、风流。如此恢弘的场景有何用途?(面)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方位词对比,东——西,一逝去一永存。用词严谨——人道是。(点)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手法——夸张、拟人、比喻。角度——高低远近。色彩——碧蓝、浑黄、洁白。作用:衬托英雄气概、英雄风采,景和人相得益彰。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结构——承上启下。写法——虚实结合,铺垫照应。与毛泽东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异同。

小结:上阕咏赤壁,着重写景,为描写人物作烘托。前三句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假借“人道是”以引出所咏的人物。“乱”“穿”“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巧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阕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下阙抒情旁批示例: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历史的真实,艺术的真实,联想到如今许多名人。“遥想”引发的情思。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从言谈举止分析周郎的形象(外在——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内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真是一个有气魄、大智大勇的儒将)。手法——樯橹(借代)、灰飞烟灭(夸张)。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我”多情,有什么情?(多愁善感)为何“华发”早生?(被排挤、不得志、仕途不平、大志难以实现的惆怅失意)李白有“举杯消愁愁更愁”,而苏轼却是“一樽还酹江月”,一仰一俯,可看出两人性格上的不同。

小结:下阙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写“小乔”在于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出人物的风姿,中间描写周瑜的战功意在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多情”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

四、读・鉴赏形象

1、“风流”周瑜 :通读全词,你认为作品中哪个词最适合形容周瑜在作者苏轼眼中的形象?

明确:“千古风流人物”中的“风流”一词最能形容。 

2、“风流” :你从词中那些地方看出了周瑜的风流?

明确:“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初嫁”VS“出嫁” 小乔是三国著名的美女,周瑜是东吴名将,英雄抱得美人归,羡煞旁人。

“初嫁”比“出嫁”,在英雄美人的基础上,多了“新婚燕尔”的内涵,因而就使文本多了一分浪漫的气氛,足以衬托周瑜之“风流”。

羽扇纶巾,谈笑对战羽扇纶巾一般是儒生形象;谈笑之间就把敌军消灭,看似不费吹灰之力。这种有才华的,轻松的,胸有成竹的形象充满了“风流”之感。

事业、爱情双丰收一边是美人在怀,一边是运筹帷幄;一边是新婚燕尔,一边是大胜曹军;这时候的周瑜真所谓意气风发,春风得意。 

3、苏轼为什么写周瑜?

苏轼总结自己一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45岁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59岁被贬惠州;62岁被贬儋州;66岁卒于常州。

周瑜——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苏轼——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

表达了对周瑜的缅怀敬仰之情,对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感慨。4、看历史。“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这个当年在词中可以看出是哪一年?

明确:从词中可以看出“当年”即为打赤壁之战同年。

小乔貌美,周瑜英俊,再加上周瑜非常年轻,因而他两人之间的故事被小说家、漫画家、导演是编了又编。从相遇到相识,从相知到相恋,是要多浪漫有多浪漫。就连苏轼也在词中写“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无不是充满了浪漫的情怀。 然而在历史上,周瑜和小乔的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呢?

据《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导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乔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就是说,小乔是周瑜攻下皖城后,看到乔公有两个漂亮的女儿,就抢来的。抢来后还只是当个小老婆。从过程看,实在是毫无浪漫可言。再深入一点想,小乔正青春年少,很有可能已经情窦初开,心有所属,这个角度看,周瑜最多只能说是个立下战功,抢来美人的英雄。

且周瑜纳小乔是在周瑜二十四岁,即赤壁之战前十年。作者在词中把纳小乔和战赤壁写到了一起。并非我们所看到的爱情事业双丰收。 “羽扇纶巾”在三国中通常是谁的形象?

明确:《裴子语林》写诸葛亮的形象是“乘素舆,著葛巾,持白羽扇,指麾三军。” 故羽扇纶巾一般指诸葛亮的形象。苏轼将诸葛亮的形象套在了周瑜身上。

曾有人说“羽扇纶巾”就是指诸葛亮,“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就是指诸葛亮借东风消灭曹军。但事实上,赤壁之战时,主力是孙吴,周瑜是主力,刘备只是配角,诸葛亮并不在主战场。《三国演义》里说诸葛亮草船借箭,借东风,都是对诸葛亮的神化与美化,其实历史中并未有此事。

据《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所写,“瑜长壮有姿……瑜昔见宠任,入作心膂,出为爪牙,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周瑜应该是一个身材高大、相貌英俊、带领部队出生入死的武将。周瑜理应胯下战马,身着盔甲,手持长戟的英雄形象。 赤壁之战是否真的如词中所说“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明确:赤壁之战实际上是一场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的恶战当时曹操八十万大军攻打东吴,周瑜可用兵力仅有三万。三万敌八十万,可想而知是一场多么凶险、血腥的战役。在众人都主张迎合曹操的危难之时,周瑜能提出用仅有三万精兵对抗曹军,此等英雄气概,无人能比。 5、苏轼是北宋的大学士,是士林领袖,在文史哲书画各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为何偏偏在写《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把诸葛亮的形象错套在周瑜身上,把周瑜纳小乔的时间记成了十年之后,把赤壁之战的紧张形势写得轻松愉快?是否在遭受“乌台诗案”后,精神错乱了?   明确:羽扇纶巾的儒生形象,美人在怀的浪漫爱情,指点江山的气定神闲,这些特质都与苏轼本人更加贴近。真正风流的人其实是苏轼,作者笔下“风流”的周瑜实则是一个富于苏轼气质的周瑜。 周瑜vs苏轼 家庭:小乔初嫁→屡遭不幸 外表:雄姿英发→早生华发 神态: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多情应笑我 职位:东吴都督→团练副使 事业:功成名就→功业未就 苏轼经历乌台诗案后,眼下贬谪在黄州,担任团练副使,身份类似犯官,温饱成了问题,更谈何人生理想?既然个人事业与理想变得遥不可及,苏轼索性幻化出一个理想的自己——一个带着苏轼气质的周瑜,一个“风流”的周瑜。此番塑造,将周瑜的形象升华了,变成一个理想化的周瑜。表面上,越是把周瑜理想化,就越是远离现实中落魄的苏轼。实质上,按照自己的气质重塑周郎,越是理想化,就越是接近苏轼灵魂,越是带上苏东坡的情志色彩。 

五、读・体悟情感

1、再次齐读课文,体味作者在充满磨难的人生境遇中,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早生华发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一句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说明经历了许多苦难,对人生的际遇充满了无奈。 人生如梦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 明确:第一个层次,说明作者命运坎坷,彷如梦中;第二个层次,说明人生极短暂,纵使是“千古风流人物”也被大浪淘尽。 酹江月江月是永恒的,个人生命是短暂的。面对江月,苏轼不得不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但苏轼并未一直悲叹下去,而是笔锋一转,写“一樽还酹江月”――把酒洒入江中,与江中之月同醉。  

2、请同学们从中概括本词要表达出的情感,只要言之有理以下几种观点都可以给予肯定:建功立业之说。从“雄姿英发”“羽扇纶巾”使“樯橹灰飞烟灭”的周郎想到自己。

自甘沉沦之说。从“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推测。“千古风流人物”又如何?最终不就大浪淘沙吗?就算儒雅风流的三国周郎而今又安在哉?

积极向上之说。从自己四十五岁还想像周郎一样能够建功立业想到。

多情伤感之说。从周郎得到孙权倾国之托到自己的“乌台诗案”比较预测。

人是个复杂体,苏轼更是如此。正因为复杂才塑造出丰满的人物形象。 他的情感之所以复杂,还要到他的词中去分析和理解。

3、老师的看法:苏轼在发现了人生的短暂后,面对永恒之江月并未唏嘘悲叹,而是从人生短暂中悟出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尽情享用无限的自然美景。

据苏轼的狱友记载,在乌台诗案的审讯过程中,苏轼遭遇了非人的虐待:“遥怜北户吴兴守,诟辱通宵不忍闻”。从名满天下的大学士,沦落至挨骂受辱的阶下囚,苏轼的内心要经历多少番隐忍与挣扎?贬放黄州后,苏轼并未因此消沉,约朋友游览赤壁。“故国神游”一番后,并未因周瑜的功成名就而自卑,而是得出千古风流人物也会被历史的大浪淘尽,人生不过一场梦,何不好好享用着美好的无限自然?这种豁达的人生观,也是苏轼这位伟大文学家动人、迷人和可爱的地方。

4、延伸拓展。

对于“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断句和理解,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断句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故国神游”的主语是苏轼“多情应笑我”是“应笑我多情”的倒装整句话是指诗人自笑在青春不复的时候,还怀想“风流人物”,太多情了。这体现了苏轼在人生失意时的自我嘲解。

另一种认为断句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故国神游”的主语是周瑜,“多情”实际是“多情人”,“多情人”指的是“周瑜”。周瑜之笑,饱含着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深沉感慨。

你觉得哪种断句有道理?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给予肯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