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 年,日軍全面侵略中國,中國奮起抗戰。同年 11 月 7 日,日戰機轟炸內地之林村九塘廈的九廣鐵路車站,以致早班及午班之九廣直通車快車受阻,延遲抵港。同時,有不少奸商向日方購買物資,或把軍用物資運往日本,以旅館作寄存和轉運站。全港旅業商會表決,一致拒絕奸商投宿。1938 年 1 月 14 日,東華醫院為救濟難民,定期賣花籌款。為抵制日貨,廠商於 1938 年 2 月 4 日,在聖保羅書院舉辦「國貨展覽會」,逐漸演變為工展會。同年 10 月,廣州失陷,大量內地人士南來香港。 1939 年 1 月 13 日,防空總監談本港防空計劃,指政府將在各區挖掘避彈壕(防空洞),亦打算利用滙豐銀行大廈及告羅士打行作避難所。1940 年代中,在滙豐銀行對面、卜公花園、灣仔大佛山、跑馬地及油蔴地永星里等山坡段建成多座防空洞,每座可容數千人。防空當局亦擬將一切重要建築物,塗上防空色。 重建的中環街市,於 1939 年 5 月 1 日落成開幕。 當時,「東江別働隊」(東江縱隊)異常活躍,實力雄厚,常重創日軍,惟望香港各方捐贈棉衣。 8 月 15 日,中西區、深水埗及九龍城的小販,義賣籌款以捐助內地抗日,多間食肆及大牌檔響應,部分商店捐贈物資。 當時,大量內地工廠遷港,不少在荃灣設廠。 8 月 17 日,深圳再度失陷,數千難民聚於文錦渡。當時,港府決定若戰事爆發,將把市民移往附近離島。 當時,有緊急賑濟難民會、兒童保育會及華南難民工業社在香港成立,接濟從內地來港逃避戰亂的難民及兒童,在馬頭涌設難民營以安置,又興建安置逃難軍人的孤軍營。 1940 年底,馬頭涌難民被遷往粉嶺。 1939 年 9 月起,英國與德國及意大利開戰後,港府拘禁兩國的僑民,送入包括喇沙書院等的集中營內。而包括意大利傳教士舉辦之天堂教總堂、意大利嬰堂女中學及華仁書院等皆照常辦事,但受到監視。 1939 年底,由各大商行組成,包括中區、堅道及西區等的多個自衛團,紛紛成立。 1940 年初,港府決議舉辦慶祝 1941 年開埠百週年的紀念活動,包括舉行大規模的展覽會,陳列本港的工業產品,又準備發行紀念郵票。會景巡遊則未能決定,因會景及燈飾等多來自內地,但內地多處已淪陷。 稍後,因戰事原因,決定暫緩舉行百週年紀念慶典,只由郵局發行紀念郵票,於英軍在百年前登陸的 1 月 26 日發行,以資點綴。惟因戰事以致郵票延期運抵香港,要到 1941 年 2 月 26日才出售。 3 月 8 日,立法局通過開徵戰稅,以作戰時捐輸,包括對英政府的捐輸。 當時,面值1 仙、5 仙及10 仙的金屬輔幣短缺,市面找續困難,當局向英國定鑄一批1 仙及5 仙者,惟於運抵時本港已淪陷,遭日軍查獲並被運往日本熔掉,只餘下極少量,因而價值不菲。政府於 1941 年 6 月及 10 月,分別發行1 仙、5 仙及10仙的輔幣券,供市面流通。 ![]() 每年之農曆三月廿三天后誕,善信多往內地寶安縣的赤灣天后廟參拜。自中日戰事發生後,改為往港九各灣頭的天后廟,尤以碇齒灣(大廟灣)者香火最鼎盛。 9 月,留港之難民人數有9,000 多名,分別居於京士柏、馬頭涌、北角、摩理臣山、大坑、凹頭及錦田;還有位於亞皆老街及荔枝角醫院的孤軍營。1941 年 12 月 9 日,孤軍全被釋放,以助抗日。 10 月,政治部警探搜查台灣銀行、《朝日新聞》及《香港日報》的辦事處。 12 月,當局再決定在醫院道、禮頓道、砵典乍街、西環及尖沙咀威非路兵房建防空洞,以抵禦巨型炸彈,先前各區所建者,大部分已完成。同年 10 月至 12月,中區、堅道、西區及尖沙咀區的「自衛團」,紛紛執勤。 12 月 16 日,港府宣佈禁米出口,並規定售價。一號米每元6 斤、三號米每元8 斤半。 ![]() 1941 年 1 月 15 日,百年來首次實施移民法令、從內地及澳門來港者,需領移民證及接受檢查。同年 12 月 3 日,因大量居民離港,領移民證以便將來可以入境的居民大幅增加。 5 月,香港難民暨羣眾施粥會在港九設4 座施粥廠,每日施粥4,000 碗。5 月 4 日,港府為杜絕米商壟斷居奇,規定米價每斤售價由9 仙至15 仙。又推行戰時糧食計劃,儲存罐頭、伙食及洋酒。又於香港仔設站,收購及儲存包括紅衫魚及鮫魚等魚類。 6 月 18 日,港督羅富國(Sir Geoffry Alexander Stafford Northcote)因健康問題辭職,由楊慕琦(Sir Mark Aitchison Young)繼任,後者於9 月 10 日抵港,在娛樂戲院宣誓就職。 7 月 24 日,位於深水埗欽州街的深水埗戲院開幕,惟於 12月 8 日被日戰機炸毀,成為最「短命」的戲院。 8 月 12 日,位於九龍城長安街的新九龍戲院正放映大觀公司影片《一碗飯運動》。該戲院及附近一帶地段,於淪陷時期被日軍拆平。 8 月 31 日,深圳日軍在大亞灣登陸,擴大封鎖本港,阻止鄉人運菜來港。 9 月 16 日,在港九各街市設「平糶站」,出售平價「衛生米」。又於灣仔街市開設公共飯堂,有鹵水白豆的白飯,每碗售4 仙。 10 月 22 日,晚上實施燈火管制,防空人員動員,港口封鎖,禁止一切船隻出入,小輪提早停航。 11 月 2 日,一艘載有港府將痳瘋病人押往廣東某城的船艇,遭日軍開槍掃射。 ![]() ![]() 11 月 11 日,中國工業合作社(工合)嘉年華會在加路連山區舉行。晚上,由孫中山夫人宋慶齡主持開幕。 11 月 18 日,香港中國婦女兵災籌賑會,假座北角麗池游泳場舉辦慈善餐舞遊藝大會。 12 月 1 日,華人代表羅旭龢爵士(Sir Robert Hormus Kotewall)在香港 ZEK 電台作緊急廣播,勸籲與香港防衛無關的居民及家屬,立即離開香港,輔政司史美(Norman Lockhart Smith)亦作出同樣的呼籲。人民入境事務局盡速辦理簽發離境證,未領離境證的華人只能出境,不能入境。 12 月 2 日,港督楊慕琦修正 1929 年的《滙豐銀行組織法》,依照 1941 年的「公司總行暫時遷移例則」第五段,把「須由股東特別會議決定」的條文,改為「由公司董事局或當地行務委員會決定」。3 天後,該行總經理祁禮賓爵士(Sir Vandeleur Molyneux Grayburn)「否認滙豐銀行遷移」,並表示港府修訂條例,只為法律上的更易。其實各方已預料到,戰事難免波及香 港。金銀業貿易場的金價,每両由 220 港元,升至 252 港元。同日,駐港英軍已開始駐守港九軍事要點,九龍及新界亦進行防空演習。為數3,000 人的「衛坊保衛團」,已開始接受軍事訓練。亦有2,200 名市民應民防招募處的招募,參加「民防部隊」。 同時,當局增派警察保衛各政府部門,亦派出後備警察(輔警)看守各商業大樓,並為他們準備帆布牀及棉被以供歇宿。此時,不少中區寫字樓,還有半山和山頂的住宅已被政府徵用,商行及居民紛紛他遷。 12 月 3 日,平糶會在筲箕灣設飯堂,供應廉價飯餸。 12 月 4 日,位於快活谷的「防空學校」,進行撲滅「夷燒彈」的演習,由當天起,警察不准請假。居民亦大量購存罐頭、鹹蛋等易於保存的食品。 12 月 5 日,中央警署警衛森嚴,前門大閘已被關閉,持特許證人士才能入內。 新界凹頭警署幫辦召集「元朗街坊自衛團」,指示他們於戰時可入屋搜查非法集會。同日,政府草擬有關戰時供應及分配糧食的辦法。 12 月 6 日,近4,000 名居民參加「民防部隊」,特別是屬下的「糧食供應隊」較多人參加。而當時加入「義勇軍部隊」的市民已開始進行集訓和演習。屯門市民亦仿效元朗組織「自衛團」應變。 同日,在港日僑全撤,位於灣仔道的馬島醫院結束。12 月 7 日,新輔政司詹遜(Sir Franklin Charles Gimson)抵港。同日,輔政司署劃為警戒區。 港府宣佈進入緊急狀態,並將實施無限期燈火管制,動員「義勇軍」參加軍事工作。義勇軍分有:工程隊、裝甲車隊、電單車隊、野戰炮兵隊、訊號隊、高射炮隊及戰地救傷隊。 當時,所有消防車的車身改髹上灰色。 同日,英國對芬蘭、匈牙利及羅馬尼亞宣戰,該等國家的旅港人士被視為敵國人,適合軍齡者,將被拘留。 ![]() |
|
来自: 明日大雪飘 > 《民国,明清,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