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柳边纪略》

 zqbxi 2021-09-19

奉天、宁古塔、黑龙江三将军辖驿今勘

    杨宾(1649-1720)《柳边纪略》,成书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是一部记述东北历史地理的名著。杨宾是宁古塔流人杨越之子。康熙元年(1662年)杨宾十三岁时,其父杨越因浙东“通海案”,携妻流放宁古塔,杨宾带两妹一弟投奔上海县叔父飘零过活。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年杨宾出塞探视父母,亲莅宁古塔。康熙三十年(1691年)十一月,杨越病故,杨宾再赴宁古塔,扶柩、奉母回南。《柳边纪略》中有关驿路、驿站内容,是杨宾在驿旅途中,亲历所记,是清代最早整体记述东北驿传,和以游记、纪行文字传世的珍贵史料。记述内容填补了诸多正史空白,开边徼地理研究先河。如梁启超所论,“边徼地理之研究,大率由好学之谪宦,或流寓发其端。如杨大瓢宾《柳边纪略》,为记述黑龙江事情之创作,盖其父以罪编置此地,大瓢省侍时记其间也。”我们今天谈论、研究清代吉林、黑龙江及东北驿路、驿站,舍杨公《柳边纪略》而不能。

    清代东北实行有别于内陆的“军府制”政体,初设盛京(奉天)、宁古塔两将军,后宁古塔将军析治黑龙江将军,及宁古塔将军改称吉林将军。《柳边纪略》记述的三将军辖驿,是在宁古塔将军改称吉林将军之前,即清初康熙之世的情况。本篇在学习笔记基础上整理成文,意在说明,一、清代驿路、驿站传承,历清史三百余载,《柳边纪略》所录,是为最早的版本,驿路、驿站演化、沿革,尽占源流发端,极具研究价值。二、东北满族、达斡尔、鄂伦春等少数民族语言地名,演化过程及音译、音转形式复杂,原书地名与传世地名差别,是历史时代的产物和地名文化的瑰宝,辅以今地对照,有利于原书的阅读和使用。三、已发现的几处错记地名,明显是由手写传抄,和铅印本随意句逗造成的(如2005年以前诸多版本),致与原书歧义,这是必须要纠正过来的。以上姑且强用今勘之名,并献杨公于九泉。

                             一 

  《柳边纪略》(铅印本)记述,“山海关外奉天将军所辖二十四站:曰沙河站、东光站、宁远州、高桥站、小凌河站、十三站、广宁驿、旧肃河站、二道井站、白齐铺、巨流河、旧边站、盛京驿、石榴河、东京驿、狼子山、甜水站、连山关、通源堡、雪里站、凤凰城、高丽堡、威远堡、伊鲁站。”清制,以盛京昂邦章京改称盛京将军,又沈阳以奉天府而称奉天,奉天将军实为盛京将军。

    清代沿用明季辽东都司属驿,皆筑城司驿,卫驿均为在城驿(城中城),附驿均为城边驿(城外城),史辑、史志故名驿城。辽东驿传并急递铺、递云所分设、协同,沿路每五里、十里置戍警路台,整体规制上盛京将军与宁古塔、黑龙江将军差别很大。

    1.沙河站 沙河驿城,今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沙河镇,山海关外第一驿。明季广宁前屯卫驿城(葫芦岛市前卫镇)附驿。据《锦州府志》,“周围一里二百二十六步,南一门。”

   2.东光站  此处音讹一字,应作东关站、东关驿城,今葫芦岛-兴城市东辛庄满族镇东关站村。明季广宁前屯卫驿城附驿。其西沙河站,其东宁远州。据《锦州府志·宁远州城》,“东关驿,(兴城)城西南六十里,周一里二百五十二步,南一门,曰'东关驿’。”有康熙十八年修辽海滨寺碑,及带卷草花纹“东关驿”门额存世。

   3.宁远州 今葫芦岛-兴城市老城,明季宁远卫在城驿。康熙三年(1664年)撤卫建州。其西东关站,其东高桥站。

    4.高桥站 高桥铺或高儿铺驿城,今葫芦岛市高桥镇,明季宁远卫驿城附驿。据《锦州府志·锦县附郭》,“高桥城,城(府治)西南五十里,周围一里二十四步,东一门,曰'高桥铺’。”今镇后街有砖城墙遗存,及万历六年三月十四日吉旦立“高桥铺”花岗岩石门额存世。其西宁远州,其东小凌河站。

   5.小凌河站 明季广宁中屯卫(卫治锦州)驿站城附驿,今锦州-凌海市双羊镇紫荆村旧站屯,百股河入小凌河河谷地。据《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己丑。军机大臣等议准、盛京兵部侍郎果尔敏奏:小凌河驿站地洼,遇河水涨溢,站房被冲,请将该驿移设双杨店地方,从之。”以《柳边纪略》成书时间,此站当系相沿明代的小凌河驿城。乾隆二十六年移驿于今凌海市双羊镇。其西高桥站,其东十三山站。

   6.十三站 此处脱一山字,应作十三山站,或十三山驿城,今锦州-凌海市石山镇,以医巫闾山十三座山峰得名。明季广宁卫驿站城附驿。《奉天通志》:“十三山高一里余,周二十里,峰峦罗列,大小相错,凝岗积翠于大荒中,若远若近.宛若图画,海山之奇观也。”驿城据《盛京通志·城池》,“十三山站,城东七十里,周围一里二十步,东一门,城圮。”其西小凌河站,其东广宁驿。

   7.广宁驿 广宁,今锦州-北镇市老城,袭明板桥驿。驿址在泰安门西北街,十三山站至广宁驿八十里。明季广宁卫在城驿,广宁驿属驿站城三座,即在城驿、杏山驿、小凌河驿;并路台十七座。

   8.旧肃河站  应作小黑山站,清初增设驿站,今锦州市黑山县黑山镇。广宁驿至小黑山站七十里。小黑山、旧肃河地名演化关系待考。

   9.二道井站 俗称二道井子,清初增设驿站,今锦州市黑山县绕阳河镇(原二道乡合并于绕阳河镇)。

   10.白齐铺  即白旗堡,清初增设驿站,今沈阳-新民市大红旗镇。二道井站至白旗堡五十里。康熙二十一年三月朔己酉,天子驻跸於此,鑿百井以供行营。

   11.巨流河  清初增设驿站。今沈阳-新民市城郊乡巨流河村。巨流河即辽河,古称枸柳河,句骊河,此处巨流河指河岸一地,清崇德六年(1641年),筑小城于河上名曰闲城(巨流河城)。康熙《渡句骊河》诗:“野岸春芜发,青葱一色齐。皇舆连远近,地轴别东西。日送霓旌影,风催骏马蹄。山河绵带砺,回首重低迷。”

   12.旧边站 清初增设驿站。今沈阳市于洪区光辉乡(三台子)老边村,原解放乡、老边乡合并于光辉乡。旧边,指明季辽东边墙,非清代柳条边老边、新边关联地名。据《全辽备考》,“盛京西六十里,有土墙基,号曰'老边’,疑即明朝失辽阳后边墙”。初起满语地名称佛栅子、佛札色,汉译旧边、老边。

   乾隆《老边》诗:“迤逦老边近,风情入故乡。战征纵图进,根本亦须防。帝业非容易,王民愿阜康。贡鲜来野鹿,悲咽只先尝。”

   13.盛京驿 今沈阳市老城。明季沈阳中卫在城驿,位于卫治西南隅。递运所,在卫城西四里。清天命十年(1625年),后金都城自辽阳而迁沈阳,并建皇宫(今沈阳故宫)。皇太极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改称沈阳为“天眷盛京”,自此有“盛京”之名;顺治十四年(1657年)设奉天府,沈阳因称“奉天”。附驿蒲河站(今沈阳市沈北新区虎石台镇大古城子村-土城子村)。卫属路台八座。

   [夹注]以上驿站分布于西路傍海道,即盛京——山海关——京师驿路。以下驿站分布于南路辽左旧道,即盛京——凤凰城一线“奉天南至朝鲜站道”(《盛京通志·驿站》)

    14.石榴河 应作十里河,清初增设驿站,今沈阳市苏家屯区十里河街道社区老城。盛京驿至十里河站六十里。石榴河、十里河为谐音地名,演化关系待考。

   15.东京驿 即辽阳城边驿,濒太子河,清初改设驿站,今辽宁省辽阳市太子河区东京陵乡迎水寺村。十里河站至东京驿七十里。辽阳老城曾为后金都城,名东京城。十里河站至东京驿七十里。

    16.狼子山  明季浪子山驿城,清初沿用。今辽阳市辽阳县河栏镇亮甲村。其南有鸡鸣寺。东京驿至浪子山站七十里。城址尚存,近方形。据《辽阳县志》,该遗址原有“咸丰五年八月重修浪子山庙碑记一通,清初设有驿站”。《全辽志·山川》载,“浪子山,城南九十里”,可证明代设有浪子山站。

   17.甜水站  即甜水驿城, 元代“辽左八站”之一,明、清沿用。今辽阳市辽阳县甜水满族乡。浪子山站至甜水站五十里。驿城为方形砖城,只存城墙土基。《辽阳县志·甜水站》:“城东南九十里,甜水站有土城,城四门,方里许,今已颓圮,仅存遗址,村居内。尝有人于西门外得铜印一方,篆文'咸平城印’四字。”甜水站南五里塔湾山,山顶有塔,是朝鲜使者熟知的驿旅标志。

   18.连山关  即连山关驿城, 元代“辽左八站”之一,明、清沿用。今辽宁省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连山关镇。《辽东志》称朝鲜使者入境时的连山关,即此。其地东西二面有山崇立,形成一个隘口,关遗址无存。

   19.通源堡 通行地名写作“通远堡”, 明季通远堡驿城,清初沿用。今辽宁省丹东-凤城市通远堡镇。《岫岩志略·通远堡》:“通远堡,城西北一百里,周围一里二百一十步,南一门。左一山城相隔二里,周围一里九十步,西一门。右一新城相隔二里,周围一里六十步,南一门。”

    20.雪里站 雪里站即薛礼站, 元代“辽左八站”之一叙列站,明、清沿用,今丹东-凤城市鸡冠山镇薛礼村。地名源自唐征高丽名将薛仁贵,别名薛礼,以其谐音雪里定名驿站,约定俗成,见于多种史辑。

   21.凤凰城 凤凰城驿城,今丹东-凤城市凤凰城街道老城区。城为方形,东西南北墙各长350米。城已被拆除,只存基址。西墙的建筑结构及护城池今尚存。《盛京通志·凤凰城》:“城周围三里八十步,南一门。”此城初建于明成化五年(1469年)。清顺治设凤凰城守。柳条边十六老边边门之“凤凰城门”设此,处最南端一座。存金代“克剌路邻猛安所之印”一方,证明金代也曾使用过该城。

   [夹注]以下驿站分布于吉林乌拉东路,即盛京——吉林乌拉——宁古塔、卜奎驿路。

    22.高丽堡 即高丽屯站,今辽宁省铁岭市平顶堡镇建设村。

    23.威远堡 今铁岭-开原市威远堡镇。老边十六边门“威远堡边门”设此。门楼过木悬挂“威远堡边门”匾额,右上方并书“盛京所属”。门楼楹联“六边统要无双地”、“三省通衢第一门”。柳条边“人”字形的交叉点,在威远堡边门西三十里杨堡。杨宾《出威远堡门》诗:“黄沙漠漠暗乾坤,威远城头欲断魂。芦管一声催过客,柳条三尺认边门。乱石雪积人烟绝,老树风口虎豹蹲。从此征鞍随猎马,东行夜夜宿雪根。”

   24.伊鲁站  即懿路站,缘自懿路河,今铁岭市铁岭县新台子镇懿路村古城。明季懿路驿城,戍警冲要,是所治规模最大的一座驿城,清代沿用。《全辽志·图考·懿路城》:“城南六十五里,本旧挹娄废城,永乐五年保定侯修筑,周围三里三百四十三步,高一丈。池深九尺,阔二丈,周围四里三百一十步。门二,南通明,北招远。”城已毁,城址为方形,懿路河从城中通过,把城分成南北二区。

                              二

  《柳边纪略》(铅印本)记述,“宁古塔将军所辖二十二站:曰叶赫站、黑尔苏阿尔滩、额木尔站、一把淡站、苏瓦盐站、依尔门站、叟登站、尼什哈站、额黑木站、额伊虎站、柁伊屯站、鄂木合说罗站、毕尔汉毕喇站、沙盐站、宁古塔驿、吉林城、锦州、俄佛罗站、发忒哈边界、蒙滚河、孙查包速素舍里村、白都讷村。”

   据《全辽备考·边地里》,“宁古塔将军所属,东至东海,东南至希喀塔山海界,东北至飞牙喀海界,西至威远堡。”

   1.叶赫站 今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叶赫镇。叶赫古城,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叶赫部居地,隔叶赫河择要筑东城、西城,并商监府城,扼女真诸部通开元马市间道,内城、外城残垣、遗迹尚存。叶赫驿站站名因之。康熙诗《经叶赫废城》:“断垒生新草,空城尚野花。翠华今日幸,谷口动鸣笳。”

   2.黑尔苏阿尔滩 铅印本未加标点,正确抄录应为黑尔苏、阿尔滩(阿勒坦额墨勒简写)两个驿站地名。

   黑尔苏 即赫尔苏站,又记作克尔素,今四平市梨树县石岭镇二龙山水库湖底。地名缘自赫尔苏河(即今东辽河,古称南苏水)。满语“赫尔苏”意为“海边盐池所生之草”。赫尔苏城历史悠久,《资治通鉴》所记“乾封二年(667年)高侃进至金山与高句丽战,薛仁贵拔南苏、木底、苍岩三城。”南苏城即赫尔苏城。明为扈伦四部之叶赫部城寨,努尔哈赤伐叶赫,城遭焚毁。康熙二十年(1681年)筑柳条边新边,设“赫尔苏边门”;及同年开通京师经盛京至吉林乌拉驿路(盛京——吉林乌拉路段为新辟),置赫尔苏站。日本侵占东北时期修建二龙山水库,古城淹没水底。枯水季节,仍可见古城庙台等旧迹。

   阿尔滩 又记作阿尔滩讷门、阿尔滩额林、阿勒坦额墨勒,据《全辽备考》,“阿尔滩讷门者,蒙古语,汉言大孤山也,乃与驿路合。”今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大孤山镇(大孤山街)。据吉林将军衙门关防处旧档,“大孤山站:东至伊通州三十五里,由伊通州至伊巴丹站二十五里,共计六十里。西至头道沟西三十里,由头道沟西至赫尔苏站三十里,共计六十里。南至封堆二十里,北至边台分界。”

   3.额木尔站 此处系为衍记,占据顺序号驿站地名应为“阿勒坦额墨勒站”,即大孤山站,古为雅哈城旧地。阿尔滩全称“阿勒坦额墨勒”,额木尔为额墨勒同音异写。

   4.一把淡站 即伊巴丹站,今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伊丹镇(伊丹街)。

   5.苏瓦盐站 即苏瓦延站,又记作苏完延,今长春市双阳区。《宁古塔纪略》记作“双羊河站”,康熙二十年(1681年)以前置。站名源于境内双阳河。双阳为满语,其意为“黄色”即黄河。

   6.依尔门站 即伊勒们站,又记作伊尔门。今吉林省永吉县金家满族乡伊勒门村。站名取自伊勒门河,清末改称饮马河。伊勒门为女真语地名移里闵、额勒敏同音异写,意为“无羁的野马”,或“阎王”,形容河水泛滥汹涌。伊勒门“门”字并无实义。

   7.叟登站  今吉林市船营区搜登站镇。

   8.尼什哈站 或称乌拉站,今吉林市龙潭区龙潭街道象园新村-龙潭区龙潭街道密哈小区。宁古塔将军-吉林将军衙门首驿,地当冲要,四路通衢,系柳条边外最大驿站。东门出城十里,松花江江右岸,城边驿。尼什哈站濒江,与渡口相系。清代末世因原址渡口水患摧毁,因沿江易地新址,站名不变,新址(密哈小区)只使用十几年光景。

   9.额黑木站 即额赫穆站,又记作厄黑木,清代历史地图标作额赫茂,今吉林-皎河市天岗镇。“额赫木”,意为“混水”。

  10.额伊虎站 即拉法站,又记作兀也吾、额音楚、额伊湖,皆同一地名汉语音译的不同写法;今吉林-蛟河市拉法街道旧站村-蛟河市新站镇。拉法原名砬门子,1928年吉敦铁路在此设站,因袭拉法驿站名。拉法站傍额伊湖,又元时在此设驿站,名额伊瑚,为开元路与海兰路分界。虎、瑚为湖的音转。拉法是满语“刺伐”的音转,意为“熊”。拉法河源出吉林东北霍伦川西,即金之抡水也。凡行三百余里,西注松花江。

   11.拖伊屯站 即退搏站,又记作图依屯、退抟岭、秃都屯、退屯;今蛟河市前进乡。

   12.鄂木合梭罗站 即鄂摩和站,又记作俄莫贺索落、额穆赫索罗;今吉林省敦化市额穆镇。清代历史地图标作鄂摩和索罗,明永乐五年(1407年)设额穆赫索罗驿站。

   13.毕尔汉毕喇站 即毕尔罕站,又记作西毕尔汉、必儿汉必拉;今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镇尔站村。

   14.沙盐站 即沙兰站,又记作沙岭,今宁安市沙兰镇。

   15.宁古塔驿 又记作宁古台,牡丹江左岸,塔城在城驿,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宁安市“台街”旧址,镜泊湖大街与民益路交叉口南一里,遗址无存。驿站名袭用宁古塔旧城东四里一山,山名宁古台(龙头山)。

   16.吉林城 又称吉林乌拉、船厂,今吉林市老城。原书单指吉林城为驿有误,吉林城为宁古塔将军或吉林将军衙门驻地,设有城边驿,即前述尼什哈站。

   17.锦州 铅印本标点有误,正确抄录应作锦州俄佛罗站,即与下站驿站地名合并。此处“锦州”为音译汉字一部分,非指锦州地。

   18.俄佛罗站 正确抄录应与上站并称“锦州俄佛罗站”。

   锦州俄佛罗站 又记作金珠鄂佛罗、哲松,今吉林市龙潭区金珠镇金珠村。

   19.发忒哈边界 即发忒哈门、法特哈,康熙皇帝东巡改称“巴彦鄂佛罗边门”。发忒哈站在发忒哈边门南十里,今吉林省舒兰市法特镇。满语“发忒哈”借用山名,原意“兽蹄形状的山岗”。清柳条边新边边门之发忒哈门设此。柳条边新边设边门四,由南而北,为布尔图库苏巴尔罕门、克尔素门、伊通(易屯)门、发忒哈门。

   20.蒙滚河 即盟温站,又记作蒙古卡伦,今吉林省榆树市五棵树镇盟温站村。

   21.孙查包速素舍里村 铅印本未加标点,正确抄录应为孙查包速素、舍里村两个驿站地名。驿站数与前单列“锦州”之误相抵消,吉林将军辖境驿站总数仍为二十二站。

   逊扎包速素 即逊札保站,又记作逊扎包、五家站,今吉林省松原-扶余市五家站镇。

   舍里村 即舍哩站,今吉林省松原-扶余市社里乡。

   22.白都讷村 即伯都讷站,又记作伯都纳,今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伯都乡伯都村。蒙语“布都纳”音转,意为鹌鹑。顺治元年(1644年)在讷尔浑(今宁江区伯都乡)设伯都讷站。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移吉林副都统于伯都讷,称伯都讷副都统,设副都统衙门,隶宁古塔将军。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伯都讷副都统在旧城南二十五里,另建新城(今宁江区址)。

                         三

  《柳边纪略》(铅印本)记述,“黑龙江将军所辖十九站:曰茂欣速素站、古鲁村站、他尔哈池站、多耐站、温托浑池站、忒墨得黑站、布克村、塔哈儿村、宁年池站、喇哈冈站,薄儿德村、喀母尼喀俄佛罗站、乙喇喀池站、墨尔根村、科落尔河站、喀尔塔尔几河站、库木尔山站、额雨儿站、黑龙江。”

   1.茂欣速素站 即茂兴站,又记作茂兴苏苏、墨馨,今大庆市肇源县茂兴镇。在松花江和嫩江汇流处西北二十余里。

   2.古鲁村站 即古鲁村,同名,又记作古楼,今大庆市肇源县古龙镇。

   3.他尔哈池站 即他尔哈站,又记作塔拉哈池,塔拉哈池、他尔哈池、他拉哈,塔勒哈,今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他拉哈镇。

   4.多耐站 即多耐站,同名,又记作多鼐,多克多力额佛罗、多乃。今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巴彦查干乡太和村。

   5.温托浑池站 即温托河站,又记作托合、温托欢、温托浑池、二站,今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大兴镇时雨村。自托合向北偏东行七十五里,至特木德黑站。今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二站。

   6.忒墨得黑站 即特木得黑站,又记作特穆德赫、特木德黑、忒默得黑村、头站,今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三间房镇头站村。 

   7.布克村 即卜奎村,布克村即卜奎村另一音译地名,今齐齐哈尔市建华区新豪凤凰城小区(原黎明村)。

   8.塔哈儿村 即塔哈尔站,又记作塔拉尔,今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塔哈满族达斡尔族乡。

   9.宁年池站 即宁年站,又记作宁年池,今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友谊达斡尔族满族柯尔克孜族乡富友村。

   10.喇哈岗站 即拉哈站,又记作拉哈岗,今齐齐哈尔-讷河市拉哈镇。

   11.薄儿德村 即博尔多站,又记作薄儿德村、老站。今齐齐哈尔-讷河市郊区,讷莫尔河右岸,齐嫩铁路东南侧。

   12.喀母尼喀俄佛罗站 即喀迷尼喀站,又记作喀木尼喀、喀穆尼喀俄佛罗,今齐齐哈尔-讷河市老莱镇。

   13.乙喇喀池站 即伊拉喀站,又记作伊拉喀池、伊喇哈,今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伊拉哈镇。

   14.墨尔根村 即墨尔根站,今黑河市嫩江县老城。墨尔根为枢纽驿站,迤西通往雅克萨,迤东通往瑷珲。

   15.科落尔河站 即科洛儿站,又记作霍洛尔,今黑河市嫩江县科洛镇。又七十六里至喀儿塔儿溪站。

   16.喀尔塔尔几河站 即喀儿塔儿溪站,又记作喀尔喀图、喀儿塔儿溪,喀尔喀图塔尔希、喀儿塔儿几河、四站(自黑龙江城站起,下同),今黑河市嫩江县塔溪乡。

   17.库木尔山站 即库木尔站,又记作三站,今黑河市二站乡三站村。

   18.额雨儿站 即额叶楞库河站,又记作二站,今黑河市二站乡。

   19.黑龙江 即黑龙江城站。黑龙江城包括瑷珲旧城和瑷珲新城。地名出自瑷珲河(俄罗斯境内芒嘎河),达斡尔语,可畏之意。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十二月十三日设镇守黑龙江等处将军,驻旧瑷珲城,今黑河市瑷珲区瑷珲镇二道沟村江对岸,属俄罗斯维笑勒伊村。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第一次雅克萨战争班师之后,黑龙江将军衙门移驻瑷珲新城,即今黑河市瑷珲区瑷珲镇城关村“黑龙江将军驻地瑷珲新城遗址”。新城城边驿又作萨哈连站、头站,今黑龙江省黑河市西岗子镇坤站村,距瑷珲新城二十五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