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第一卷 决策术

 新用户49272060 2021-09-20

决策术

在管理中,决策是非常有用的技术。管理大师西蒙曾经说,管理就是决策。

智瑶要求韩康子向自己贡献土地,韩康子不想给。

段规劝道:“智伯追逐利益又刚愎自用,不给他土地,他一定会带兵攻打我们。不如,先给他,他一定会觉得让别人奉献土地是非常容易的事;既然容易,就会继续向别人索取;不给,智瑶就会动武。这样,我们不但免除了灾祸,还可以静待事变。”

韩康子道:“对啊”,于是命使者向智瑶贡献了有一万户人家的城池。

智瑶很高兴,又要求魏桓子献地,魏桓子也不想给。任章道:“为什么不给?”

魏桓子道:“无缘无故索取土地,所以不给。”

任章道:“无故索地,各位大夫一定心生恐惧。我们给了土地,智瑶一定会更加骄肆;他骄傲了就会轻敌。大夫们心生恐惧就会团结,以团结之兵对付轻敌之人,智氏的性命一定长久不了。《周书》道,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您不如先给了智瑶土地,让他心骄气傲,然后可以与其他大夫联盟,共同对付智氏。为什么独独让我们作为智氏攻击靶子呢!”

魏桓子道:“太好了”,于是也给了智瑶一座有万户人家的城池。

智伯又要求赵襄子奉献蔡、皋狼的土地,但赵襄子不给。

对韩康子、魏恒子而言,比较了给与不给的利弊后做出了决断,一定要给;而赵襄子为什么不给,资治通鉴中并没有提到其决策的过程,估计赵襄子决策草率了一些。

韩康子、魏恒子给了土地,受到了暂时的利益损失,但也避免了与智瑶的直接、立即的对抗,而且因此也明确了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决策不仅仅是做还是不做,也不仅仅是怎么做,还有一方面是引导事物后续的发展。

资治通鉴中没有说给了智瑶哪两座城池,估计从位置、土地肥沃等方面未必是最好的。

智瑶纠集韩、魏去攻打赵氏。赵襄子准备战术退却,但吃不准去哪里,于是问自己的部下,我们准备逃到哪里?

随从说,不如去长子(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那儿离着近,而且城池牢固。赵襄子说,老百姓已经因为修城精疲力尽了,现在又让他们冒死守城,他们会这么卖力给我们干?

随从又说,去邯郸吧,那儿仓储充实。赵襄子说,掠夺了老百姓的积蓄,填满我们自己仓库,现在又让他们付出生命的代价来守卫,他们会这么干?我们应当到晋阳去,那里是先王特意嘱托的,而且当年尹铎在晋阳苦心经营,老百姓非常拥护我们。从后来的情况看,赵襄子带领晋阳军民守卫城池,老百姓都忠心耿耿,最后成功反杀智瑶,形成了三家分晋的局面。 这就是决策的案例。

要考虑关键核心因素进行利弊分析,再行抉择。可是,有的时候,难度在于什么是核心关键因素,究竟什么是利、什么是弊。

决策者关注的利弊与参谋人员所关注的往往会不一样。在这个例子里,参谋人员关注的是城池是否牢固、储备是否充实,而赵襄子关注的是“人和”。但究其根本,其实是“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而所谓关键因素的主要特征是:有之,肯定会发挥重大作用;没有,肯定不行,会导致事业失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