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详解盐铁论复古篇,豪强的工矿城镇,以及帝国大业与小民生存之辩

 晴耕雨读天 2021-09-20

大家好,我是热带榕树,本篇我们共同探讨《盐铁论》第六章《复古》相关内容。

所谓“复古”,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其实并不能很好概括本场辩论的内容与观点。

文章图片1

上古时代

因为双方都是在假托“复古”之名,目的是提升己方言论的合法性与正当性。

他们真正关注的焦点,包含经济、民生甚至是帝国内外方针,十分驳杂且难以分类。

一、吏治

现在让我们进入正题,从内容上看,《复古》篇讨论的话题,与上个视频所论述的《禁耕》篇有一定程度的联系。

因为在《禁耕》结尾,贤良文学提出了官办企业的一系列弊端。

具体包括僵化死板、产品质量差、官僚腐朽、转嫁成本导致民间痛苦不堪等等。

以上情况确有其事,桑弘羊没法正面反驳,却又显然不太服气。

于是在《复古》篇开头,他直接延续了上一场辩论的话题。

一方面是想为自己辩白,也就是尽可能地将官办企业弊端与盐铁专营等一系列政策切割开来。

文章图片2

另一方面又试图转守为攻,即寻找盐铁私营的弊端,用以反击贤良文学。

本着这两个目的,桑弘羊开始阐述了,他接下来的话大概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首先,官办企业确实有一大堆问题,不过这些问题是怎么出现的呢?

以前有个叫彭祖的官员回乡奔丧期间,曾在基层进行过调查。

根据反馈上来的情况,盐铁国有化后,各项规章制度其实是非常精准明白的。

只要严格执行,就不会出现所谓的妨碍民众的情况。

那么为啥现实中会出现种种问题呢?

显而易见,这都要怪基层官吏执行不到位。曰:

“而吏或不良,禁令不行,故民烦苦之。”

用现在的话翻译一下,上面的初衷和意图都是好的,只不过到了地方上全走样了。

文章图片3

听上去是不是有点牵强?颇有几分甩锅的意味?

不过桑弘羊的重点显然不在这里,他接下来迅速转移话题,进入了第二个层次。

官办盐铁虽然问题多多,但意义是很重大的,这不是单纯的钱不钱的问题。

通过这些手段,朝廷可以防止兼并,你们儒生不是天天嚷嚷古代有多么完美吗?那古代是怎么做的?所谓:

“古者,名山大泽不以封,为下专利也。”

由此可见,搞官办企业才是真正符合古代治理精神的政策啊!这才叫“复古”呢!

为了方便理解,这里要解释一下,所谓“名山大泽不以封”,典故出自《礼记》。

讲的是西周时代,天子分封诸侯时,重要的矿产资源产地是不能拿出来赏赐的。

文章图片4

那怎么办呢?通常是产权归天子,开发权则交给民间,朝廷主要负责管理和收税。

如此看来,首先,按照古制,自然资源是皇帝的私产没错吧?

那么大汉的皇帝是不是非常大公无私?为了百姓,都把私有财产拿出来交给大司农开设官办企业了!

当然这里还有个问题,西周天子为什么不把矿产资源分封出去?

核心就是害怕被各级诸侯垄断而造成危害啊!

时代演化至今,如果放开盐铁私营,也会造成类似的危害!

从这里开始论述正式进入第三个层次,想要深入理解,必须补充一些时代背景。

汉代冶金业发展水准事实上相当之高,比如炼铁,已经完全脱离了几个人瞎捣鼓弄出一些块炼铁的水平。

当时的工匠们采用高炉工艺,一个钢铁企业,甚至需要几百上千人的合作分工。

文章图片5

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参看现代的一些考古发现,比如郑州汉代炼铁遗址,规模和技术都相当惊人。

在此基础上,桑弘羊描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很多矿区位于荒山野岭,早先放开私营的时候,豪强是怎么开采冶炼的呢?

他们有的聚拢宗族,有的招揽逃犯,聚众数千人,在偏远地区形成一个个半独立的矿业小城镇。

这就完全脱离朝廷管束了!动辄为非作歹,危害不是很大吗?所谓:

“成奸伪之业,遂朋党之权,其轻为非亦大矣。”

讲完这些,桑弘羊话锋一转,进入了最后一个层次:

“今者,广进贤之途,练择守尉,不待去盐铁而安民也。”

翻译过来,官办企业问题虽然挺大的,不过这套体系可以进行修补嘛。

我们好好选拔官僚,加强管理,不废除盐铁专营,也能去除那些弊端。

二、权衡

桑弘羊讲了这么一大段话,贤良文学照样是完全不认同的。

文章图片6

不过正如桑弘羊没法反驳官办企业的弊端,贤良文学也不能正面回应豪强私营出现的问题。

于是他们把反击重点,放在了盐铁专营体系可以修补维系这套说辞上。

具体来说,首先,整个官办企业体系,包括前文提到的官员彭祖下基层调查,都是短期应急手段,不能长远执行。曰:

“当时之权,一切之术也,不可以久行而传世。”

为此贤良文学还引用了《诗经·小旻》里的话,不过这个不太重要,不影响对全文的理解。

诗文只是单纯讽刺一些大臣不懂治国,胡乱操作导致恶果的现象。

那么这些短期应急手段被设计出来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呢?

文章图片7

汉武帝到处打仗,国库空了,然后到处想办法搞钱,各种权变之法就慢慢出来了。

讲完背景,贤良文学语气突变,百姓都快被这些手段逼死了,你们知道吗?

现在最急迫的事是什么?是安抚疲惫之民!所谓:

“公卿宜思所以安集百姓,致利除害,辅明主以仁义,修润洪业之道。”

以上这句话在当时的朝野舆论中很可能是政治正确。

一方面是汉武帝去世前发布了《轮台诏》,明确表示了帝国内外方针的转向。

另一方面,现代人可能很难理解当时民间弥漫的那种绝望情绪。

就个人在网上接触的情况,大多数人可能都知道汉武帝末期“天下户口减半”的惨状。

只是很少有谁能够从如此笼统的说法中产生什么代入感。

文章图片8

其实想要了解具体状况,翻开《史记·平准书》就行。

本文篇幅有限,简单概括一下。

汉武帝早期,得益于文景之治的积累,大量军事行动与工程建设虽然扰民,不过日子还勉强过得下去。

只是风气变差了,大家都开始放弃道德追逐钱财了,曰:

“稍鹜于功利矣。”

汉武帝中期,府库空了,于是就出现了滥发货币、卖官求财、算缗告缗、盐铁专营等手段。

尤其是算缗告缗,中产之家几乎全部破产,大家发现自己的钱无论怎样都保不住。这个阶段开始出现躺平,所谓:

“民偷甘食好衣,不事蓄藏之产业。”

翻译过来,就是该吃吃、该穿穿、不存钱、不置产、再也不为未来考虑了。

到了汉武帝后期,民间真的已经到了极限,开始出现大规模杀害自己亲生孩子的现象。

因为朝廷为了维持战争收人头税,民众交不起,要么杀小孩,要么全家一起死。

文章图片9

这项记载见于《汉书》,曰:

“武帝征伐四夷,重赋于民,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重困,至于生子辄杀。”

当时很多地方揭竿而起,汉军屡次镇压疲于奔命。

言归正传,站在道义制高点指责桑弘羊后,贤良文学又说了几句近似诡辩的话。

皇帝陛下召开这次盐铁会议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排解民间疾苦,讨论恢复古代五帝、三王的治国之道吗?

你们要是再坚持盐铁专营,就是不识大体。即:

“守小节而遗大体,抱小利而忘大义。”

这些话一讲出来,话题立马就开始跑题了。

三、帝国千秋

面对指责,你明显可以看出来桑弘羊是非常骄傲的,他讲了一大堆话。

这些话没有引用难懂的典故,非常容易理解,概括起来其实就是四个字:

“我不在乎”!

简单来说,燕雀不知道天地之高,井底之蛙不知道江海之大。

文章图片10

那些市井小民,他们知道朝廷忧患吗?他们根本不明白大汉的千秋伟业!

汉武帝开疆扩土,让帝国威震四海,这等功业如今还没有彻底完成。

想当年,周文王去世了,周武王带着他的灵位继续讨伐商朝。

春秋时期鲁国大将曹沫三战三败,背负巨大耻辱,最后夺回了失地。

管子效忠齐桓公遭受了世俗的非议,但是成就了霸业。

总而言之一句话:

“故志大者遗小,用权者离俗。”

这里桑弘羊应该是想表达两个意思,一个是他和曹沫、管仲一样,不在乎世俗的看法。

无论民间辱骂他、痛恨他,都没关系,为了帝国伟业,他无所谓!

另一个是对上文贤良文学提到的民间疾苦,他也不在乎。

文章图片11

只要能够遵循武帝的遗志,活捉单于,再苦一苦百姓又有什么关系?

一群偏执儒生的言论,不会被采纳。

对于这番大义凛然的话,贤良文学立刻进行反驳,他们首先针对桑弘羊的案例发起攻击。

燕雀是不知道天地的广阔,但出了巢穴就可能被老鹰吃掉。

井底之蛙是不知道江海之大,但离开了井底就可能被蛇鼠吃掉。

言下之意,合着就是眼里只有帝国的宏图伟业,不在乎坏处了是吧?李斯、赵高是怎么完蛋的?

还有,上文不是列举了周文王、周武王的案例吗?他们发动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伐不义以安诸侯。”

现在大汉王朝进行的战争呢?

“弊诸夏以役夷、狄。”

秦朝当年举全国之力对外攻伐,打到最后也没有解决问题。所谓:

“数战则民劳,久师则兵弊。”

天下百姓的疾苦,才是我们这些偏执儒生所担心的事情啊!

文章图片12

到此为止,《盐铁论·复古》篇正式结束,这场辩论首先内容杂乱,很难分类。

不过考虑盐铁专营、民间疾苦、帝国伟业归根结底都与钱有关,所以我仍将其归入经济篇。

其次,你也很难认定桑弘羊与贤良文学到底谁占了上风。

贤良文学采用了转移话题、扣帽子的话术技巧,有点近似于诡辩,按理应该处于下风。

但结合当时民间困苦的状况,他们的诡辩,又确实抓住了要点。

无论如何,这个话题暂时告一段路,那么接下来双方还会就什么内容展开辩论呢?

我们下一篇再讲。


参考资料:

《史记》

《汉书》

《礼记》

《诗经》

《盐铁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