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知道吗 古代书法家是这样练习书法的, 你会学习他们吗

 yangsuorong 2021-09-20
中国古代书法作品有各种流派,各种风格,书法家们精湛卓绝的书法艺术,令人赞叹敬佩。我们在欣赏的同时,他们是如何成为书法家的问题一直在我们的心头萦绕,宋代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曾经说过:“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从苏轼的话中,我们来解释一下“笔成冢”和“墨成池”两个书法典故。
笔成冢说得是怀素的故事。怀素是唐代僧人,书法家,善于草书。他的狂草继承了张旭的风格,比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怀素学习书法勤奋刻苦,怀素将盘子和木板油漆,在上面写字,天长日久,木板和漆盘都写穿了,他种植了上万株的芭蕉,以芭蕉叶代纸,苦练功夫,他为了练好书法,写秃了很多毛笔,他把这些不能用的毛笔埋起来,取了个名字,叫做“笔冢”,经过日积月累的练习,怀素终成一位历史上有名的书法家。
东汉的书法家张芝学习崔瑗、杜度的草书,并加以变通,创为今草。他的毛笔字字体运势流畅,常常是一笔连贯而成。张芝学习书法的地方,临近池塘,他洗濯笔砚的时候,满池的清水都被墨水染黑了。书法家崔瑗、杜度、张芝都曾刻苦学习书法,他们往往忘记吃饭的时间,夜很深了,还振作精神练字,张芝不到十天就要用坏一支笔,一个月使用很多墨块。平日里衣领和袖子常常沾满墨迹,嘴唇、牙齿经常是黑的,他们不但在纸上练习,只要一有空,还经常用手指在地上比划,用草在墙上比划,有时候,手上的皮磨破了,手指甲断了,仍旧不停地练习。书法大家王羲之说过,我的楷书和钟繇不相上下,但是如果草书与张芝相比的话,还是张芝领先。
其实,王羲之练习书法也是“墨成池”。王羲之练字,常常废寝忘食,一次,他在书房写字,已经过了吃饭的时间,他还不肯放下手中的毛笔,书童送来蒜泥和馒头,几次请求王羲之吃饭,他却嘴上应声,仍旧不肯放下毛笔,书童只好回禀王羲之的夫人,王夫人来到书房,只见王羲之一只手正拿着一个沾了了墨汁的馒头往嘴里送,王羲之的嘴边尽是黑色的墨汁,看来,一个人专心致志地下苦功夫,才能取得成就。
我们看到古代书法名家都经过用无数的秃笔筑成的“笔冢”,还有涮洗毛笔、砚台而成的“墨池”他们所下的苦功,精勤得练习加上正确的,才铸就了一条通往书法艺术的殿堂之路。
现在我们拥有着古代从未有过的科技与学习工作的便捷,我们学习书法的条件比古人也强似百倍,如果我们之中再多一些刻苦、坚持的人,我们的专业技能与知识积累才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喜欢作者文章的,可以点击关注支持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