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的草地风毛菊, 是在北京一个荒野公园里面遇见的, 在河北还算比较常见, 所以有文献提到他是一种杂草。 对于像草地风毛菊, 这种不是特别出名的草药, 我们可以在药智数据app上查询, 里面收录的药材资料很齐全。 像草地风毛菊这样的植物, 同属的比较多, 为了避免混淆, 我们会用到三个工具。 一个是中国植物志,http://www./info/Saussurea 一个是中国植物图像库,http://ppbc./gen/258775 一个是中国知网,这个在学校里面,使用比较方便,学校有购买。 这些工具, 可以帮我们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小草的价值。 当水和电没有被人类发现的时候, 他们也是大自然中的没用的东西。 希望大家一起努力, 和不同的植物友好相处, 让我们的生活中更加生态美好, 风毛菊属种类很多, 草地风毛菊有标准收录, 药材名叫驴耳风毛菊。 此外他们家还有其他几个也入药了, 我对他的四气五味和功效,做一个对比, 中药的四气五味,与功效密切相关。 超链接:四气五味 草地风毛菊(Saussurea amara)来自于菊科,风毛菊属,别名驴耳风毛菊,羊耳朵。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花果期7-10月。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北京、陕西、甘肃、青海、新疆。 生于荒地、路边、森林草地、山坡、草原、盐碱地、河堤、沙丘、湖边、水边,海拔510-3200米。 欧洲、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及蒙古有分布。 驴耳风毛菊:本品为菊科植物草地风毛菊Saussurea amara的干燥全草。春末夏初花开前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风毛菊:本品为菊科植物长毛风毛菊 Saussurea hieracioides Hook.f.横断山风毛菊S. superba Anthony的干燥地上部分,秋季采收,除去根和杂质,切段,揉搓出香气,阴干。 褐毛风毛菊:本品为菊科植物褐毛风毛菊Saussurea brunneopilosa H.-M.、禾叶风毛菊Saussurea graminea Dunn.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花期采收,洗净,稍晾,切段,揉搓。 驴耳风毛菊:苦,寒。 风毛菊:苦、涩,寒。 褐毛风毛菊: 苦,凉。 风毛菊要求揉搓出香气,且三者都无“辛”的描述,这里可能不需要用他的挥发性成分。 风毛菊和另外两个相比,多了“涩”,后面功效里面提到的水肿,腹水,可能与涩能收敛固摄致病微生物有关。 我们今天的主角草地风毛菊,比褐毛风毛菊更寒凉一些,所以他的功效里面多了毒热,心热,血热,炽热,讧热,伤热,感冒发烧及急慢性热。 驴耳风毛菊:杀“粘”,清热,解毒,止刺痛,消肿。用于瘟疫,猩红热,麻疹,痘疹,结喉,发症,肠刺痛,阵刺痛等“粘”患和毒热,心热,血热,炽热,讧热,伤热,感冒发烧及急慢性热。 风毛菊:渗湿利尿。用于水肿,腹水,膀胱炎,小便不利等症。 褐毛风毛菊:清热凉血。用于肝炎,胆囊炎,黄疸,胃肠炎,感冒发热及内脏出血。 驴耳风毛菊:6~9g。 风毛菊: 2~5g,配方服。 褐毛风毛菊:9~15g。 驴耳风毛菊:置阴凉干燥处。 风毛菊:置阴凉干燥处。 褐毛风毛菊:置通风干燥处。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探讨学习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求,请谨遵医嘱。 本公众号所有图片,除标注来源图片外,均由作者原创,如有图片需求,可与作者联系购买。 参考文献 (1)药智数据 (2)中国植物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