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24陈何芳/邱敏:硕士生对于“管理育人”有何期待

 高教课堂研讨 2021-09-21

关键词:硕士生;管理育人;期待

摘 要:硕士生成长离不开管理人员的管理与服务支持硕士生对于“管理育人”的期待,体现在节点性、基础性和制度性方面。首先是“高起点”,期待立足节点性的“入学教育”来展望读研的全面前景;其次是“深根基”,期待通过基础性的“班级管理”来激活学习状态;最后是“够全面”,期待基于制度性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素质拓展。

在硕士研究生的成长中,学校的学生管理人员发挥着“管理育人”的作用。高校管理人员针对学生开展管理性工作和服务性工作,奠定了育人的组织基础。管理人员分布在学校和学院两级,是教师之外的重要教育力量。良好的管理服务,需要表现出学校和学院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视,这是“育人”和“非育人”的实质性区别。

管理人员对学生的管理与服务,从时间上包括新生进校阶段的“入学教育”,以及入学后的常规管理;从主体上包括学校的学生工作部门、学院的党委团委组织,以及最基层的辅导员班主任开展的教育管理服务等综合性工作。“管理育人”的着力点,主要是新生教育、班主任管理,以及针对实践活动的制度设计。硕士生对于“管理育人”的期待,可以归纳为良好的开端、扎实的基础、制度性保障。

一、高起点:节点性的“入学教育”展望多元化前景

入学教育是促进新生适应的重要开端。“研究生入学教育”的目的是引导研究生正确认识研究生生活,实现角色转换,树立学习目标,为顺利完成研究生学业奠定基础。遗憾的是,当前研究生入学教育存在较大的形式主义问题,不能给学生提供较好的指导,有些学生甚至不能回忆起入学教育的内容。访谈中S1说:“我对学校开展的入学教育完全没有印象。我接受的入学教育已经过去一年多了,记不起来。而且入学教育也没有给我什么启发和指导,想记也记不住啊。”S2也说:“学校的入学教育给我的印象就是讲解了毕业要求,大部分都比较形式主义,对研究生生活没有什么帮助。”两位被访者的反馈表明,当前入学教育并未达到他们的期待。理想的状态是,“入学教育”贯穿在学校层面、学院层面、专业层面,甚至导师层面。“管理”视角的入学教育,也要注重全面的信息介绍,努力引导学生明确自身角色和担当,从而积极探索学业规划与发展方向。入学教育有助于帮助硕士生确定“发展的基调”,激励学生在未来逐步建构细节性目标,引领自身成长。

克服“形式主义”需要加强“榜样示范”。在“入学教育”期间,可以举行成功校友分享会。这些鲜活的校友故事,能够对硕士生产生触动和引导作用,让学生从中领悟到读研的意义,引导学生建立符合自身理想的学业规划。同样,学院层面的入学教育,也可以邀请优秀学生代表分享自身学习经验,让硕士生对研究生学习生活有全局认识,帮助构建合理的学习规划。此外,在专业层面甚至导师层面的“入学教育”中,也可以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让师兄师姐对研一新生进行一周左右的学习指导,帮助硕士生更快地适应研究生学习生活,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深根基:基础性的“班级管理”激活学习状态

“管理育人”的最小组织单位是“班级管理育人”。“管理育人”不同于“教书育人”,学生管理人员很少亲自指导学生成长。而是采用类似“校友报告”形式,通过开展教育性活动,使资深人员与学生面对面,发挥育人作用。但班主任或辅导员身份特殊,是最基层的管理人员,兼具“教育者”和“管理者”角色,能够有针对性地辅助学生成长。S3说:“我感觉学校内部各种联系不够顺畅,平时辅导员也不会举办主题班会,所以不太了解我们的学习状态。他们更多地是关心学生的日常事务,普通学生接触辅导员的机会也不多。”这里反映的主要是“学生学习状态”的数据搜集、分析和利用问题。班主任或辅导员跟学生的接触最多,是除了导师和任课教师之外,最重要的“教育管理服务”提供者。如果他们工作细致、认真,工作有数量和质量保证,就能关注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而不是仅仅满足于“不出乱子”。理想的状态是,班主任或辅导员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定期开展主题班会,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可以激励和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可邀请不同专业学生进行学术交流,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甚至组织研究兴趣相近的学生,建立起学习小组以定期研讨。

三、够全面:制度性的“实践活动”实现素质拓展

“管理育人”需要设置制度规范以保障育人活动。硕士生的成长离不开实践活动的锻炼,涉及课程学习与课外活动,或者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实习实践等。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实现学术目标,课外活动注重素质拓展,实习实践可以兼具学术和非学术的能力拓展。“管理育人”可以通过制度规定来激励和规范实践活动,比如硕士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就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性支持;各类学生工作的开展,也都有制度性依据作为指导。S4说:“我们学院会组织内部交流活动,比如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的交流分享。还会举办各种文娱活动,让学生多方面表现自身实力,也丰富大家的生活。”这种学院层次的育人活动,比学校层面更能突出学科特性;所开展的“榜样人物经验交流”,比教师的教导更加可见可感、真实可信;所开展的文娱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学术之外的展示舞台,让多方面才艺学识得到外界的鼓励和嘉奖。而对于其他同学而言,文娱活动也提供了观摩学习机会,让大家开阔了视野、学到了间接经验。

总之,硕士生的入学教育,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以及学校和学院提供的制度保障,都能发挥“管理育人”作用。入学教育需要增强全面性和系统性,让学生形成“如何胜任研究生角色”的第一印象。班主管理需要关注学生们的“学习状态”,不能满足于维持班级运转。管理制度要支持育人活动的具体展开,为学生展现自身优势、学习他人经验、全面接触实践提供更多机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