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为什么会生病啊?

 牵着蜗牛狂奔 2021-09-22


复旦大学青年学者于娟,三十多岁得了乳腺癌,在与病魔抗争的一年多时间,她在反思:我为什么会得病?

三十多岁的乳腺癌,并且发现时已是中晚期患者,于娟自己反思,可能三种原因:

一.胡乱吃东西。

由于于娟的父亲是特级厨师,整个城市的餐厅厨师多半是父亲的徒弟,看到她去吃饭,总要把一些特殊食材拿出来做给她吃,海鸥肉,鸵鸟肉,鳄鱼肉……

于娟胃口极好,来者不拒。

在瑞典留学,导师经常请于娟去家里吃饭,因为导师的母亲有厌食症,看到于娟风卷残云的吃饭能让老人开胃。

的确,人一定要忌口。再好吃的饭别多吃,再难吃也要吃两口。

自己做饭最好。

饭店的饭菜,为了口感好,调料很多,防腐剂,保鲜剂,等食品添加剂,一定会有影响。

现在外卖方便快捷,即便是晚上两点,仍有快递员在小区忙碌。

这不是什么好事。

自己做饭,自己吃。一段时间你再看看。为什么这么多人血糖高?饭店做菜,很多菜里都要放白糖,用于提鲜。

奶茶,饮料一定要少喝或者不喝。这些年,不少年轻的朋友由于血糖高,引发酮中毒,我在医院见过好几例。

二.作息不规律。


长期熬夜。

于娟是一个不服输的人。为了考证,熬夜背书,通宵不睡觉,一个月突击学习,往往就能搞定一个证书的考试。

古代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电灯的发明,让我们摆脱了古老的生活规律,晚上不想睡,早上不想起来。这是不少人的“病”。

《黄帝内经》对一年四季的起居规律有着详细的论述:“春三月……夜卧早起。夏三月……夜卧早起。秋三月……早卧早起。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阳光。”

意思是说在春季的三个月和夏季的三个月中,要睡得晚,起得早;秋季的三个月就要睡得早,起得早;而在冬季的三个月中就应该睡得早,起得晚,一定要等到太阳升起来以后再起床。

传统养生学认为在大自然中,一年四季具有春暖、夏热、秋凉、冬寒的特点,所以大地植物就呈现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现象。人体也应该像植物一样顺应自然规律,所以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

春夏晚睡早起

是为了顺应自然界春生、夏长的特点,有利于机体内阳气的生长;

秋季早睡早起

顺应了秋收的特点,早睡以利于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张。冬季早睡晚起,则是顺应了冬藏的特点,有利于阴精的滋养和贮藏。

冬季天早睡晚起

动植物多以冬眠状态以养精蓄锐,为来年生长做准备。

人体也应该顺应自然界的特点而适当地减少活动,以免扰动阳气,损耗阴精。所以传统养生学提出人们在冬季早睡晚起,有利于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对健康有益。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

冬季早睡晚起可避免低温和冷空气对人体的侵袭而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同时也可以避免因严寒刺激诱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充足的睡眠还有利于人体的体力恢复和免疫功能的增强,有益于预防疾病。

冬天清晨开车去学校,四五点钟,天还没亮,就看到一些老人在路边跑步。老年人觉少,但锻炼身体要等到太阳出来时最好。

2010年冬,我在师院参加培训。每天也是五点开始锻炼。那时,天还没亮,我独自在操场跑步,最后自己实在跑不动了。

三.没有爱好

没有爱好的人,容易孤独。孤独来临,自己无法排解,这是很难受的一件事。

人,要有一个和别人一起交流的爱好。特别是老年人。打牌也好,打球,也行,不要呆在家里,这样封闭自己,很不开心,容易抑郁。

四.遇事想不开


爱钻牛角尖的人,很偏执。自己想不通,也听不进别人劝说。

俗话说:听人劝,吃饱饭。

生闷气,最伤人了。有个朋友,夫妻吵架,然后冷战,互相不和对方说话,自己做饭自己吃,能坚持三个月之久。我真想不通,我也没有那样的耐心,偶尔和妻子吵架,也是我先道歉,我受不了不说话的人。

崔永元说过一件事,一位抑郁症患者去感谢心理医生,说当年你对我的治疗太有用了,让我摆脱了困扰。医生很好奇,我当时怎么治疗的呢?我自己都忘记了。患者说,您当时告诉我,好死不如赖活着。

是啊,好好活着比什么都强。

五.运动太少,体重超标


当体重无法控制时,身体器官负荷太大,一定会引发一些疾病。

我不太喜欢运动。干什么事情容易屁股沉,有时候到学校,一坐下,写个汇报材料,自己经常一个上午都不起来活动。

去年体检,发现腰椎膨出,脂肪肝,自己的习惯没有改正,今年异常指标增加了两项。

体重超了十斤。减肥计划始终没有实施,只是偶尔想想而已。

所以,必须坚持每周运动三次,每次一个小时。打球,或者跑步,一定要动起来。

如果你没有时间锻炼,你定要学会忙里偷闲,在办公室也可以做一下开合跳,深蹲,哑铃操等。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一点都不假。

前几天,遇到一位老人,走路很有劲,一问才知道,已经八十有六。令我等汗颜啊。

如果你有上述情况,请你改过吧,为了家人,为了自己,你都需要下定决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