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门的新故事

 开信有益 2021-09-22

  说起宣城人的城市记忆,老北门总会触动很多人心底那一抹怀念。

  这里曾是宣城最繁华之所在,彼时车水马龙,商铺林立。这里亦曾是被遗忘的角落,萧条破败、人去巷空……

  如今再看北门,过去的棚户区已了无痕迹,无边光景一时新,一栋栋楼宇在晚霞与灯光的映衬下,尽显现代繁华气息。

  20年,北门也从热闹到萧条、到沉寂、到涅槃,随着北门改造项目的推进,改变的又岂止是“颜值”,历经修葺改造的街道重获生机,北门的记忆又以另一种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这是老北门的新故事,也是宣城的新故事……

北门夜景.jpg

  记忆里的市井烟火

  “北门啊,我在这住了一辈子了。”说起老北门,76岁的张根宝老人打开了话匣子。“当时北门是水运码头和商品集散地。”他指着宛溪河说道,在水运年代,这里是宣城商业闹区,商家云集,车水马龙。境内街巷纵横交织,街道有东头湾、西头湾、半边街、澄江路、凉亭塘路、江滨路;巷子有金钱巷、三元巷、北菜市巷、三友巷、王家巷、朱衣巷、槐树巷;以往的宣城县商业局、水产局、盐业公司、糖业烟酒公司、学校、公安局都曾设在这里。

  “东头湾向十字街方向有各种竹器、木器钻碑店,旁边的澄清池是洗澡的地方。还有百年老字号宣大祥茶干。”老人的记忆中,老街坊们最喜欢的,是就着宣大祥茶干嚼着五香豆,当作丰盛的早茶。“那时候,清晨天刚亮北门街上就开始热闹起来,卖水果的、卖鸡蛋鸭蛋的、卖布料的,还有修钟表、剃头、修鞋的等等,将整条街的两侧摆得满满当当。”张根宝仍习惯着每天清晨五点跑步锻炼,沿着北门的街角巷落,这一跑就是几十年,对老北门街道的历史与变迁,如数家珍。

  “北门原三角花园处,是环城北路的终点,因上世纪五十年代城北工业区的建立,此处到纺织厂段路称工业干道,现在都是拱极路的一段。”老人说,“老宣城有句话,不出五米有纺织。说的是,纺织厂的人到处都有,纺织厂的事,关乎宣城的家家户户、大小角落。纺织厂兴则北门兴、宣城兴。”1996年,张根宝退休后,便也顺应潮流在北门开起了家庭纺织作坊。

  不同于如今的都市,张根宝口中老北门过往的繁华总是一年四季弥漫着市井烟火的味道……没有超市里整齐划一的摊位,有的是最接地气,最地道的吆喝声;有的是木匠刨木的嘶嘶声,弹棉花的哒哒声,磨刀的嚯嚯声……这些声音,都是属于老北门的声音,属于老宣城的声音。很多年来,人们就这样奔走在老街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生活。

  沉寂中的一波三折

  时光荏苒,随着城市的发展,曾几何时,张根宝记忆中的老北门亦逐渐萧条,车水马龙的胜景日渐退去,作为城区传统手工业和老工业区的北门,变成了破落的棚户区。

  “这里大部分房子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的,由于年久失修,70%的房屋都已经是危房。有的不仅常年阴暗潮湿,而且一些基本功能设施缺乏,生活及其不便。”站在小九华前,张根宝若有所思,“比如当时凤凰山上的水全部都要从金钱巷路面下的排水管排出。”因为没有化粪池,下水管道也很简易。年代久了,下水管道因为缺乏维修和管护,常常是污水横流,臭气熏人,在北门生活的居民生活环境也就可想而知了。

  细数北门旧城的点点滴滴,张根宝心中有怀念、有憧憬、也有苦涩和无奈,往日灯火通明、热闹喧嚣的场景已然渐行渐远,随着经营户的撤离,曾经的热腾腾的烟火气也渐渐散去。

  2007年11月,北门旧城改造项目正式启动。

  旧城改造,再造一座城!

  规划总用地约112公顷,住户5250户,人口约23000人,需要拆迁各类住房总面积约50万平米。拆迁改造范围之广,投资预算之大,牵涉人数之多,在宣城乃至全省建设史上实属罕见。

  “在得知北门要改造的消息后,我作为一个老北门人是发自内心的高兴。”张根宝笑着说,“很多像我一样的老街坊都巴不得拆迁,不仅对我们老百姓的好处多,北门也会重新活起来。”项目一启动,他就主动找到项目办,提出了“先拆后谈,别人怎么算我怎么算”的要求,带着一家人搬了出去。

  由于种种原因,2012年北门改造项目陷入停滞。面对严峻形势,如果进入破产清算,将导致项目烂尾,鉴于涉及到重大民生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措并举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整建并举”“受托经营”的思路,让历经波折的北门项目走出了绝境。

  项目工地上的机器轰鸣声沉寂了数年之后,于2017年新春伊始再次在北门响起。

  2017年4月22日,北门改造项目迎来重整后的首批房源交付,这意味着各项工作全面恢复正常。

  张根宝和家人也搬进了新房。

  岁月风景华丽转身

  改造后的新北门到底啥模样?

  2019年7月1日,澄江路、九华路、陶然路通车,宛溪河二期改造(北门段)竣工暨北门老街开工仪式举行,标志着北门棚改项目历经十一年风风雨雨,终于落下了重重一笔。

  北门宛溪河畔,河水碧波荡漾,岸边的植被与碧水交相辉映,极目望去,远处的高楼掩映在一片葱郁的绿色之中。

  张根宝的新家就在附近的大唐御苑小区,从低矮潮湿、光线幽暗的老屋,到如今宽敞明亮的100平方米高层商品房。没有了下雨天家里大桶小盆的滴滴答答,也没了巷道溢出的污水和河边臭气熏天的“垃圾山”。

  “你看现在的居住条件多好,家里干干净净,楼下还有花园。与过去的老街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谈起在新居的生活,他十分开心,一言一语,回忆的是过去生活的艰辛,感叹的是现在生活的舒适,展望的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

  这就是今天的新北门,街道四通八达,交通井然有序。

  新北门南以一小、孝义巷、槐树巷为界,北以水阳江大道、宣酒厂为界,东以皖赣铁路宛溪河为界,西以昭亭北路、敬亭路、拱极路为界,面积约112公顷。定位为居住为主,配套建设商业、休闲、文化、娱乐的综合性社区,不仅具有山水园林城市特色,也是市展示旧城区新形象的城市窗口。

  据悉,北门改造项目全部完工后,新北门在总体布局上,将以现有的小九华佛寺,佛塔,宛溪河作为新建建筑群的规划主干,形成了一点(佛塔),两线(沿澄江路两侧),一面(沿宛溪河临河面)的规划格局。

  文化积淀深厚的北门还保留着一些朴素的历史痕迹,众多的古桥、古井、古亭、古门,在改造中得以重现。如今,漫步于北门步行街区,满目的黛瓦白墙、仿古屋檐、青石板路,静谧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排门店铺的式样依稀具有老城街巷的肌理,记忆着昔日的繁华。琳琅满目的商铺、老字号的美食迎接着来往的食客、红火的灯笼将夜晚的街道照得红艳艳……步行街像一条色彩斑斓的河,集散着品种繁多的商品,招引着南来北往的顾客,飘荡着沁人心脾的欢乐。

  时光流转,从喧闹到宁静,从沉寂到苏醒,北门不断长高的楼群见证着风景的变化,也见证着宣城近年来的日新月异,而关于北门老街的记忆,终将随着时间的潮水涌向岁月的另一端。(徐文宣/文 戴巍/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