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日秋分节气!上海这项非遗,描绘了绚丽多姿的秋天、五彩斑斓的生活

 ahappyday 2021-09-23

—  二十四节气  —

秋分

图片

秋分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

这一天

太阳直射赤道

昼夜均分。

从秋分起,

白天逐渐变短,黑夜慢慢变长

昼夜温差继续加大,

天气逐渐转凉。

图片

季芳《打谷场》

秋分时节

棉花吐絮、稻米飘香、五谷丰登

正是收获的大好时机。

在素有“吴跟越角”之称的金山

就有这么一群农民画家

将这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

用画笔记录了下来。

一起来看看

 金山农民画 

里的秋收景象。

 金山农民画里的秋收 

 金色 是丰收的颜色

在金灿灿的稻田间

撑起了三把阳伞

仿佛是在说

上海的秋收季节

依然炎热……或者……多雨

图片

曹秀文 《丰收》

伴随着机器的隆隆作响

雪白的大米欢快地跳脱出来

田野间、农场上

 一派忙碌景象 

稻杆已堆成一间间小屋

儿时的你

有没有爬过草堆?

图片

戚藕弟《秋收》 

万亩良田间

还有数不清的瓜果蔬菜 

等待采摘

图片

邵其华 《万亩良田》

新采摘下来的棉花

已等不及被做成一床床被褥

孩子站在门前焦急地盼望着

图片

张美玲《秋分》

在金山农民画家们的笔下

秋分时节

绚丽多彩,欢腾热闹

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图片

陆卓彦《庆丰收》 

 高手在民间 

 金山农民画的诞生 

金山农民画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时任金山县文化馆美术辅导老师的吴彤章惊讶地发现,金山当地农村妇女们压箱底保存的刺绣、蓝印花布和剪纸花样,充满着浓郁的乡土色彩。

图片

曹金英《鱼塘》

这些民间艺术作品配色不受自然局限、构图不分远近,既有一定的规律又不存在刻板程式,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他终于找到了“金山农民画艺术的土壤”,决定从丰富多彩的刺绣、剪纸、灶壁画、蓝印花布、泥塑、木雕、砖刻等民间艺术中吸取营养,并将之运用到农民画的创作中去。

图片

陈芙蓉《贺新年》

从此,吴彤章与其他辅导老师精心挑选了一批善做手工的农村妇女参加农民画创作班。让她们把纸当布、把笔当针、把颜料当成有色丝线,开展农民画创作。

图片

吴彤章正在指导阮四娣作画

小故事

1978年,当吴彤章找到漕泾的剪纸能手阮四娣时,她已经72岁了。他至今还清晰地记着他请阮婆婆来参加金山农民画创作学习班第一天时的对话。

“你能剪些什么花样?”

“能剪十二个月的花名。”

“剪一只花篮装着一年四季的鲜花能行吗?”

“行。”

阮婆婆随心剪来,不到半天工夫就完成了。

“给你一支铅笔,沿剪纸的边缘线描在一张白纸上?”

“我没有拿过铅笔。”

尽管她们之中许多人之前从未拿起过画笔,甚至有的开始学画时已经年逾古稀,但如此一来,多年积累的对生活的观察、民间艺术的功底,与新的表现形式产生了奇妙的反应,产生出一幅幅风格独特的金山农民画。

图片

阮四娣《花与鸡》

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金山农民画先后在上海、北京等地美术馆展出,继而掀起了全国农民画创作的一轮新高潮。

图片

1978年12月,金山农民画第二次在上海美术馆展出

迄今为止,金山农民画已在二十个国家和地区展出,更被国际友人誉为“东方毕加索”。众多金山农民画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画艺术研究院、中国民间艺术博物馆、上海美协、上海美术馆等收藏。

图片

张新英《灶间一角》

因为金山农民画的独特魅力,1988年,金山区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称号。2007年,金山农民画被列入第一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片

陈德华《看电影》

 泥土芬芳 

 金山农民画里的乡情 

欣赏一件金山农民画作,是再愉快不过的事情。但凡你有些江南农村生活的经历,都能看懂画作的内容,并被作品中浓浓的江南水乡风情所感染。

春天

花红柳绿

赶鸭、放纸鸢、春游踏青

好不热闹

图片
图片

夏天

硕果累累

吃着西瓜,摇着蒲扇,门前纳凉

好不惬意

图片
图片

秋天

收获的季节

稻米飘香 渔民丰收

好不喜悦

图片

陈富林《江南人家》

到了冬天

银装素裹

走亲戚、贺新年、过春节

好不欢乐

图片
图片

土布、灶头、水乡、民俗……江南水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成为了金山农民画家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也正是因为始终扎根“泥土”,才使得金山农民画充满浓厚的江南水乡气息,饱含款款乡愁。尽管如今乡村的样貌已发生变化,但这些记忆与情感得以在农民画里流传下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些构图饱满、色彩明快的金山农民画,虽历经四十余载,依旧历久弥新 。这项散发着“泥土芬芳”的非遗,有没有勾起你的满满回忆?

图片

曹秀文 《采药姑娘》

图片

王阿妮《代代红》

图片

姚喜平《雪莲图》

图片

陆永忠《播春》

 秋分膳食推荐 

秋分时节,新米纷纷上市,赶紧来煮一锅香喷喷的上海菜饭吧。

图片

 用料 

青菜、咸肉、米、盐、油

 步骤 

1、青菜洗净,切碎备用;咸肉切块开水煮2-3分钟,盛出待用;

2、大米淘洗干净后加入咸肉开始煮饭,煮饭的水要比平时略少一点;

3、起锅热油,炒青菜2-3分钟,装盘备用;

4、还有5分钟完成煮饭时放入青菜搅拌均匀,静待出锅。

图片

上海菜饭的好拍档里,海派罗宋汤一定占有一席之地。一口饭、一口汤,香气四溢,让人垂涎三尺。

 用料 

番茄酱、大红肠、洋葱、土豆、胡萝卜、牛心菜、盐、油

 步骤 

1、洋葱、土豆、胡萝卜、牛心菜洗净切块;

2、热锅后倒入油,将上述食材煸炒一下,加入番茄酱,再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小火煮半小时;

3、最后加入红肠切片,等红肠烧软后加入适量盐,即可出锅。

图片

糯米党的福音来了,来一份香甜软糯的南瓜桂花饼吧。

 用料 

南瓜、糯米粉、糖桂花、玉米油

 步骤 

1、南瓜蒸熟压成泥加入糯米粉、糖桂花搅拌,揉成团;

2、不粘锅烧热,加入少量玉米油,用小火将搓好的小圆团放入锅中压成饼;

3、两面各煎三分钟,煎时不停滑动锅子,关火盖上锅盖焖一分钟即可。



栏目支持: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金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资料:金山区新闻办、金山区文旅局

制图:钱尤祎、陆黄浩

编辑:顾依依、高雪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