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牡远茯汤​

 为什么73 2021-09-23

原创半聪先生 抱朴堂丹道 今天

收录于话题#中医学博士后颜文强57个内容
守拙草堂
守拙草堂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1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龙牡远茯汤

作者:顔文强

龙牡远茯汤[1]:“龙骨、远志、茯神、防风、牡蛎各二两,甘草七两,大枣七枚,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再服,日日作之,取差。”[2]

本方出自《葛仙翁肘后备急方·卷三》。文中言此方为“治惊忧怖迫遥,或惊恐失财,或激愤惆怅,致志气错越、心行违僻不得安定者。”[3]

方中“龙骨”是古代牛马象等大型哺乳动物埋藏于地下的化石,又名白龙骨、五花龙骨、正龙骨等,今以龙骨为正名,主产于山西、内蒙、陕西、甘肃、河北或湖北等地。龙骨最大的特征是蕴藏于地下千万年,故土气甚厚,又为金石坚固之物,故禀赋土金二气较多。鉴别其真假的最简便做法是将其放于舌头上,可感到味甘涩,且有被吸附之感,手指用力才能取下才可能是真品。由此也可知龙骨有较大的收敛固涩之力。龙骨药用功效的最早明确记载《神农本草经》曰:“龙骨,味甘,平。主心腹鬼疰,精物老魅,欬逆,泄痢脓血,女子漏下,癥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龙齿,主小儿、大人惊痫,癫疾狂走,心下结气,不能喘息,诸痉,杀精物。”[4]龙骨能安神镇惊在于其可收敛涣散的心气使其回收下藏肾气的表现。其中,“龙齿”是龙骨的牙齿部位,质地较骨架轻一些,由于小儿是纯阳之体以升发为主,故尽管小儿惊吓需要收摄心气,但亦不能过度,所以用龙齿不用龙骨。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小儿的“纯阳之体”是站在后天层面相对来言的,是指其先天一炁转化的真阳元气(元神)的含藏量充足来说的。也正因为小儿先天一炁的发用量非常少,所以后天形体各脏腑尚十分娇嫩,时刻接触清杂不一的后天水谷、空气环境等也就难免会生病。关于龙骨,《本草纲目》记载道:“甘、平,无毒。……其气收阳中之阴,入手足少阴、厥阴经。……益肾镇惊,止阴疟,收湿气脱肛,生肌敛疮。……涩可去脱,故成氏云:龙骨能收敛浮越之正气,固大肠而镇惊。又主带脉为病。”[5]《神农本草经读》则阐释其药理说:“龙得天地纯阳之气,凡心腹鬼疰精物,皆属阴气作崇,阳能制阴也。肝属木而得东方之气,肝火乘于上,则为咳逆,奔于下则为泄痢脓血、女子漏下,龙骨敛戢肝火,故皆治之。且其用,变化莫测,虽症瘕坚结难疗,亦穿入而攻破之。至于惊痫癫痉,皆肝气上逆,挟痰而归迸入心,龙骨能敛火安神,逐痰降逆,故为惊痫颠痉之圣药。仲景风引汤,必是熟读《本经》,从此一味悟出全方,而神变妙化,亦如龙之莫测,余今注此品,复为之点睛欲飞矣。痰水也,随火而升,龙属阳而潜于海,能引逆上之火,泛滥之水,而归其宅,若与牡蛎同用,为治痰之神品,今人只知其性涩以止脱,何其浅也。”[6]陈修园的论述堪称精彩。心悸惊恐是心气涣散所致,而其中又往往夹杂痰邪淤堵,所谓“怪病皆由痰作祟”此之谓也。痰是湿邪浊水经邪火之炼凝结而成,故治疗精神治病往往需要先除痰。龙骨以其收敛之神力回收浮散之邪火,再以生牡蛎的咸寒软化痰浊,可谓神妙,难怪陈修园称二者相配是“治痰神品”。

牡蛎是海中牡蛎的贝壳,别名蛎蛤、牡蛤、蛎房、蚝山、母蛎、蛎壳、白母蛎等,今以牡蛎为正名。《本草纲目·第四十六卷》收载了其药名的内涵:“弘景曰:道家方以左顾是雄,故名牡蛎,右顾则牝蛎也。或以尖头为左顾,未详孰是。藏器曰:天生万物皆有牡牝。惟蛎是咸水结成,块然不动,阴阳之道,何从而生?《经》言牡者,应是雄耳。宗奭曰:《本经》不言左顾,止从陶说。而段成式亦云:牡蛎言牡,非谓雄也。且如牡丹,岂有牝丹乎?此物无目,更何顾盼望?时珍曰:蛤蚌之属,皆有胎生、卵生。独此化生,纯雄无雌,故得牡名。曰蛎曰蠔(蚝),言其粗大也。”[7]牡蛎是咸海水凝结而成,“纯雄无雌,故得牡名”,牡雄、牝雌也。以李时珍所言为准。牡蛎主要产于我国沿海各地,喜栖息于潮间带至低潮线以下的泥滩、礁石、以及泥沙质海底,味咸,性微寒。其药用功效明确记载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上品:“牡蛎,味咸,平。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杀邪气,延年。一名蛎蛤,生池泽。”[8]李时珍言其“化痰软坚,清热除湿,止心脾气痛,痢下赤白浊,消疝瘕积块,瘿疾结核” [9]。牡蛎咸寒其气降下软坚,与龙骨配伍可谓一阴一阳,恰合坎卦,入肾气布新除旧、吐故纳新。对于牡蛎的运用,张锡纯特别指出一个细节:“牡蛎若作丸散,亦可煅用,因煅之则其质稍软,与脾胃相宜也。然宜存性,不可过煅,若入汤剂仍以不煅为佳。”[10]龙骨与牡蛎相似,二者作为汤剂除痰皆不煅烧为佳。该方治疗心神惊恐、患得患失之症,以化痰通瘀、收敛心气为病机,故用的是生龙骨、生牡蛎。

方中“远志”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远志的干燥根,又名细草、棘菀、醒心杖、苦远志、远志根、远志肉等,今以远志为正名。《本草纲目》阐释其药名内涵曰:“时珍曰:此草服之能益智强志,故有远志之称。”[11]远志主产于山西、陕西、河南等地,以山西、陕西所产为道地药材。原植物主要生于山坡、路边向阳之地,性喜冷凉气候,忌高温,耐干旱,以向阳、排水良好的土壤最宜生长。远志味道较苦而辛,其药用功效明确记载的始见处《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并曰:“味苦,温,主欬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12]可见远志具有安神之效。《本草乘雅半偈》诠释其药理曰:“苗短根长,司肾之物。参曰:志,意也。心之所之,心之所向也。藏于肾而用于心,故处则为意,出则为志也。意居六根之六,志居五神之五,可谓远也巳矣。维尔之远,乃可裨神明之欲动欲流,圆通无碍,令根身聪慧轻安也。如是则何有于器界六淫,潜入根身之中,而为填塞奔逆者哉。”[13]这就是说远志治疗心神之病乃是降收心气回归肾脏发挥作用的。张志聪也说:“远志气味苦温,根荄骨硬,禀少阴心肾之气化。苦温者,心也;骨硬者,肾也。心肾不交,则咳逆伤中。远志主交通心肾,故治咳逆伤中。补不足者,补心肾之不足。除邪气者,除心肾之邪气。利九窍者,水精上濡空窍于阳,下行二便于阴也。神志相通,则益智慧。智慧益,则耳目聪明。心气盛,则不忘。肾气足,则强志倍力。”[14]可见,远志以其交通心肾气之力而疗心神和聪耳明目的,其名蕴意志存高远之意也,所以远志主要入肾气。对此,李时珍特别指出说:“远志入足少阴肾经,非心经药也。其功专于强志益精,治善忘。盖精与志,皆肾经之所藏也。肾经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15]

方中茯神与茯苓是同一品种,其中离松木不附根而生的是茯苓,不离松木本体、抱根而生的是茯神,由于茯神禀赋松树药气多一些,故除了有茯苓除湿利水的功能外,还可入心气安神。《本草新编》曰:“茯神,即茯苓之一种。但茯神抱松木之根而生者也,犹有顾本之义,故善补心气,止恍惚惊悸,尤治善忘,其余功用,与茯苓相同。”[16]

方中龙骨、牡蛎收敛虚浮阳气回归肾气,同时化痰除浊,远志交通心肾、回收涣散的心气潜藏于肾,茯神入心气安神,防风入肝气散寒祛风,大枣入脾胃温中,甘草坐镇中州调和诸药,全方从标本两方面共疗惊忧心悸行为乖张之病症。方中二两»31.25克,甘草七两»109.375克,药量较大。由于甘草量太大的话似有拥塞脾胃运化之嫌,而方中又无过于峻猛、迅烈之品,这么大的甘草量是何原理,恭请专家赐教。大枣七枚是因为7是五行火的天地成数,用七枚大枣在入脾胃气的同时可以补益心气,因此大枣挑选中等大小即可,不能换算成克数。水八升»今天1600毫升,二升»400毫升。全方的配伍研制过程和药气运行图示如下:

图片

龙骨、远志、茯神、防风、牡蛎各31.25克,甘草109.375克,大枣七枚,用水1600毫升煮取400毫升,分两次服,一次服200毫升。一天一帖,直到痊愈。


[1]  方名“龙牡远茯汤”为笔者所加。

[2]《葛仙翁肘后备急方》,《道藏》第33册,第32页。

[3]《葛仙翁肘后备急方》,《道藏》第33册,第32页。

[4](清)顾观光辑,杨鹏举校注:《神农本草经》,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年,第115页。

[5](明)李时珍著,柳长华主编:《李时珍医学全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年,第1343页。

[6](清)陈修园著,肖钦朗校注:《神农本草经读》,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年,第56—57页。

[7](明)李时珍著,柳长华主编:《李时珍医学全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年,第1412页。

[8](清)顾观光辑,杨鹏举校注:《神农本草经》,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年,第123页。

[9](明)李时珍著,柳长华主编:《李时珍医学全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年,第1413页。

[10](民)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第225页。

[11](明)李时珍著,柳长华主编:《李时珍医学全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年,第453页。

[12](清)顾观光辑,杨鹏举校注:《神农本草经》,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年,第52页。

[13](明)卢之颐著,张永鹏校注:《本草乘雅半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年,第35页。

[14](清)张志聪撰,高世栻编订,张淼、伍悦点校:《本草崇原》,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年,第41页。

[15](明)李时珍著,柳长华主编:《李时珍医学全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年,第454页。

[16](清)陈士铎著:《本草新编》,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第172页。

图片

作者简介

颜文强,1983年10月出生,四川大学哲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后,福建省漳州市龙海人,现为大理大学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学理工科、后学文科、再学中医科,注重文理交叉。先后师承闽南师范大学邓文金教授、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一级教授、院士待遇)詹石窗教授、新安医学“张一帖”第十五代传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张其成教授。目前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1项、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荣获2017年度云南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参与国家“十三五”规划重大文化工程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3项。目前主要从事道医哲学、古中医药学、古天文历法等研究。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收录于话题 #中医学博士后颜文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