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经济万年史—195】美国工业化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1-09-23

美国工业化

美国在南北战争之后,经过30年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工业革命,并实现了工业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重工业的发展超过了轻工业。美国的工业化也是从轻工业开始的,在南北战争之后,重工业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轻工业。从轻、重工业产值增加的倍数来看,1880年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重工业产值增加了5 倍,轻工业只增加了3 倍。作为重工业发展水平标志的铁、钢、煤的发展速度更快。1870-1900 年,煤增加了7.1 倍,生铁增加了7.2 倍,钢则由7 万吨增加到1035万吨。从工业部门结构来看,1860年时,美国工业中领先的是轻工业部门的面粉业、棉织业、木材加工业等工业部门,1900年,美国工业中领先的是钢铁、屠宰和肉类罐头、机械制造、木材加工业。钢铁业和机器制造业分别跃居第一位和第三位。重工业的快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了技术装备。

其次,新兴工业部门迅速发展。随着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美国不断出现新兴的工业部门,并且得到极其迅速的发展。其中尤以石油、电气和汽车制造业表现得最突出。美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始于1859年。1860年美国石油产量只有50万桶(每桶原油为42加仑),1900年增为6362万桶。1900年之后,石油工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到1910年,石油产量增加到20960 万桶,成为世界主要产油国之一。电气工业是在70年代随着各种电器的发明和应用而发展起来的。70-80 年代,发明家爱迪生和威斯汀豪斯,分别创立了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和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有的译为西屋电气公司)。80年代初,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发电厂。此后,电气工业便飞速发展起来。到90年代,电动机在工业中已经得到普遍应用。到1914年,电器器材总价值达35943万美元,1879年时才只有265 万美元。美国的汽车制造业是19世纪末发展起来的。1895年美国正式开始生产汽车,当年产量为300 辆,到1900年为4200辆,1913年便增为486000辆。1904年开始生产载重卡车作为工业中的运输工具,促进了工业的发展。此外,化学工业,炼铝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也开始迅速发展。

再次,工业发展速度超过了农业。19世纪最后30年,美国工业以年平均4.7%的速度增长,农业以3 %的速度增长。到1884年,工业净产值第一次超过农业而占工农业净产值的53.4%,1899年占58.3%。工业成为美国经济中最主要的部门。对外贸易从1894年开始由主要输出原料(棉花、小麦、羊毛及少量矿产品)转向主要输出工业制成品。如果以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占相当优势,并且重工业有相当发展,使整个工业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作为美国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主要标志,则可以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已经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了。

在工业化时期,美国工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70年代初,美国超过了法国,到80年代初又超过了英国,跃居世界工业首位。美国的钢铁、煤炭、机器制造、电气等重要工业部门,在19世纪80-90 年代均跃居世界首位,工业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方面也进入了当时世界的先进行列。从1870年至1913年的43年中,美国工业增长了8.1 倍。在同时期内,美国工业在世界工业中所占的比重,由23.3%上升到35.8%。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决非偶然,而是由于工业化时期下列各种有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这一时期美国农业的迅速发展,为美国的迅速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是靠农业起家的资本主义国家。农业的基础作用促使美国政府很早就重视农业问题。南北战争以后,美国政府又采取了直接干预农业经济的政策来促进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如通过" 宅地法" (1862年)及其后的" 植树法" (1873年)、" 沙漠土地法" (1877年)及" 林地和砂石法" (1878年)等一系列土地法令,出售西部国有土地,吸引了大批移民涌向美国,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美国人口不断向西迁移和对西部的开发,使中部和西部地区逐步成为农产品的主要产地,农业中心也从东部向西部移动。美国政府还采取了大力推进农业教育和科学研究,促进农业机械化和科学化的种种政策措施。如1862年根据" 农业部组织法" 成立了农业部,其主要任务是搜集农业科技资料;组织和开展科学研究;推广新技术;引进和推广良种;发展农业教育等。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 莫里尔赠地学院法" ,规定从联邦公有土地中,按每州在国会参、众议院的议席,每席拨给三万英亩土地,由各州政府拍卖筹集资金,用来创办和维持至少一所设有农业和机械课程的州立学院,即" 赠地学院".根据这个法规,美国联邦政府拨给各州的土地,共达1100万英亩。并在美国建立了一批从事农业教育和实验活动的农业高等院校和机械工程学校。这批学校对发展美国农业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农业机械化和国家工业化培养了人材。1887年的" 哈奇农业试验站法" ,规定由联邦政府从出售公有土地的所得中,每年向各州拨款1.5 万美元,以建立州农业试验站,专门从事与各州农业生产有关的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此外,美国政府还拨款资助兴办灌溉工程,加强农地改良工作等等。

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美国农业生产在工业化时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1860-1890 年农业机械和设备的价值,从2.46亿美元增至4.94亿美元,增长了一倍。从1890-1914 年又增长近2.7 倍,达到17.19 亿美元。农用动力(牲畜动力除外)也从1890年的60.5万马力左右增加到1910年的100 亿马力以上。随着农业种田的科学化,农用化肥从1860年的16.4万吨增至1910年的554.7 万吨,增长了近33倍。农业的机械化和科学种田的大量推广,使农业生产效率迅速提高。1840-1900 年每生产100 蒲式耳小麦所需的工时,从233 个减为108 个;每生产一包棉花所需的工时从601 个降为284 个。因此,这一时期美国农业的发展是相当快的,1870-1900 年以每年平均3 %的增长速度向前发展。1850-1900 年,美国农产品的产值增加了近两倍。在1860 -1900年期间,小麦产量增加了近3 倍,玉米增长2.5 倍,棉花增长约4 倍。

畜牧业也十分发达,在整个19世纪,畜牧业产值一直都略超过种植业而占一半以上。在主要牲畜饲养方面,牛、羊、猪的饲养量分别增加了1.71倍、1.8 倍和0.91倍。从每个农业劳动者生产的产品所供养的人数看,从1860年的4.5 人增加到1900年的7 人。

美国农业的发展不仅为迅速增加的工业人口提供了粮食和农畜产品,而且还给工业提供了所需的部分原材料和积累了大量资金。据统计,1870年美国人口近4000万,1910年增加到9000多万。而每个人平均拥有的粮食,1870年为2164斤,1910年为2464斤。1880-1900 年期间,轻工业总产值中农业原材料的比重在55-66 %之间,在整个工业中1880年占47%,1900年还占27.4%。农产品大量出口,为工业生产积累了大量资金,不仅可换回国外的工业设备,还可换回国内缺乏的某些原料。美国的农产品出口在美国出口总额中占的比重,1860年为81%,以后虽因工业品出口增加,它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到1900年仍占62%,1910年占50%多。

同时,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从农业中游离出来的劳动力源源不断地转移到工业生产中,缓和了工业劳动力紧缺与工业飞速发展的矛盾。1860-1900 年,农业人口从总人口的80%,下降为60%,而城市人口所占的比重从20%上升到40%。同一期间,就业总人数增长了285.3 %,而农业就业人数仅增长98.6%;农业就业人数所占的比重从59%降为42.8%,而制造业就业人数比重从15.4%增加到21.6%。

此外,农业机械化、科学种田以及对西部的开发,为美国工业提供了巨大的国内市场。1860年以后,农业机械在美国得到迅速和广泛的推广,这对制造业中农业机械制造部门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其次,以铁路建设为中心的交通运输革命在工业化中发挥了先行作用。

随着大规模的" 西进" 扩张和土地法的实施,美国东部移民源源不断向西涌去,而西部的日益开发,则需要输出农产品和输入东部的工业品;东部工业区也需要向西部开拓市场和获得粮食及原材料。这种大规模的东、西部运输和城乡各业的发展,使得美国以公路和内河航运为主的交通运输方式越来越满足不了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采用先进的运输系统——铁路,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为了促进铁路建设,早在1830年,美国政府就实施了以降低进口路轨关税为主要内容的援建铁路法规。之后,又实施了赠予土地援建铁路的1850年法令。此后,授予国有土地便成为美国联邦政府支援铁路建设的主要形式。从1850年到停止授地的1871年,根据国会立法,美国联邦政府总共授予各铁路公司的土地,约为13100 万英亩。此外,各铁路公司还从各州政府获得了5100万英亩的土地。两级政府授地近两亿英亩。铁路公司出售政府免费授予土地的收入,是修筑铁路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除此以外,联邦政府为铁路建设发放的贷款约为6500万美元,州和地方政府也提供财政援助。从1865年到1890年,包括政府给铁路赠予土地的价值在内,政府援助的总额达1520亿美元,占同期铁路全部投资的10-15 %。

援建铁路法规的实施,极大地刺激了私人资本投资于铁路的热情,大大加快了美国铁路建设的速度。1830年美国铁路营业里程只有23英里,到1860年达到3万多英里,在密西西比河以东地区形成了一个相当完备的铁路网。

1862年,以拨地和提供贷款为主要内容的" 太平洋铁路法" 实施以后,铁路建设更加飞速发展,到1870年营业里程达5.3 万英里,1880年超过9.3 万英里。到1900年,美国铁路营业里程为19.3万多英里。尤其是在这期间,美国建成了横贯大陆的五条铁路大动脉,即:联合太平洋铁路(1869年)、北太平洋铁路(1883年)、南太平洋铁路(1883年)、圣塔菲铁路(1885年)和大北铁路(1893年)。这样,美国在几十年之内,就形成了一个连接南北、横贯东西、沟通城乡的庞大铁路网。从而促进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推动了工、农、商等各业的发展和西部广大地区的开拓。同时,铁路建设还带动了煤炭、钢铁和机器制造业等部门的增长。

再次,技术革命和科学管理对工业化起着巨大推动作用。

在世界第二次技术革命中,美国不仅不失时机地从西欧引进了大量先进技术,同时还鼓励本国的发明创造,为此不断修订专利法以保障专利权,推动了美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科技队伍。从南北战争到19世纪80年代,批准的专利增加了1倍,到1914年超过4 万件。这些新发明、新技术推动着美国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生产技术日益复杂,从而对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科学管理的先驱者。其中最突出的是泰罗。他对作业过程、工时测定、生产进度、车间组织、人员选择和训练、工资制度等一系列有关管理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研究,第一个把凭经验的传统管理置于科学的基础之上,开创了科学管理的新阶段,因而被称为" 科学管理之父".他的主要代表作有《论传送带》、《计件工资制》、《车间管理》和《科学管理原理》。此外,还有工业管理家吉尔布雷斯夫妇的时间——动作研究方法、埃默森的成本管理、福特的同期管理等等。这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原理与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因此,技术革命和科学管理推动着美国工业化迅速向前发展。

第四,资本积累和外国移民是美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要实现工业化,就需要进行大量的投资。这一时期,美国的资本主要靠国内通过节约、储蓄和发行股票来积聚资本,同时也大量利用外国资本加速本国工业的发展。到1914年,美国仍然是一个资本输入国,在引进的外资中约有67亿美元是欧洲国家的投资,其中半数以上是英国资本。这些外国资本大多投入美国的铁路证券、土地、采矿和畜牧业方面。就对铁路证券的投资来说,外国资本要占到投资总额的四分之一。

外国移民是促进美国工业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劳动力。从1861-1910 年涌入美国的移民近2300万人。这些移民主要来自欧洲,他们带来一定的技术和一部分资金,为美国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技术力量和资金,同时也提供了广大的市场,从而大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第五,工业化时期的教育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工业化需要大批有知识、有专长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熟练劳动力。尤其是后进国家要缩短与先进国家的技术差距,发展教育是重要途径之一。据调查,1870年美国仅有16000 名中学毕业生,到1916年增至25.9万名。在同一时期,5-17岁在校学生占全国人口比重从57%上升到75%。为了发展教育,在州政府的预算支出中,教育经费是逐步上升的。1890年是600 万美元,1902年是1600万美元,1913年增加到5000万美元。教育经费的支出占州政府各类支出的第二位。而市县地方政府用于教育的经费更加突出,1900年是1.39亿美元,1902年是2.2 亿美元,19132.81亿美元,教育经费均占各类支出的第一位。

高等学校在南北战争以前,在东部和中西部的16个州内,已有所发展。但这期间只有35所大学开设了工程学系。南北战争之后,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多种类型的学校进一步发展起来。在60年代初,根据" 莫里尔赠地学院法" 建立起来的农学院和工学院为美国农业机械化和工业化培养出了大批专业人才。著名的伊利诺伊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等都是这个时期建立起来的。同时,还派出大批留学生到德国的柏林、耶那、莱比锡等大学深造。在1870-1916年期间,每年取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人数从9200人增至49800 人。这种智力投资的结果,对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