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很多人不会批判性思维?

 恋上咸鸭蛋 2021-09-23

一些致力于传播批判性思维的教师聚在一起时,难免会讨论到这个问题:

为什么很多人不会批判性思维?

对于这个问题,我曾听到过各种各样的回答:

1.因为祖上传下来的文化就是如此,既然父母那一辈不懂批判性思维,那么儿女这一辈也不懂,将来的孙辈自然也不会懂。

2.因为资本家要割韭菜,所以不能让韭菜学会思考。

3.因为人们意识不到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4.因为大多数人天生就很笨,学不会批判性思维。

5.因为不会批判性思维的文科生掌握了话语权。

6.因为批判性思维本来只需要少数社会精英懂就可以了,大多数人只要听这些精英的指挥即可。

图片

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我比较难插上话。

这可能是因为,我倾向于从实证科学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而许多老师偏人文情怀一些。

假设真要研究这样一个问题,那我们就需要设计一个调查方案。这个调查方案,其实和调查人们的身高,原理差不多。

设我们去调查人们的身高,只要我们搜集样本的方式以及搜集到的样本数量都比较合适,那我们就可以提出很多有趣的假说。我们可以研究身高的性别、年龄、职业、收入、地域等种种差异。

调查人们的批判性思维,原理是类似的

首先,我们要用一种类似尺子的东西来量化人们的批判性思维习惯和能力。一般,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技能测试和倾向性测试,这两个量表用得比较多。

然后,我们就要用这个尺子,去量全国各地的人的身高,或者批判性思维习惯以及能力。

实际上,不可能真正量十几亿人,那太费时间了,而且也没有钱。所以要抽样调查。

我们可以分层抽样。

按年龄分,可以儿童抽一批,青少年抽一批,中年人抽一批,老年人抽一批。

按学历分,初中学历抽一批、高中学历抽一批、专科以及本科学历抽一批、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抽一批。

按收入分,可以在不同四分位的收入门槛上,抽上几批。按居住地分,西部抽一批、中部抽一批、沿海城市抽一批。

也可以按性别分,男性抽一批、女性抽一批。按职业分,我暂时还没想好怎么分…

当然啦,实际上用不着这么麻烦。只要选取一个比较大的样本,然后记录下这些样本的各种数据,如年龄、学历、性别、职业、居住地、收入等等,同时也记录下这些样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习惯的测量结果。

有了这么庞大的数据之后,我们就可以推测出一些有趣的结论了。

也许我们会发现,就像父母的身高和子女的身高有较高的正相关,父母的批判性思维测量结果和子女的批判性思维测量结果,也很可能有较高的正相关。不过,我们无法确定这种正相关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可能是遗传,也可能是别的因素。

再比如,如果我们发现学历和批判性思维有正相关,那也可以猜测,更长时间的教育会带来更强的批判性思维。当然,也可能是更强的批判性思维导致你能有更高的学历。

同理,也许收入和批判性思维也有正相关。但我们不清楚是前者导致后者,还是后者导致前者,或者是某种第三因素同时导致这两者。

就我所知,中国还没有这样的大规模的调查,只有少数针对大学在校生的调查,还有更少数针对中学生的调查。

所以,我也不知道大规模的数据。在没有数据的情况下,我其实也只能提出一些有待检验的假设,难以给出一个完善的模型。从我自己的观察来看,人们是否表现出批判性思维,和这个人是否有表现出批判性思维的需求,关系很密切。

而不同职业的人,需求差异比较大。通俗来说,干脑力活的人,对于批判性思维的需求较大。干体力活的人则需求较小。不同的工作内容,差异也很大。

如果你的工作内容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某些事情,整个过程是相对机械化的,那么一般不需要批判性思维。但如果你的工作内容比较有挑战性,那对于批判性思维的需求就比较大。

喜欢与人辩论的人,一般对于批判性思维的需求会比较强。不过,从我的个人经验来看,热衷于辩论的人的确经常表现出批判性思维的习惯,但能力方面就不是很理想了。

如果实际去采访那些试图系统性地学习批判性思维的人,比如我的学员,那他们给出的回答,通常充满随机性。他们通常会说,自己是无意中听说了“批判性思维”这个词,上网搜了下这个词,看了一些相关的书,然后就想要系统学习一下了。

但他们自己无法解释这种“无意中”了解到的事情,无法说明什么样的人更有可能在无意中了解之后,就有了学习的动力。而什么样的人在无意中了解之后,就直接忽略了。

不过,我对于“为什么很多人不会批判性思维?”这个问题,其实也不太上心。因为我基本不问这个问题。

一定要问的话,我也会问“如何提升人们的批判性思维习惯和能力?”,至于为什么很多人欠缺这种习惯和能力,那不是我最关心的。

图片

那么,如何提升

们的批判性思维习惯和能力?

搬家。

当我们从一个不够好的文化环境中,搬到一个更好的文化环境中时,你的行为模式就会有所变化。

这有点类似大学生的宿舍里来了个东北的舍友,过一段时间大家说话都有东北口音了。

假设你身边来了个讲“批判性思维语”的舍友,这个人总是持之以恒地坚持自己的口音。那久而久之,也许你也会染上类似的说话习惯。下面是一些“讲批判性思维语”的人,可能会习惯性追问的问题:

 1.你的结论是什么?(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你的最终主张是什么?你希望我相信什么?你希望我怎么做?)

2.你的这个结论是什么类型的结论?(你想要表达语义类的命题?还是事实类的命题?或是价值类的命题?政策类的命题?你是不是同时想表达多种类型的命题?)

3.你支持这个结论的理由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为什么这么想?你有哪些支持这个结论的证据?)

4.有没有什么理由是支持你这个结论所必须的,但你又没有说出来的隐含理由?(要使得你的结论成立,还必须假定什么前提条件?) 

5.你提到的事实的定义是什么?(你说的这个词,它是什么意思?你说的这个概念,它是指什么东西?你的这个说法,它的操作性定义是什么?)

6.你判断价值的标准是什么?(你为什么认为X很有价值?你为什么认为X比Y更有价值?)

7.你考虑到的成本和收益分别是多少?(你觉得这么做的机会成本是什么?你认为这么做之后会带来什么好的结果?还有没有别的成本很低、收益很高的做法?)

8.所有这些理由都是真的吗?(这些理由都是可以接受的吗?这些理由都是值得相信的吗?还需要别的理由来支持这些理由吗?)

9.你的这个论证,有没有可能是某种逻辑谬误?(这是人身攻击吗?这是因人纳言吗?这是诉诸伪权威吗?这是滑坡谬误吗?这是不当预设吗?这是引入红鲱鱼吗?这是以偏概全吗?这是不当类比吗?这是……)

10.有没有不支持你这个结论的好的论证?(有没有好的理由和证据来反对你这个结论?和你意见不同的人,他们是怎么说的?)

WINTER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