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岁演讲 | 科学巨匠杨振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xxjjsdt 2021-09-24

9月22日,由清华大学、中国物理学会、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主办的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在清华大学举行。杨振宁亲临现场,与大家一起庆祝他的农历100岁生日。

在研讨会上,杨振宁回忆起,1971年邓稼先给他的信中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杨振宁说当时没有看懂这句话,50年后,他回应称,“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可以很自信地跟你说,我这以后五十年是符合你'共同途’的瞩望,我相信你也会满意的。”

科学巨匠杨振宁

杨振宁曾是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物理学家,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两位华人之一,他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在统计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量子场论、数学物理学等领域也做出了多项卓越的贡献。

杨振宁原籍安徽凤阳,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今属肥西县)。4岁时,母亲开始教他认字,1年多的时间教了他3千个字。杨振宁读小学时,数学和语文成绩都很好。1938年,才16岁中学还没有毕业的杨振宁,就考入了西南联大。1942年,20岁的杨振宁大学毕业,随即进入西南联大的研究院。1944年,研究生毕业。

1945年,杨振宁考取公费留学赴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

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开始同李政道合作。1957年,35岁的杨振宁与31岁的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7年,杨振宁和梁恩佐等人在波士顿创办了“全美华人协会”,促进中美关系。

1980年杨振宁获得拉姆福德奖,1986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杨振宁对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包括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除了同李政道一起发现宇称不守恒之外,杨振宁还率先与米尔斯提出了“杨-米尔斯规范场”,与巴克斯特创立了“杨振宁-巴克斯方程”。他的这些在理论物理方面的伟大成就,是二十世纪的所有科学家都无与伦比的!

真实的杨振宁教授

近些年,国内有些人对于归国定居的杨振宁教授多有非议,大家似乎更关心的是他的私生活,老夫少妻一直是市井津津乐道的话题,很多不明真相的人骂他是一生服务美国,晚年带着诺贝尔的荣耀来中国享受。对此,杨振宁教授从来没有进行过任何的回应,依然我行我素。那么,杨振宁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真的如大家所说吗?

其实,持这种观点的人是不了解真实的杨振宁教授,他们只是看到表面,而不明就里。平心而论,杨振宁晚年娶了年轻漂亮的翁帆让大家感到不悦,但这是人家的私事,与你何干,老夫少妻的现象还少吗?难道就因为他是个名人就应该受到非议?只能认为他们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多少有点羡慕嫉妒恨的意思。2021年9月22日下午,由清华大学、中国物理学会、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主办的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在清华大学举行,这位世界物理学巨匠在会上作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演讲。

1971年,中美还没有建交,杨振宁就第一个冲破美国的层层封锁来到中国访问(此时的杨振宁已经加入了美籍,访问中国自然受限),这次访问在世界上造成很大的轰动,回到美国后,他又到全美七十多所大学演讲,介绍中国,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并希望众多的华人学子可以到中国去看一看,不要听信传言,要眼见为实,并联合华人成立了全美华人协会,这个协会的主要工作就两项内容:一是为全美华人争取利益,让更多的华人参政议政,努力提高华人的社会地位;第二就是联合全美华人向美国政府呼吁,停止对中国的敌视行为,尽快恢复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杨振宁教授在拿到诺贝尔奖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安排岳母曹秀清从台湾飞到美国,再从美国飞往日内瓦,随后从日内瓦飞到北京定居,为自己日后回国打前站。是的,杨振宁是加入了美国国籍,但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拿着外国国籍却来赚中国人的钱?又有多少人拿着中国国籍而替外国人办事?难道就不允许拿着外国国籍来帮助中国的华人?

莫伟曾向中科院副院长周光召写过一封信,他在信里介绍了一些海外华人华侨的情况,“海外华人华侨有很多,但这些人对中国并不了解,都有私心,但据我了解,这些华人科学家里面只有两个人完全没有私心,只有一心一意希望中国好,这就是杨振宁和李政道,在一些国际会议上,凡是出现无端对中国的攻击内容时,杨振宁和李政道都会进行各种反击,包括气愤退场,以示抗议。”

事实上,杨振宁在美国一直在为中国默默做贡献。

1978年3月,在杨振宁、李政道等人的倡议下,中科大创建首期少年班;

1980年,杨振宁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发起成立“与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专门资助中国学者去该校进修;

1981年,杨振宁在美国石溪分校设立CEEC奖金,从美国和香港等地募集资金,支持中国各大学、研究机构人员到石溪做访问学者;

1983年12月28日,杨振宁向国内建议:“搞软件15-18岁较为有利”,于是,科大少年班设立了计算机软件专业;同年,杨振宁在香港发起“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累计募集资金2000多万港币,资助国内研究项目数百个,培养了一大批的青年学者;

1984年到1986年,杨振宁先后发起成立“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吴健雄物理奖”和“陈省县数学奖”,主要针对国内优秀学子予以奖励;

1983年12月28日,杨振宁向国内建议:“搞软件15-18岁较为有利”,于是,科大少年班设立了计算机软件专业;同年,杨振宁在香港发起“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累计募集资金2000多万港币,资助国内研究项目数百个,培养了一大批的青年学者;

1984年到1986年,杨振宁先后发起成立“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吴健雄物理奖”和“陈省县数学奖”,主要针对国内优秀学子予以奖励;

1992年,杨振宁自掏腰包拿出二万美金在天津南开召开了一次国际会议,将更多的学术研究带进南开;

2003年,杨振宁回国定居时,还顺手“拐带”了姚期智院士一起回国,姚期智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图灵奖”获得者,现在是清华大学人工智能专业的教授,清华“姚班”创立者。周光召院长曾说过:杨振宁为中国至少培养了10个以上的中科院院士和5个大学校长。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说:杨振宁将清华三个物理研究领域提高到世界一流,没有他,就没有清华物理系的今天。

杨振宁,何许人?

学术:他如普朗克一般开启了一个庞大的圣殿,如朗道一样俯视整个物理学的宏伟构架。他注定是历史的长河中最闪亮的几颗星之一。

处世:他提携后辈,不忘同窗,热心社会活动,积极支持祖国发展;不打压异己,不拉帮结派。

文化:他兼具中国传统的家国情怀和放眼世界人格,却能避开几乎所有的糟粕文化。

三百多年前的牛顿,虎克,惠更斯,莱布尼茨等名字仍在闪耀,科学和艺术终将不朽。能和伟大的人生在同一个时代。千百年后,人们记住的终究是那些灿烂的文明和一个个闪亮的名字。

在很长的时间里,很多人都在争论一个议题——中国古代究竟有没有科学?当此问题提出之时,中国正面临救亡图存,急需建立和发展科学,跟上世界潮流,避免被淘汰。这个问题更深一层的暗示是,中国人到底是不是不适合做科学?科学是不是就无法在中华文明中生根发芽?

也许这样的争论可以继续下去,但现在恐怕没有人认为,现在的中国没有科学,中国人不适合做科学。因为很早的时候,杨振宁就用事实作出了最为有力的回答。诚如诺奖得主丁肇中所言,中国人在国际科学上有建立不朽之功勋者,乃自杨振宁始。

文章来源 | 光明日报、码匠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