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一章揭示了“道”的真相

 知常不病 2021-09-24

文/赫利玲/知常不病

开宗名义,老子开篇就告诉人门宇宙诞生的原理。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先哲老子,在几千年前,图难于宜,为大于细,寂寥中看清世界,虚静中洞明真理。用自己独特方式帮助天下人探明宇宙的起始。

【1】冲而不盈、道的作用

宇宙万有纷繁复杂,源于永不枯竭没完没了的道的作用。但道不可名状无法形容。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道无法描述,道也无法名状,但道是空虚激荡的,它的作用也是没完没了的。这种深远好像就是万物的宗主。

【2】恍惚中、存精真

恍惚真实存在,但却很难形容。非要把老子的道讲成是事物,恍惚反而成为最好的形容。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从古到今,恍惚的名字不能废去,根据它才能认识万物的开始。老子怎么会知道万物开始的情况呢?原因就在于此。

【3】真玄无、实妙有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恍恍惚惚,无中生有。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所以要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要从“有”中,去观察道的运行。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宇宙诞生,如同打开玄妙的大门,开门同时诞生了有和无,有无相生,无为精信,有为质真。

【4】眼不见、也有实

看不见的、听不到的、摸不着的也真实存在的事物,在今天已被人们广泛认知。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这三种现象,无法追究。因为它们是混然一体的。它身上不发光,身下也没影子。连绵不绝而难以形容,就好像又回归于没有事物的状态。这叫做没有形状的状态,没有形态的形象,就把它叫做“恍惚”吧。

【5】天地根、大道成

道是无中生有,是恍惚的精真,是混然天成,无声、无形的往复永恒。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亥,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有一个混然一体的事物,在天地之前产生。无声也无形啊,不受影响而独立存在,永不停息而往复运行,它可以算做孕育天下万物的母体。

我不知到它的名字,就把它叫做道,并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

【6】绵绵存、道功能

天地万物得以是现,源于连绵不断而无穷无尽的道的功能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空虚的道是永恒存在的,这叫做深奥的母性。深奥的母性,是天地的根源。它连绵不断地存在着,其作用也无穷无尽。

【7】宇宙源、太极炁

天机乍现,宇宙诞生于激荡的真元,但又无处不调合和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元生太极之炁,太极生阴阳二气,阴阳二气互化调和,合和的阴阳而生成万物。万事万物都包含着阴阳两个对立的方面,它们在对立互化中得到调合和谐。

佛陀讲空,意在亦空亦色;老子讲无,意在有无相生。佛陀有无量光、无量寿;老子有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这是道,是天地的根本、万物的祖宗、宇宙的诞生之门。它就是看不见、摸不到、听不着、也无息、也无象、也无形的恍惚的元炁。

宏观的人们看不到头,微观的人们看不到尾。好在宇宙万物一脉相通,老子告诉人们: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拿着上古的道理来驾御今天的事物,能认识亘古不变的真理,就可以认识道的规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