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推送,我会带你从学生和阅卷老师角度看练字与书写。 我爸妈字都不错。 我爸的字更好看: 小学时候,我们有练字课,每天在老师的监督下写二十分钟,字帖写了一本又一本。 但,我的字是这样的: 初二下学期,没有任何改善: 而且我写字速度还非常慢。那个时候数学老师喜欢在黑板上抄题,让我们回去做,我永远是最后几个抄完的,偶尔放学以后还会被留下。 她和我爸是师范同学,知道我爸字好,便让我问我爸。 我爸说没事,能练。 于是我就练了。 事实证明,对我来说,练行楷是完全可以的。 ——可能跟我书写比较工整,只是结构需改善、速度需提升有关。 之后就没有再集中练过字了,现在的字长这样: 黑板上看是这样的: 什么时候开始,都不迟。 只要'有意识'去做,不断观察,不断思考,不断修正,很快就能有进步。 接下来,我会从准备工作、练习方法和如何运用三个方面介绍如何练字。 首先要有一颗真正想改善的心,这样才会动脑,才会用心。 我大概是初三才学会'有意识'练习的。之前无论是练琴还是练字,都是处在'老师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的状态。 这也是我此前练字一直没有成效的原因。 然后,找一个练字专用的地方(最好与平时写作业的位置不同),一张干净的大桌子,同时还要准备一本字帖、一支钢笔、很薄的那种字帖印纸、一张米字格纸。 字帖印纸不是买的,是我妈一页一页把以前字帖上没用完的部分撕下来,钉成了一个本。网上也有卖的,搜“临摹纸透明纸”就可以。 使用的时候把米字格的那张纸垫在下面。 笔最好用钢笔,因为用中性笔想写得好看点,真的太难了。 现在视频网站上也有讲解,比如B站的九九高效练字,可以跟着同步练习。 不过我还是建议用字帖,更方便,也更容易坚持。 练字要动脑,动脑,动脑! 不动脑,写多少也是输的。 练习方式是,先用影印纸印在字帖上,描几遍;再印着米字格临摹几遍。后者是重点。 描红的时候注意每一笔的位置、倾斜角度、结构分配,临摹的时候,这就是范本。 练字就像画画,田字格就是画布。虽然不需要严格比着尺子这个笔画要占多少位置,但大体的比例还是要有的。 每个字最少写一行,写到满意为止,或者说今天这个字怎么看怎么别扭,就换一个,明天继续。 这是当时我的字帖,还能看到钢笔印写之后的痕迹。 练得好的会打个钩。 这个钩最初可以由家长来画,作为一个标准和鼓励,尤其是在没有动力练习的时候。 比如,今天练一页,但是这一页必须有几个好字才能过关,否则再写一页。 之后,可以由自己勾画。辨别和评价一个字的好坏,也是练字的一部分。 或者说,这是练好字的最重要的部分。 前面两部分,大部分同学都能做到。 难的是练了之后,如何运用到作业和考试上。 这个过程中,你要对抗自己练了几年十几年的习惯。 前面我们提到的在家里创建一个新的写字环境,也是为了避免自己陷入过去的本能反应之中。 所以,对于学生来说,选择假期练字比较好,因为不需要赶着记课堂笔记,作业也没有在那么多,能悠悠闲闲写字。 那个寒假,我们的历史作业是抄笔记。 这种必须完成的抄写作业,就给练字提供了最好的机会,不至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当时我借了一个学姐的笔记本,她的字很漂亮,我就一边慢悠悠模仿她的字,一边和我的练字成果结合。 开学之后,我的字也经历了一些反复,作业量恢复,环境也没变,旧习惯又想跑出来占据我的行为。 还好假期打了比较好的基础,适应时间大大缩短。 考试书写,最重要的不是好看,而是工整。 好看和工整,是评价字的两个维度,不一定同步。 我们尝试站在阅卷老师的角度看上面的五份试卷。 第一张,字不算特别好看,胜在干净、清晰、工整。 第二张,大小适中,但疑似是用0.38的中性笔写的,略微影响效果。 第三张,应该是练过,字很漂亮。 第四张,每一个字单拎出来貌似还不错,但凑在一起就啥也看不见。 第五张,字略小一点,涂改也太多,显得很凌乱。 对比之后,我最喜欢第一张。 我们可以把书写工整算作一种应试技巧。 所有的应试技巧,说白了,就是给判卷老师铲除理解难度。 你看,像什么分点答题、字迹工整之类,都是这样。老师最喜欢的就是利利索索把分给了的。 所以,字好看的大部分能得到老师的喜欢,但字不太好看,只要工整,也不至于被扣分。 书写工整也有技巧,做到两点即可: 一、笔画干净,不拖泥带水,弯直有度; 二、字间距、行间距尽量宽一些。 E N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