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为何三妻四妾?除了传宗接代之外,还有这种的残忍作用

 无风起念 2021-09-24

古代封建制度下,一夫多妻是为了传宗接代,因为古代大多是农耕社会,所以男性是重要的生产力,家中人丁旺盛,代表生产力高,除此之外,“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若无后嗣继承,则视为对祖先不孝,所以生男丁继承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原配妻子无生育能力,也就衍生出妾室,但到了后来,娶小妾的目的性,却变得越来越复杂,甚至当成交易的工具。

▲小妾除传宗接代外,还被当作政治联姻工具。(示意图/翻摄pixabay)

据了解,小妾一开始是为了传宗接代,但之后却成为被贩卖的工具,例如家中贫困,为了让男丁活下去,只好牺牲女孩。而这些女子,多半被卖到富人家当婢女,也有不幸流落风尘,一生凄苦不堪。

另外,小妾还可以用于民政纸上的联姻,被送给有钱人家,以达到某种目的,生活没有自主权,只能任人摆布。而且,小妾的地位非常低,甚至连家中下人也会看不起她们,生命掌握在他人手中,暴露了人性的缺点和扭曲。

▲小妾除传宗接代外,还被当作政治联姻工具。(示意图/翻摄pixabay)

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婚姻制度中,为避免封建制度继承关系混乱,“一夫一妻制”和“嫡长子继承制”成为宗法制度的基本原则,在很多朝代的法律中都给以明确的规定。

但在实际生活中“一妻”的原则却未必被普遍遵守,有时会平妻的状况。譬如晋朝的贾充,获皇帝允许有李婉郭槐两个正妻。敦煌出土唐天宝年间的户籍册中,可以发现许多二妻、三妻之家。在此后诸多金石雕刻和文学作品中也多有一夫多妻的记载。

▲小妾除传宗接代外,还被当作政治联姻工具。(示意图/翻摄pixabay)

中国古代妻与妾有严格区别,而且在大多数朝代,一般情况男子在只能有一个妻,一般称正室元配(如是皇帝的妻则称皇后,皇帝的妾室为嫔妃),妻以外的其他配偶都是。妻的家族是丈夫的亲族,如发生诛三族、诛九族等情况时,会相互受到牵连。而妾由于出身低微,地位低下,其家族与丈夫的家族基本无关。

妻与妾生育的子女待遇也有显著区别,前者称“嫡出”,后者称“庶出”,一般只有嫡子才有继承父亲职位爵位的资格。对于纳妾也有一些规定,比如明代朝廷明确规定:官员不可纳为妾,否则革去官职,永不叙用

▲小妾除传宗接代外,还被当作政治联姻工具。(示意图/翻摄pixabay)

兵入关前的满洲社会奉行一夫多妻多妾制,诸位妻子之间并无一夫一妻多妾制下的嫡庶之分。满语贵族之妻则称福晋,贵族可能有多位福晋。众福晋之下,是小福晋、小妻(buya sargan)、婢妾(gucihi)。

今天,纳妾都是非法的。然而现实生活中,由于男女经济地位的不对等,法律难以干涉到的个人生活领域,男性以财物供养的方式、在有妻子有家庭的同时和其他一名乃至多名女性保持“事实婚姻”状态的情况(通常所说的包二奶),仍屡见不鲜

▲小妾除传宗接代外,还被当作政治联姻工具。(示意图/翻摄pixabay)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社会“一夫一妻制”未能真正实行的原因探析

关注【无风起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