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小乔 “太空没重力,我就和别人一样了,可以在太空中自由翱翔。” 这段太空梦,来自18岁男孩邢益凡。 他刚以645的高考分数,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但与别人不同的是: 因罹患渐冻症,他体重只有18公斤。 没人能想象,这个男孩的今天,背后经历了多少艰辛,付出了多少努力。 而他的事迹,也不由得让人想起另一个名字——程浩。 程浩是谁? 在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 “你觉得自己牛在哪?” 下面最赞回答,是这样的: “我自1993年出生后便没有下地走过路, 医生曾断定我活不过五岁。 然而就在几分钟前, 我还在用淘宝给自己挑选二十岁的生日礼物。” 这是知乎第一个评论破万、点赞破十万的回答。 答主正是程浩。 因为未知疾病,他一辈子不能走路; 吃过“猪都不吃的药”,尝试过各种难以想象的疗法; 从没上过学,自称是“职业病人”; 而他的经历和故事,感动和激励了无数人。 每当觉得对生活失去希望时,总想去回望程浩的一生,之后又会充满力量。 这个只活了20年的男生,其生命的厚度,早已超过了许多人。 011993年3月23日,新疆博乐市。 25岁的李哲,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为程浩。 程浩长得白白胖胖的,很招人喜欢。 但在他6个月大时,家人却发现了异常——他不怎么动。 辗转各个医院检查,一查就是好几年。 结果令人灰心。 有说是脑瘫,有说是肌无力,还有说这孩子养不过5岁,建议不如打一针放弃的…… 但李哲觉得,就算孩子真活不过5岁,那也应该先等他活到5岁再说。 医院治不了,就再想别的办法。 小小的程浩,几乎吃遍了各种治疗的苦头: 药物、仪器、电流、气功、推拿、针灸…… 用他的话说,每天人还没睡醒,就要被长针刺入脖颈抽血; 吸痰器插入喉咙,巨大的噪音仿佛要震碎五脏六腑; 眼看各种五颜六色的液体,通过针管注入自己的体内,一扎就是好几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输液…… 他感觉自己仿佛现实版的“科学怪人”。 但即便这么折腾,也没治好他的病。 这也导致他最不喜欢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医生说的“你马上会好的”。 他甚至调侃道,这让他长大后始终认为: 最久远的单位不是“永远”,而是“马上”。 (小时候的程浩) 02就这样磕磕绊绊的,程浩熬过了5岁的坎儿。 但身体情况依旧很差。 11岁时,他被下了病危通知书,原因是心衰。 此后,基本每年他都会收到两次病危通知书。 这些厚厚的纸,被妈妈李哲钉在家里的墙上,说是留作“纪念”。 由于肺部发育不健全,程浩的身体非常虚弱。 一点点感冒或炎症,都会带来严重后果: 心脏衰竭、肾结石、肾积水、胆囊炎、肺炎、支气管炎、肺部感染…… 每个都可能要他的命。 为了防止他感冒,李哲会在床边准备三个厚度不同的被子。 根据晚上不同的温度,给程浩换着盖,时不时也得帮他翻个身。 由于常年重复这些动作,李哲的胳膊肘都磨出了茧印。 一次因为有急事,她找弟弟代替自己照顾一下程浩。 可弟弟刚来了一天就受不了了。 因为要帮程浩翻身,要时时刻刻注意他的状态,自己根本就没办法睡觉。 他无法想象李哲是怎么坚持的。 还有一次,程浩病危,整个人昏迷不醒。 因为没法吃饭喝水,他只靠输液维持生命。 李哲就拿了一个医院的木头凳子,坐在程浩床头陪伴他。 一坐就是三天三夜,滴水未进、寸步不离。 最终,程浩终于醒了过来; 李哲却因为坐的时间太长,又没吃东西,下楼梯时一头栽了下去。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但李哲从不觉得艰苦。 相反,她觉得程浩带给了自己很多快乐。 自己生下的孩子,就是要尽自己所能去保护。 (程浩一家三口) 03因为身体原因,程浩没法像正常人一样上学。 李哲曾给他找过家庭教师,但没上几节课,老师就不来了。 她只能亲自上阵,教儿子读书识字。 程浩吃饭速度很慢,基本上一顿饭要吃一个多小时。 李哲就一边喂他吃饭,一边教他拼音。 等程浩八九岁的时候,电脑刚刚兴起。 她就买了台电脑,让他每天玩一会儿。 电脑为程浩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他用电脑下棋、看书、看电影、写作……仿佛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有一次,他跟李哲说,自己每天要读10万字的书。 李哲听了不以为然,觉得他做不到。 但没想到的是,他竟然做到了,最高纪录甚至达到一天20万字。 其实,程浩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上进”。 曾经,他也因为对生活失去信心而自暴自弃。 整日迷失在网络游戏里。 但有一次雨夜停电,他盯着漆黑的电脑,才发现自己的世界如此脆弱。 从此,他摒弃了对过去人生的绝望,开始了对未来的希望。 他对此近乎狂热,而由于在写作时,他的手要搭在胸腔上支撑; 长此以往,胳膊把胸口压成了一片淤紫。 程浩曾评价自己: “除了读书、写字、生病外,一无所长。” 但如果你看过他写的东西,你会发现和想象中的愁苦不同: 他的文字充满了幽默向上的、蓬勃的生命力。 (程浩小时候) 04这种幽默向上,很大程度来自程浩的父母。 他曾在采访中说过: 自己的性格,受父母影响最大的,就是他们的积极和乐观。 在他面前,父母从不避讳谈及健康、疾病和生死等话题。 甚至有时还以此开玩笑。 程浩在有了电脑之后,经常在电脑前敲敲打打。 李哲就会开玩笑似的跟他说: “哎,你写好了赶快发,不然哪天就发不出去了。憋着发不了多难受,你眼睛都闭不上。” 由于身体萎缩,程浩的心脏外就像只裹着一层皮。 这也会被李哲拿来逗他:“我说程浩,拿个针在上面撵一下,看你啥感觉?看你会不会痛撒。” 程浩说他头痛,李哲就说:“是不是长脑瘤了啊你,你再长脑瘤就完蛋了,一天都多活不了撒。” 每当这个时候,程浩也会回应说:“别胡说八道了,能不能盼我点好?” 这种对于生死的调侃,已经成了他们之间的默契。 只不过有一回,李哲喝了点酒。 那一次,她对程浩说起自己最大的愿望: 让当年那个说程浩只能活五岁的医生,再见见他。 05本来以为,程浩会就这样,走过一个又一个坎儿。 然而没想到的是,那一天的到来,突然得连张病危通知书也没有。 2013年8月21日。 这天,程浩在医院的状态不错,打算第二天出院回家休养。 他和妈妈说了自己之后的计划: 最近自己写东西时间比较长,都没时间看书了,打算用几天的时间,先把手里这套书的第一部看完,之后再看第二部。 他还告诉准备去买饭的妈妈,别忘了给自己带一瓶脉动、一盒薯片,和一罐旺仔牛奶。 李哲几乎是跑着来回的,用了20分钟不到。 回来后,她看到程浩闭着眼睛,还以为他睡着了。 可无论怎么叫他,都没有反应。 那颗被薄薄皮肤覆盖着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我真的应该在他身边。我不该那时候走。” 当那一刻来临的时候,李哲还是觉得很遗憾。 (病床上的程浩) 06说到遗憾,程浩也有自己的遗憾。 虽然他觉得“遗憾”这个词并不准确,因为他从来没有机会、也没得选择。 他曾说过,自己最遗憾的,是没机会去谈一场甜甜的校园恋爱。 他曾写过一封情书,给自己从没见过面的另一半。 因为他的微博名字是“伯爵在城堡”,于是他将想象中的爱人称为“女巫”。 情书就是伯爵写给女巫的信,信中充满了对爱情的向往。 然而,幻想过后,终将回归现实。 在知乎上,他回答过这样一个问题: 不难看出披着名为戏谑的躯壳,包裹的,其实是自己的无奈。 而下面网友的回答,也是所有人想对他说的话。 07在短暂的20年人生里,程浩阅读过大量文字,也留下了许多自己写的东西。 在整理他的遗物时,李哲发现电脑里存着他写的诗歌、小说、杂文、读书笔记等等,共有40几万字。 他甚至还写下了2013年一整年的计划。 比如要看什么书、写多少字、学什么新技能…… 程浩曾经说过,自己最害怕的,是上帝给了自己理想,却忘了给自己实现理想的时间。 最终,李哲将这些文字,整理出版了书籍《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 这本书记录了程浩的一生,记录了他与命运战斗与和解的过程,记录了他对于世界的种种思考。 但有意思的是,通过他的文字,你能感受的是: 作者不是一个饱受摧残的病人,而是一个热爱生命、朝气蓬勃的少年。 他有作为年轻人对世界的幻想,也有作为年轻人很少能达到的厚重。 对于命运,他是这样理解的: “小时候,我忍着身体的痛苦。 长大后,我体会过内心的煎熬。 有时候,我也会忍不住想问: 为什么上帝要选择我来承受这一切呢? 可是没有人能够给予一个回答。 我只能想,不幸和幸运一样,都需要有人去承担。 命运嘛,休论公道!” 对于“人因什么而牛逼”,他这样回答: “真正牛逼的,不是那些可以随口拿来夸耀的事迹,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 对于公平,他这样认为: “只有坦然接受命运的不公,才能安然享受生命的平等。” (小时候的程浩) 08很多人是在知乎上认识的程浩,也有人在他去世后开始对他有所了解。 他的一生,不可说不孤独; 但他的经历,却给了无数人震撼、感动和治愈。 生前的程浩,很喜欢交朋友。 大家的私信和问题,他都会认真回答。 如今,他去另一个世界已经8年了。 直到今天,他在知乎上的答案,还会经常被人刷到,给那些困境中的人,一点关于问题的思考。 在一个“给自己的三行遗书”的问题下,程浩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留下我的眼睛照亮世界 用我的灵魂 为你们开拓另一个人间 有人说,越是深入了解他,越是后悔自己来晚了。 也有人依然习惯地在他微博下留言,诉说对他的怀念和对自己的鼓励。 这个把“活着”当作一项事业的少年,无时无刻都在提醒我们: “幸福就是一觉醒来,窗外的阳光依然灿烂。” 他让我们看到命运的残酷,同时也看到生命的韧性。 他一生从未走过路,却告诉我们如何更好地去走自己的路。 让更多人拥有了面对生活的勇气。 “而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决不能回头。” “天堂未必在前方,但地狱一定在身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