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刀币有哪些特征?

 博搜艺术 2021-09-24

  刀币主要在当时中原的北部,毫无疑问,这种货币直接脱胎于工具和兵器中的刀。刀币流通于齐燕、赵等国,反映了北方民族的尚武之风。同时,北方民族将货币铸成刀形,蕴含辟强兵富国的的愿望。现在我们收藏刀币有辟邪保平安的吉祥寓意。

  

  刀币是由刀子(削)发展而来,其柄端有环,柄上一二条线纹,仍保留到削的形态。其也是战国金属货币主要形式之一,战国时,铸造和流通刀币的国家有燕国、齐国、赵国和中山国,而以燕国和齐国的刀币最为发达和盛行。

  刀币的形状、纹饰、设计风格等都直接反映了当时世人的审美趣味和思想观念,独具民族和时代特色。通过这些刀币,今人在了解古劳动人民生活状态的同时,还可欣赏他们的聪明才智,并探究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物以稀为贵”的收藏投资市场,藏品的价值往往与其年代是否久远、流通时间长短、存世量多少息息相关。我国钱币有近五千年的历史,显然,刀币的历史年代久远,存世量少,极为珍 稀,也就意味着其具有较大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博山刀】博山是地名,博山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南部。在清代中期嘉庆年间,博山地区香峪村曾首 次出土一批刀币,其刀币正面有一“明”字,此“明”字细长,凸出钱面不到0.5毫米,背面的文字多变,一般有三至四字。由于这些文字奇特难释,故以前就以“博山刀”称之。

  齐国主要占据山东大部分地区,而当时在齐鲁大地上 流通的货币主要以刀币为主,所谓刀币就是形状犹如一把大刀尾部成环状,齐鲁大地依山傍海,地理位置优越,经济非常发达,齐刀币比较厚重肥大,面文主要由三字刀、四字刀、五字刀、六字刀几种,其中六字刀最为罕见。

  

  刀币中还有一种尖首刀,似属燕国的一种货币。这种刀通高约16厘米,重11~15克。从刀背到刀柄,形成一道弧形线,刀柄较细,刀首较尖,故俗称尖首刀。有的刀尖长如锥形,俗称针首刀。这两类刀的特点是无一定的面文,甚至有无字的。钱文一般仅有一字,如“王”、“工”、“五”、“上刀”等,这些字可能是记号。出土这种刀的地区主要在今河北省北部、中部一带,包括张家口、保定、易县、徐水、安国、河间、灵寿、藁城、石家庄等地。北面如辽宁省的凌源,南面如山东省临淄,也都有出土。从出土地点看,大部分皆在燕国境内,可知此刀为燕币的可能性较大。有时此刀也和明刀同出,但数量很少,或许这是一种比明刀更早的燕币,当明刀大量使用之际, 这种刀已经为数不多了。在山东省招远、寿光一带,过去出土过一些截去刀首的尖首刀,其用意何在, 目前还不清楚。

  刀币流通范围偏于我国东方与北方,具体地说,最初在齐、燕境内行用,而后在赵、中山等国与布钱并行。齐刀,在其面文中均有“法化”二字,化者,货也,法化者,法定货币也,取象于商周时期的实用工具青铜削,背外刃内,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铸币的一种。从历史材料来看,齐刀始铸于桓公执政期间(前685年~前643年)。《管子》载:“桓公铸币于庄山。”齐刀铜质精良,形体深厚,篆文书体华美典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