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成长+家长的成长=孩子的成长!为了孩子,让我们一起努力! 朋友圈里看到一段视频:一位男老师身穿大红色旗袍,旁边的叉开得很高很高,同学们围在他身边笑着闹着……大家看到都哈哈大笑,并把它作为一件笑料传播。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位老师的用意。 我很感动,这位男老师不怕丑相百出,他用中国最传统的方式祝愿他的学生在高考中红红火火,旗开得胜。——为了学生,他什么都不怕了! 开考第一天,老师们不断晒出一届届的小学毕业照,上面是用文字表达的满满的祝福:祝我的学生开考顺利,高考满意……这两天,六年级的女老师穿得特别漂亮。不是红色的旗袍,就是绿色的。一位同事的话语揭开了谜底:“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在考试中红红火火,旗开得胜,一路绿灯,顺顺利利,心想事成!”。没有当过老师的人,一定不会理解老师的那点小心思。这不是迷信,而是真真切切的爱! 有人说,老师为学生补课,是因为学生成绩好,可以拿奖金。其实,作为老师,虽然清贫,但钱不是原因,真正希望的是自己的学生没有一个掉队。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的那位瘦弱的女教师就是现实版老师的真实写照。 有人说,老师要家长做这做那,是因为偷懒,想推卸责任。其实,作为老师很清楚,父母的参与跟陪伴在孩子的成长路上是多么重要。 有人说,我们把孩子放在学校,孩子犯错就是你老师没有教育好。其实,作为老师,不是没有教育,而是家校教育理念不一致,效果就事倍功半。 有人说,学生不完成家庭作业,告诉家长干什么,你们老师管啊!其实,作为老师,不是不管,而是不能隔空管,即使隔空管(比如网络学习),效果也不理想。家庭作业,顾名思义,是家里完成的。跟你沟通,是希望你督促、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有人说,我们孩子的老师真是人渣,根本无法沟通,发她微信到半夜也不回你。其实,作为老师,更看重“尊重”二字。带着情绪沟通,两败俱伤;带着尊重、信任沟通,老师就会个个通情达理。 有人说,这种老师最差,天天把学生留得很迟,害我们等了半天……其实,作为老师,多么想把自己储藏的所有知识教给学生,根本不会在乎这个孩子是自已亲生的,还是别人家的孩子。 是的,我们的老师,言行绝对“不一致”,确实有点让人不可思议,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遇到不讲理的家长,就会不断自己发咒:“这样的家长,我再也不敢教育他的孩子了,放弃吧……”那是不被认可和理解的无奈。情绪过去了,又跟往常一样,该跟你沟通的时候照样打电话,该管你孩子的照样严格管教。遇到不听话的学生,就会发出“狠话”:“你这样的学生,我不想再管你了,你不听就不听,想不做就不做,反正学习是你自己的事……”那是恨铁不成钢的无助。一会儿,只要一会儿就熬不住了,不完成作业的督促,作业错误的辅导,上课不专心的批评……一样也不会落下。遇到困难的课题,嘴里说着“太难了,我完成不了。”那是因为担心做不好拖了大家的后腿,失了自己的面子。一转身就会寻找各种资料,寻求优秀团队合作,夜以继日,全力以赴,直至拿出最佳成果。你是只看到他们的表面,还是能读懂他们内心的那点小心思呢? 复习阶段的那几天,午休时间看到最多的是,老师们端坐在讲台前,沙沙地批改着作业,眼睛时不时地溜几眼,督促着学生们静心午睡,养足精神…… 期终考试的前一天,已停止校内托管服务,六年级的老师自发约定5点放学,分秒必争地为学生答疑解惑,口干了,喉咙哑了……最后一位学生离开,已近6点,还不忘循循叮嘱着:明天考试一定要细心……这不就是妈妈对孩子的言行吗! 六年级毕业典礼后,校门口碰到一位班主任,我微笑着问:孩子们毕业了,离开了,难过吗?她淡淡地一笑:习惯了,送走一届又一届已成常态。但我分明从她的眼神中看出些许的伤感和不舍。
 老师对学生的爱不会比家长少,老师对学生的情,不会比家长浅。 知道了老师的那点小心思,家长就会多一点理解,孩子就会多一点成功。
进去看看,“有点绎思”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