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局方》内科用药规律及部分方剂功效判定研究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1-09-25

目的:总结归纳《局方》内科用药规律,探索从药物属性判定方剂功效倾向性的研究方法。 方法:以《局方》卷一至卷六所收录方剂为研究对象,用Excel建立数据表,利用聚类方法挖掘各卷方剂用药特点,借助关联规则挖掘算法挖掘各卷方剂中的高频药对,并结合文献资料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设计属性距离矩阵研究《局方》部分方剂功效倾向性,建立从药归纳方剂功效的数学模型并进行功效属性的约减。 结果:(1)用药规律:诸风脚气卷以解表药、补虚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息风止痉药、化痰药、清热药、温里药、开窍药的使用频率较高;核心药物为防风、川乌、川芎、天南星、天麻、朱砂、麝香、羌活、白僵蚕、白附子;高频药对为防风与羌活,天麻与麝香,防风与天麻,防风与川芎,麝香与冰片,防风与人参。伤寒中暑卷以解表药、补虚药、化湿药、化痰药、温里药、行气药、利湿药、清热药的使用频率较高;核心药物为陈皮、麻黄、白术、苍术、厚朴、肉桂、自芷、葛根、桔梗、干姜;高频药对为陈皮与厚朴,陈皮与桔梗,半夏与厚朴,麻黄与肉桂,陈皮与白芷,陈皮与苍术。一切气脾胃积聚卷以温里药、行气药、补虚药、化湿药、活血化瘀药、化痰药、利湿药的使用频率较高;核心药物为干姜、木香、陈皮、肉桂、青皮、人参、白术、丁香、砂仁、莪术;高频药对为人参与白术,木香与丁香,干姜与人参,青皮与陈皮,干姜与肉桂。痰饮咳嗽卷以补虚药、化痰药、温里药、止咳平喘药、行气药、解表药、收敛固涩药的使用频率较高;核心药物为半夏、人参、陈皮、干姜、肉桂、杏仁、五味子、桑白皮、白术、细辛、茯苓、天南星、款冬花;高频药对为半夏与陈皮,干姜与白术,人参与五味子,人参与桑白皮,半夏与白矾,干姜与陈皮,半夏与干姜,半夏与人参。诸虚骨蒸痼冷消渴卷以补虚药、温里药、利湿药、行气药的使用频率较高;核心药物为肉杜、附子、白茯苓、人参、熟地、黄芪、巴戟天、茴香、肉苁蓉、补骨脂、牛膝、朱砂;高频药对为人参与白茯苓,肉桂与附子,人参与黄芪,肉桂与人参,附子与干姜。积热泻痢秘涩卷以补虚药、清热药、收敛固涩药、温里药、行气药、利湿药、泻下药的使用频率较高;核心药物为干姜、罂粟壳、当归、木香、肉豆蔻、大黄、诃子、芒硝、人参、陈皮、黄连、肉桂、朱砂;高频药对为干姜与罂粟壳,干姜与肉豆蔻,罂粟壳与当归,罂粟壳与陈皮,干姜与陈皮,木香与肉豆蔻,干姜与当归。(2)方剂功效判定:利用平均值法、最陡峭下降法、拉格朗日中值法和信息量法对《局方》中10个具有已知功效的内科名方进行功效属性约减,结果显示这四种功效取舍方法得出的结果不存在互相包含的情况,四种功效约减方法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结论:(1)各卷的用药趋势与各卷主治病证的病因病机密切相关,体现了该类方剂的配伍思路;核心药物以辛温之品居多,印证了后世“《局方》用药偏温燥”之说,但重用温热药物亦受当时的社会环境所影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各卷核心药物的归经倾向亦基本符合该卷所治疾病的所主脏腑。利用关联规则挖掘技术发现的《局方》内科各卷高频药对,大多是由各卷的高频药物相互组合所产生,高频药对体现了各卷的治疗特色及用药习惯,配伍何种药物是控制单味药物功效发挥方向的影响因素之一。(2)采用基于属性距离矩阵的高维数据归约方法判定《局方》方剂的功效倾向性,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该方法在古方文献研究这一领域具有较大的运用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